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推进策略研究
2021-03-06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0)
引言
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使得各个高校对于大学生体育教育普遍不是很重视,而是侧重于专业学科方面的教育,这样使得高校体弱学生数量逐年增长,阻碍到大学生体育意识的提升。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同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此,需要高校方面对这一问题加强重视,同时采用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与解决。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高校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推进策略探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
1、高校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推进遇见的阻碍
就整体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不是很理想,所以需要高校方面加强重视,并且采用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不过在具体处理中尚存在一些阻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针对性体育发展规划不足
因为当前我国高校对于体弱学生的体育发展规划尚停留于理论研究方面,没能在具体落实上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给体弱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体育保健课程,从而使得他们难以获得有效的提升。除此之外,因为高校特殊性,所以校园内部整体学习氛围浓郁,而锻炼氛围则比较弱,这一问题的存在也极大影响到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阻碍到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
1.2、个体方面的问题
因为生理因素缺陷,使得很多体弱学生存在一定的消极与自卑心理,从而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甚至是对体育活动有着畏惧的心理。同时,害怕被责备、害怕被嘲笑等心理问题也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影响到体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并且还会引发恶性循环,导致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越来越差。
1.3、舆论导向比较消极
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新闻媒体在关于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报道中,重心往往放在体弱学生猝死、体质健康成绩不断下降等方面,而对于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高的原因则很少关注,这样对于普通高校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阻碍到体弱学生参与锻炼积极性的提升。
2、高校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推进策略
2.1、制定体弱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数据库
就当前情况来看,国家方面对于体弱学生体质健康也十分关注,并且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问题,如,《国民体质测试标准手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等,而各个高校应该结合本校体弱学生实际,然后基于国家政策问题制定专门的体质达标测试方案,以便为体弱学生的判定提供有力的依据。之后给判定为体弱的学生发放课内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格,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从而针对性的为他们制定健康辅导课程,这样便能实现科学合理的锻炼,从而达成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体弱学生与正常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落实分层模式,以小运动量的体育活动为中心,针对体弱学生的测试设计合适的项目,如,肺活量、握力等,以便将体弱学生的各方面体质情况准确呈现出来。
在这些测试标准与管理方案合理落实中,高校方面还可以结合全校体弱学生的综合情况,采用计算机信息化手段合理构建完善的体质健康数据库,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体弱学生的性别、申请体弱的原因等,同时还有肺活量、握力等测试项目中的成绩变化情况,并将这些数据整合统一管理。然后每隔一段时间,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更为科学合理的健康辅导方案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促使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他们可以更好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2、加强注重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教育实践
合理应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对体弱学生的体育运动开展进行监督与指导意义重大,所以需要高校方面对此加强重视。体育康复保健课程的合理开展,能够在增强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运动心理,从而有效解决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不良心理,如,抗拒、自卑等等。高校方面具体可以以体弱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数据库当做依据,根据国家体育课程教育指导要求,从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着手,开设专门服务于体弱学生的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就我国高校体弱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具体情况来看,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各个高校方面可以直接在原有体育课程基础上合理增添体育康复保健选修课,使得课程可以更好满足体弱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应该合理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给体弱学生传授体育健康、运动恢复等多方面的基础性知识。然后在必学基础知识内容选择设置中,相关方面便应该严格遵循节奏轻松、调节脏腑等原则,选择太极拳、兵乓球等项目,以便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吸引体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
另一方面,考虑到上述符合体弱学生体育康复保健选修课比较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实践性比较弱。所以高校方面也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选修体育运动项目课程体系中,融入一些运动量小、节奏缓慢以及效果良好的项目,如瑜伽、太极拳等等。在确保体弱学生有着一定运动量的前提下,给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项目选择,避免单一项目阻碍到他们兴趣的增长。此外,高校方面还需要重点考虑体弱学生特殊性,将本校体育馆等场地合理利用起来,给他们提供专门的体育锻炼中心,解决他们害怕他人嘲笑等不良心理。同时,配备专业的体育锻炼器材,如,有氧耐力训练、综合力量训练等。在此基础上,需要结合体弱学生体育锻炼项目运动量不大、改善关节韧带不合理形态、运动技能要求低等方面的要求,合理设计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如,持轻机械力量练习、有氧操、耐力跑等等。当必修知识和选修课程确定之后,各个高校还可以收集体弱学生的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给他们设置年、月甚至是周、日训练计划表,同时帮助他们制定一个个小目标,实现循序渐进的突破和发展。就年训练计划表而言,便可以这样设置,如简化太极拳(必学),9-10学时;耐力跑、有氧操(自主练习)等等。具体就是说给各个项目安排合适的课时,然后让学生根据此进行锻炼。以矫正体操练习为例,因为体弱学生很多都存在一定的腿部畸形、脊柱畸形等问题,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矫正方式,如,针对“O”型腿、“X”型腿,前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直立两脚并拢提踵练习,而后者则可以开展左右脚掌相合,逐渐向外部扩张左右两膝盖,同时将其缓缓向下压,坚持一定时间后再复原。必须得注意的一点,在这些练习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体弱学生具体身体情况,并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根据体弱学生的进步情况逐渐增加训练难度,促使他们可以不断突破自身,获得良好的成就感,从而能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实现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意识,摘掉“体弱学生”这一帽子。
2.3、完善体育课管理保障机制
因为高校体弱学生处于不同年级与专业,所以他们的流动性非常大,同时体弱表现与原因也大不相同。所以,高校方面可以组织专业团队,具体包括体育教师、心理指导师以及学校医务室等,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检查体弱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项目与训练量的调整。除此之外,在特殊体育保健康复课程合理实施过程中,还应该将其和正规体育教学有效结合,使得体弱学生能够与体育正常的学生活动同等教育机会;其次,因为体育康复指导有着时间、空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所以单一的课堂教学很难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此,各个高校方面应该和寝室管理员、学生家长等方面加强沟通,鼓励体弱学生在寝室中、家庭中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保健活动,促使课内外关联机制的有效形成,推动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指导理念的进一步延伸。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鼓励体弱学生组建各种相关社团,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各个场地进行相关项目的训练,如简易太极拳、简化武术等等,这样便可以很好拓展他们的训练时间与空间,解决外界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就是应该充分考虑到体弱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如,畏惧训练、自卑等等,然后采用合适的措施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信心。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该严格落实平等、尊重等教育理念,要求各科教师加强和体弱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不良心理问题。而且,心理指导师也应该结合每一位体弱学生的情况,通过线上匿名指导、面对面指导等方面帮助他们突破心理困惑,树立正确、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信心,为高校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策略的落实提供助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评价体系的完善,以便有效缓解体弱学生在体育锻炼上的心理落差,有效激发他们的锻炼积极性。针对此,高校方面应该深入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然后根据本校体弱学生具体情况合理构建评价体系,同时有效落实激励机制,如在课堂表现、专项测试成绩等方面加强体质总分提高幅度。而且,还可以将体弱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步情况与成绩相挂钩,让他们清楚认识到自己各个阶段的变化,并且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从而实现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其今后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他们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技能,同时还得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应付各方面的压力。所以,高校方面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响应国家“健康第一”理念的号召,深入分析体弱学生特点,然后采用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如,组建体质强化班,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等等,以便促使他们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的全面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