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手机依赖的影响
2021-03-06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前言
手机依赖,也称为手机成瘾。成瘾包含两种:一种是物质成瘾,另一种为行为成瘾。物质成瘾是指对药物、酒精等出现成瘾情况,行为成瘾是指对赌博、网络等行为上的成瘾。所谓行为成瘾,是指个体身上出现过度沉迷于某种活动或事物的情况,这些成瘾的行为或许并不涉及任何具有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而是指一种不同于寻常的行为方式,由于持续不断的从事这些活动,从而明显影响其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或社会社会适应等,致使个体感到痛苦。手机依赖则属于两类成瘾中的行为成瘾。综上所述,可将手机依赖的定义概括为:个体将使用手机作为与外界进行互动沟通的主要方法与手段,存在着强烈的、不容易摆脱的、长久的依赖感和需求感的心理及行为。
体育锻炼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人体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增强体质,或改善情绪等。众多研究表明,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们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有效抑制个体对手机的依赖性。
1、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在我国,手机依赖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把玉浩、薛涛、牟倩文、张明以陕西省8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在“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的调查结果中,被调查者表明自己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的占14.74%;其中手机每天使用时间达2-6小时的占大多数,使用时间达2-3小时左右的被调查者占35.43%,使用时间达4-5小时的则占到35.89%,为最多的人群;更有被调查者手机每天使用时间超过了6个小时,这类人群占13.94%,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抛去每人每天睡眠及休息的时间,假设每人每天平均处于活动状态的时间有16个小时,其中约有1/3的人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占到了活动时间的1/4,约有1/10的人手机每天使用时间接近活动时间的一半,这已经充分说明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普遍偏长。
郑晓娜和辛斌以辽宁省5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手机每天处于开机状态达到8小时以上的学生占85.7%,上课过程中有过在座位上偷偷玩手机经历的学生占83.6%,反应听课的时候会受到手机影响的学生的占74.7%,无所事事的时候选择翻看手机的学生占91.2%,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上已经出现了对手机的依赖倾向,调查结果显示,出门因忘了携带手机而感到不安的学生占74.7%,因失去手机而感到自己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并感到失落和孤独的学生占85.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手机依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出门必备物件之一,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大量的负面信息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手机交流来取代日常的交流方式导致了大学生社会功能的退化;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甚至通过手机来进行作弊严重破坏了高校的秩序。大学生手机依赖已成为社会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2、体育锻炼概念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身体需要进行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增进健康、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对身体而言,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改善人体各系统的技能状况,提高免疫力,使个体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对心理而言,体育锻炼具有调控情绪的作用,有利于培养个体团结合作、集体主义精神,使人保持足够的精力。
在成瘾方面,性格是成瘾发生的基础,出现成瘾行为的人,他在人格上往往都是有缺陷的,我们称这种情况为“成瘾人格”。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有三种人格缺陷者会更容易出现物质上的依赖,这三种人格分别是孤独人格、变态人格和依赖性人格。这些人格缺陷往往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欲望很难达到满足;自制能力差,容易做出冲动的事情;情绪控制能力差,无法调控自己的情绪;意志薄弱,很难坚持完成某项事情。
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促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抑制加深,使兴奋和抑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加集中,从而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内部器官的调节作用,使各系统和器官变得更加协调,来提高机体工作能力。
3、体育锻炼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体育锻炼与手机依赖呈负相关关系,即坚持体育锻炼的人群其手机依赖性更低。
手机依赖人群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使用手机上,致使其身体机能下降,听力、视力下降,患上手指综合征的概率增加,肌肉保持一种姿势太久,会出现僵硬退化情况。由于运动系统的迅速衰退,致使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意向降低,对手机的依赖增大。坚持体育锻炼,在身体方面,有利于促进骨的生长发育,增强关节稳定性和灵活性,使肌肉体积增大脂肪减少;改善心血管系统,使心肌的形态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从而使心功能也随之加强;提高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机能,使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发生良好的变化;改善和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与反应能力,使其思维变得更加灵敏,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得到加强,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对人的身体机能有很大改善作用,这一可观性的改变,也是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
长久的使用手机,减少了个体与外界环境的交流,致使人们心理问题增多,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缺少与人沟通的机会,该人群在现实中生活中与人交流更容易出现障碍,进而引发心理抑郁、孤独、性格自闭等问题。同时,手机中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也使得人们放弃了去深层次思考,这对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培养、学术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极其不利,长此以往,在没有外界干预情况下,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只会愈发严重,人才的塑造将越来越困难。研究资料表明,学生长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能有效缓解来自学习上的压力,舒缓紧绷的神经,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而心理上的满足则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成就感,随之而来的是自信心的加强,有自信的人往往更容易远离忧伤、压抑等不良情绪。产生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是人们在进行锻炼时,体内肾上腺素受体的数目以及敏感性会被降低,生理受到特定应急源的影响也会被削弱,久而久之,个体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加强,变得更具有坚韧性和自制性。心理上的变化,让人们更乐意走向社会与人交流。
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在身体与心理上的益处,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将时间与精力花费在体育锻炼上,减少了手机使用时间,久而久之,对手机的依赖也慢慢降低。
4、研究现状
卜彦丽通过整群抽样并结合问卷调查,研究以体育锻炼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患者干预前、后手机依赖成瘾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前、后MPATS总分、突显行为、戒断症状、社交抚慰、心静改变的P<0.01,说明以体育锻炼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成瘾症状。徐秀丽以福建400名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研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通过16周的研究调查发现,体育锻炼能够明显地降低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并且不同的体育运动在降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球类运动降低手机依赖程度最明显,其次是骑车类和操舞类运动。
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中间存在着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呈现正相关关系,而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呈现显著性负相关。
谢静将研究对象选用为大学生,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控制能力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研究,自我控制能力受跑步锻炼影响的追踪研究,不同运动量的大学生之间自我控制能力的差异性研究等几个方面来揭示了体育锻炼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运动量与自我控制能力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通过一个月的跑步锻炼来得到一定的提升。邓士婷通过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及自我控制量表对福建某高校学生施测发现,自我控制当中的五个维度有四个对手机依赖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各维度及总分之间与手机依赖程度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随着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手机依赖程度随之降低,由此可见,想要缓解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可以通过提升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来达到效果。
5、结论
(1)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手机依赖行为已经对大学生生活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过分依赖手机,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弱化,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了以往的热情、情绪低迷、容易发脾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同时,长期使用手机,对身体也造成了巨大伤害,近视眼、颈椎病等问题发病率大大增加,如果长时间的用一侧的手去拿手机,会造成手臂肌肉的损伤,出现手臂活动的障碍,手臂活动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进行康复治疗;
(2)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改善练习者的身体健康: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更好地供应身体各部位的营养,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呼吸系统,适当的体育锻炼出汗,有助于给体内释放毒素,使毒素随汗液排出体外,改善和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与反应能力,使其思维变得更加灵敏,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得到加强,还可以有效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给练习者的心理带来巨大改变:调节人体紧张情绪,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个体用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竞赛活动与集体项目还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3)体育锻炼通过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减少大学生手机依赖性,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锻炼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是个体有意识地抵制外界的不良诱惑,控制自己内心的情绪和坚持正确行为的能力。良好的自我控制对追求辛福生活和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缺乏自我控制的后果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和个人问题,包括酗酒、抽烟、辍学甚至犯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