学校公共体育课中武术改革的研究
2021-03-06赵莉王要克
赵莉王要克
(1.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00;2.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广州 510900)
体育是一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国家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在公共体育课程中要严格抓教学,更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体育课程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自觉锻炼,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动作带有功、防性质,注重内外兼修的一项体育运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通过学习武术可以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锻炼学生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改变学生的不良身体姿势,提高学生气质,保护自身安全。
1、学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武术改革存在的问题
1.1、武术教学内容单一
学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武术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动作组合为主,有一部分学校主要以太极拳为主。这些教学内容使武术设置受到束缚缺乏时代感,有些学校所学习的五步拳、少年拳等套路内容都是在上世纪60年代编制的,套路内容陈旧。这些武术课程以套路为主要形式,不能反映出武术集功法与搏斗为一体的整体技术体系,更没有反映出武术强身健体、技击防身、修身养性的功能。导致这些的大多数原因是受学时的限制,在固定的学时内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选择太极拳来作为授课内容,而且主要以学习24式太极拳为主。太极拳里最主要的技击和攻防含义教师却很少涉及,更不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清楚。由于太极拳的动作软绵没有套路那样的规范,动作方向变化比较多,加上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的学生因为这些而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心浮气躁急于学习太极拳动作的数量,而不重视太极拳的动作质量。
1.2、武术教学方法枯燥
学校武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固定,主要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为主,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存在大班教学的原因,上课学生过多存在教师示范学生看不到的现象,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挨个指导学生动作,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动作不标准,在课堂上没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渐渐的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中丝毫没有自己的时间去消化理解动作,限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不到应有的课堂效果。
1.3、评价系统缺乏科学性
科学的评价系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现阶段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合理,一方面评价是教师一个人在评定,导致只重视学生考试结果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身体和运动能力的差异,而最终的评价体系只用统一的一个标准来进行评价,导致评价存在不公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武术改革的对策
2.1、改变教学内容
武术虽然被称为“国粹”,但是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大部分是以学习武术基本功、动作组合和套路为主,尤其以24式简化太极拳为主。教师应该把武术套路中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南拳等代表中国传统武术的拳种进行改编,使套路内容既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又使之简单易学能让学生愉快接受。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专业技术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编排出符合学生实际、适应时代发展的武术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多给学生讲一些拳术、对练、散打、推手等这些传统武术所包涵的文化内涵、攻防含义等。将这些内容搭配上武术器械进行练习,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其中,使课堂充满趣味性,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身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又可以感受到武术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涵,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学生对武术文化的学习。这种只注重武术技术,而忽视武术文化教育的情况也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常态。学校对武术的改革不仅限于传授学生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而且要开设相应的武术文化理论课程。教师在上课时不单单教学生武术套路还要多讲技击、发力方法和练功,还要把传统武术套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比如,太极拳里面所包含的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避实就虚、借力发力、后发先至等的攻防含义等都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伴随动作的学习讲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武术基本动作的传授,还要传授给学生多一些武术文化,把武术和文化传承结合在一起,不仅注重武术的历史性,更要重视武术的文化性。不能一提到武术文化学生知道的仅仅是太极张三丰,霍元甲的迷踪拳或者叶问的咏春拳。不仅让学生知道知道武术历史中的优秀代表人物,而且更多的是了解武术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爱国精神和仁义礼智信等。让学生通过对武术技术动作的学习感受博大的武术文化内涵,使其对武术文化的理解更深一层。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与武术和武术文化有关的活动,才能加深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创新教学方法
学校入学的学生已经都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这些学生出生在千禧年以后,对新事物的了解和接纳程度较高。用传统的方法给学生上武术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容易让学生走神偷懒。教师应尝试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比如,现在最流行的慕课、微课或者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动现代多媒体手段,把武术课中的高难度动作利用延时拍摄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还可以运用VR全景展示等方式讲最新的武术套路动作,这样就可以弥补教师因为身体、年龄等原因而做不出的高难度动作,通过这些方式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武术的竞技之美使学生对武术产生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上课开始或结束的时候,让学生闭上眼睛让大脑回忆一遍上节课或本节课已经学过的动作。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回想的方式进一步建立动作表象,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复习阶段可以让学生做自己学过的动作,听教师的口令,喊停以后就固定自己的动作,这种方法可以在学生固定动作时候发现学生动作的错误并及时纠正。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口哨,第一遍哨缓慢,让学生一哨一动。等大部分学生都跟上哨音记住动作后,教师开始加快口哨的频率,让学生动作快进。这样一遍下来后看看学生能否做完动作,如果完成动作了,就说明学生已经记住动作达到动作自动化程度。没做完动作就说明学生没有记住动作,需要进一步强化练习。
此外,在武术课程中还应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别化教学,发现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考虑学生的身体、性格特点和运动能力,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帮助,可以让学生获得尊重感和存在感,进而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这部分个体差异大的学生,每节课设置相对应的教学小目标,让学生蹦一蹦就能实现。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学生分组练习、分组比赛,学生投票决定哪一组的动作完成度更高。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有自主决定权,而且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还能让学生在当评委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失误和缺点,从而进行自我改正,避免犯同样错误,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2.3、完善评价体系
学校武术教学的评价体系应从多角度、全方位、不同层次进行,不能简单以学生的最后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武术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较高,有些学生的柔韧性较差,不能通过短时间的练习达到教师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多关注学生每次课在柔韧性上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应该综合多方面进行考虑,比如,学生的运动水平、体育课程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和课后练习情况等。教师也可以通过交谈和学生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将平时表现纳入考试范围以便更合理的给予正确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鼓励,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信心,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自编套路作为评价的一部分进行额外加分,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让学生喜欢武术并且乐在其中,对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更公平的评价每个学生,还能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不断改正,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3、结论
学校公共体育课中的武术改革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教师、学生不断的研究探索加上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改革慢慢向前推进。在教学内容上应多选择学生感兴趣且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武术项目作为上课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枯燥单一的课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符合课程实际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使教师不能示范的高难度动作,通过延时拍摄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见识到、感受到,进而喜欢上武术课。同时应完善武术教学的评价体系,用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认同感、获得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感,从而喜欢武术课对武术课有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