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某部卫生队药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1-03-06许晓莲
许晓莲,刘 凯
卫生队作为部队的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担负起基层部队官兵的健康和卫生安全工作并发挥着重要作用[1]。基层卫生队药品的采购供应、安全保管和合理用药等药事管理工作密切关系着保障质量和官兵的身心健康[2]。在卫生队体制结构、人员编制、采购方式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之际,为了解并规范基层卫生队药事管理工作,笔者对7个支队卫生队进行了实地检查和调研,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1 主要问题
1.1 药材采购形式单一,不能保障及时供应 集中采购一般为每季度上报采购计划,药供站按计划根据其库存情况进行分次配送。目前的采购方式存在的问题:一是药供站组建时间短,药材种类不够齐全,尤其是耗材品种很少;二是采购周期较长,一次计划量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配送齐全,无法满足应急采购需要;三是由于距离较远,药供站为处于4家异地的基层卫生队配送药品不够便利,零散药品采用快递的方式至少也需要2天时间。由于基层部队执勤点较多,人员分散度大,维稳处突任务形式多样,因而对药材的具体需求变化较大,按照上述采购方式进行保障,药材供应衔接不够畅通,不能保证及时、足量供货。
1.2 药学专业人员缺乏 从检查情况看,配备药学专业人员的卫生队在药品管理规范性和使用合理性上明显优于其它卫生队。从整体情况看,由于药学专业人员缺乏,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多由士官卫生员担任,许多卫生员的业务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满足不了基层官兵对医疗保障的需求[3],且没有定期对卫生员开展药学管理知识培训,造成药品在管理和使用上还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一是在药材入库信息登记上要素不全。有5个卫生队只登记了药品名称、数量,没有登记生产厂家、生产批号和有效期,出现问题不易追根溯源。二是在药材的存放上没有按规范进行分类摆放。有3个卫生队口服制剂、注射剂、外用制剂存在混放现象,有2个卫生队没有按照效期管理制度,单独设置近效、滞销药材区。三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被检查的卫生队均没有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使用不同级别抗菌药物权限都是一个标准。有4个卫生队在普通感冒的诊治上使用抗菌药物较普遍。四是存在患者“点药”问题。检查中发现有3个卫生队医师碍于同事情面,而且没有药学专业人员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按照患者“点药”开具处方。五是重点患者用药跟踪和不良反应监测记录不完善。用药跟踪和不良反应监测是保证药品治疗效果,及时干预药品不良反应,避免药源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被检查的卫生队对于慢性病、特殊疾病及重症患者都能够及时登记姓名、单位、临床诊断、是否在医院治疗等基本信息,但是对于目前的用药情况、用药疗效、药品调整、药品不良反应等信息登记不全,个别有记录的也是被动由患者反馈,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1.3 硬件设施不达标,药材储存条件有限 7个卫生队地处关中平原,四季气候分明,春季干燥、夏季炎热、夏秋多雨湿润、冬季供暖干燥,必须配备空调、冰箱、除湿机、加湿器、温湿度计、周转冷藏箱、地台等设备和用具调节储存条件。在被检查的7个卫生队中,除一个旅级支队卫生队外,其他6个单位用于储存药材的场地面积有限,且建造之初没有对药库和药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药材摆放拥挤,没有设置明显的合格品区、近效区、滞销区、不合格药品区等,没有配置地台,整箱的药材直接在地上堆码。7个卫生队均未配备除湿机和加湿器,有3个卫生队的空调不具备除湿功能。5个卫生队未配备温湿度计,冰箱冷藏室也无温度显示器,不能实时监测环境和冰箱温度。药材储存的相对湿度为35%~75%,常温保存30 ℃以下。需要冷藏保存的药品温度需控制在2~10 ℃,温度过高易造成药品失效变质,温度过低造成药品结冰,质量发生变化。上述药品储存中存在的问题易导致一些对温湿度敏感的药品发生质量变化,影响用药安全。
1.4 战备药材管理存在现实矛盾 战备药材保障是为战时预防医疗,战伤救治以及后送医疗任务,由卫生人员实施的医疗物资供应和技术保障活动[4]。战备药材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必须为应对突发事件和保障部队遂行任务做好充分准备。基层卫生队均能按照战备管理规定和战备药品目录,准备好战救药材基数和战时常备药材。由于卫生队药材消耗数量相对较小,药材周转频率不高,尤其是个别急救药材,如尼可刹米注射液、洛贝林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平时应用的可能性更小,本单位轮换更新不现实,往往使管理人员陷入两难境地,造成部分战备药材滞销、过期。虽然各卫生队都能够按照药材报废管理规定按程序进行处理,但药材报废毕竟不是初衷,除了浪费资源还会影响环保。如何对战备药材科学管理、灵活处置是基层卫生队亟待解决的问题。
1.5 信息化管理滞后 检查发现,基层卫生队在药材信息化管理方面严重滞后,账物管理和各项登记均使用手工记录,只有3个卫生队加用了计算机管理,而且应用的是最基础的Excel表格进行统计。信息化滞后带来的弊端是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准确度不高,不能实现药材库存和出入库的快速查询,药材效期管理工作不能自动提示,药材的需求计划更不可能实现网络高效、准确传输。目前,已有2个卫生队正在考察卫生管理软件HIS系统,准备初步实现卫生队本级的药库、药房管理。信息化不但在药品日常管理中发挥着较大作用,在合理用药方面也日益突显出强大的支撑作用,基层卫生队逐步实现药品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2 主要对策
2.1 健全采购机制,充分保障药材供应 鉴于目前的单一采购形式不能保障药材的及时、充足供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采购机制:一是根据执勤特点、任务形式、训练方式、季节变化等因素,用前瞻性的眼光科学制定季度药品采购计划,给药供站的配送留出时间,尽量减少临时计划量。二是在坚持药供站主渠道供应的基础上,做到市场和计划相结合,建立应急采购机制,通过竞争性谈判确定1~2家驻地医药公司,遇有临时和应急采购时依托上述公司配送。三是以药供站药品供价为上限,依托医药公司采购时不能超过此限,确保流程合法、合规,最大限度节约经费。
2.2 加强药事管理培训,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针对药学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旅级支队卫生队应按编制要求尽快招录药学专业文职人员。无法实现增编的卫生队要鼓励现有医务人员,通过自学和培训,按程序参加执业药师考试,获取专业资格,做到“一专多能”。要逐步健全药事管理制度,不断加强药事管理培训:一是严格落实《药品管理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药事管理机构,成立药事管理小组。制定本单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定期研究卫生队药品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促进基层药学服务的开展。二是定期邀请上级医院药学专家开展讲座,指导工作,对口帮扶,对基层卫生队在管药、用药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分批次组织药学人员和卫生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增强对临床医疗和药事管理的认知,把好的做法带回去。四是定期对基层官兵进行药学知识的科普教育,建立官兵健康档案,对重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时掌握用药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适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官兵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
2.3 改善药材存储条件,提高药材安全管理水平 做好药品的管理储存工作,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5]。药材库室的设置、布局和配置应参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标准,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药材的存放面积,做到依规存放、有序摆放。关于硬件设备、用具的配备要结合目前条件加以改进和完善。如配置加湿器、温湿度计、周转冷藏箱、地台等。不具备除湿功能空调和自动显示温度冰箱的卫生队,应增配除湿机、加装冰箱冷藏室温度计。药材日常养护工作还要从细节入手,如每天登记环境温湿度和冰箱温度,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加以解决;对拆封的避光、遮光药品及时放置在有标签的黑色储物盒中。通过硬件设施的完善,保证药材质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4 加强战备药材科学管理,最大限度保证物尽其用 战备药材要按照“三分四定”原则,建立健全验收检查制度,单独存放,分类存储,发旧储新,及时轮换。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不常用的战备药材存储和滞销的现实矛盾,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灵活解决:一是战救药材基数按量配置,时刻保持应急状态。战时常备药材中不常用的品种可以采用“以企代储”的方式,由签订协议的医药公司按量储备,平时轮换更新,战时紧急配送。二是卫生队赴中队及执勤点例行巡诊时,结合官兵实际治疗需求,及时消耗旧批号战备药材。三是和总队医院保持密切联系,利用医院药材消耗大、周转快的优势,以旧换新并做好登记。通过上述原则和方式保证战备药材的长储长新,最大限度保证物尽其用。
2.5 加强药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基层卫生队可根据自身建设需求,选用合适的药品管理软件,对药品管理实行全程监管,实现药品的智能科学管理,并可逐步延伸至基层中队卫生室的药品管理;其次,可根据需求安装合理用药软件,便于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参考药品使用信息,如适应症、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禁忌证等,从而合理选择药品;再次,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远程医学网络系统,实现和总队医院、其他卫生队的互联互通,开展合理用药讲座等网络培训和药物治疗会诊,扩大药学服务范围。
基层卫生队担负着为基层官兵提供就医用药等医疗服务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旅团级单位执行各项任务的后勤医疗保障,规范基层卫生队药品管理,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6]。在锻造打仗卫勤的军改号召下,在规范药事管理的基础上,药学人员既要做好救护员,也要做好战斗员。日常军事训练除了与建制连队有同样的训练科目外,还需要进行卫勤保障训练[7],积极探索野战条件下的单兵急救药材保障,研究药材短缺时如何因地制宜寻求替代品等。让药事管理工作充分服务于卫生队的医疗工作,服务于部队的维稳、处突任务,服务于广大官兵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