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医学院校学生培养管理的问题与出路

2021-03-06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公共卫生医学生

向 锐

(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给医学院校学生培养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我国疫情防控不断取得显著成效,高校复学复课也逐步完成,大部分学生重新返回校园。但由于国际疫情的持续恶化导致境外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同时国内疫情又出现零星散发。对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医学院校学生培养管理工作就提出了许多问题。为确保医学院校学生培养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和科学化,及时有效地建立一套医学院校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学生培养管理工作体系刻不容缓。

1 医学院校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学生培养管理困境

1.1 医学院校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艰巨性

高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效也是全社会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衡量[1]。医学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主体,与其他高校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医学院校教育客体绝大多数为医学生,授课教师大多数为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其兼有教学和临床诊治任务。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临床一线,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医院复杂的医疗卫生环境,对于有教学任务的医务人员到校进行授课就给学校疫情防控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医学生兼有临床见习任务,给校园疫情防控也带来一定压力。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履行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并积极投入疫情防控的社会活动中。但仍然存在少部分学生不采取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存在着不及时上报健康状况、私自外出等缺乏社会责任和违背规定的行为。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确诊人数和死亡病例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内将长期实施的疫情常态化防控,社会各界对疫情整体关注度居高不下,网络和自媒体空间成为学生关注疫情的高度聚集地,也是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重要虚拟场所。网络场所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疫情信息,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内外发展形势,网络和自媒体空间既有官方媒体的权威信息发布,也有各种敌对势力和利益集团散布的各类虚假信息和蛊惑人心的谣言,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医学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正确“三观”树立和心智发育的重要阶段,面对网络上充斥的各种谣言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入歧途,引发社会问题。因此,医学院校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重点也存在于网络舆论阵地当中。

1.2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由于疫情本身和学校实行的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心情焦虑、易怒易躁或者抑郁等,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医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发生以来,医务人员成为此次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其社会价值与功能尤其突出。作为抗疫第一线的人员,在同新冠肺炎的斗争中不畏艰辛、不怕牺牲,成为社会称赞的“最美丽的人”。医学生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面对疫情也是一次考验,其心理是否受疫情的影响,其反应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密切关系。医学生在面临类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否经受住社会一些不良舆论和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成为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新冠病毒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未知病毒,人类对其研究和治疗尚处于起始阶段。医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但对于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缺乏正面舆论引导和心理援助的时候,部分医学生就极易产生恐慌心理。同时,面对长时间居家学习和返校复课的封闭式管理,长时间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沟通,负面情绪也将持续堆积。同时,医学生课业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兼顾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容易出现学业上的担忧和心理压力,对于毕业年级的医学生,还伴随着升学和就业等压力。这些都极易使医学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出现心情焦虑、抑郁、易怒易躁等心理问题。

1.3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学生对专业和职业认知态度的偏差

此次疫情暴露出了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治理中的短板,我国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指挥安排下,从全国各地抽调医务人员和筹集疫情防控紧缺物质派送到疫情重灾区。在医务人员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疫情得到了控制,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复学,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趋向正常化,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信心也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处在抗疫的第一线,属于高危暴露人员,有不少医务人员倒在了抗疫的第一线。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后继者,将来也会走上医务工作岗位,这次疫情势必导致医学生对于医学专业及职业的认知态度的变化。一方面是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一线的英勇事迹感召着医学生不断进取,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我;另一方面,医务工作者倒下的噩耗传来,会使医学生对未来投身医疗工作岗位产生动摇,对职业认知态度产生偏差。我国暴露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短板以及国家生物安全领域的不足会使得少数医学生对医疗卫生行业未来产生担忧,如果对专业和职业认知产生偏差,势必会影响医学生的从业意愿和职业认同。

1.4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医学人文和思想政治教育失衡

在战“疫”期间,有些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在医学人文和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往往做的只是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而忽略了至关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医学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群体,在受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主动开展医学人文和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客观需要,也是开展医学人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契机。在面对疫情背景下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如缺少医学人文和爱国主义教育,就会使得医学生对专业和职业认知产生迷惘和偏差,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认识不足。在战“疫”期间,面对疫情所带来的伤害以及一些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扰乱人心的谣言,都容易使医学生在对其专业和职业认知上出现错误,从而影响专业学习和将来的从业意愿,甚至出现对于党和国家错误的认识。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教育的缺乏导致医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和认知偏差。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于医学人文和思政教育不重视,更多关注医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缺乏落实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意识。

2 医学院校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学生管理路径探析

2.1 在战“疫”中筑牢疫情防控管理体系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场所,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做好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针对医学院校疫情防控的艰巨性,应结合自身院校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规范的防控措施。利用医学院校自身的优质师生人才资源,组建成立一支具有丰富疫情防控和管理经验的疫情防控队伍,备足防疫物资,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对于出入校园的师生严格实施健康监测制度,防止出现校外输入病例。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提高师生健康数据上报管理质量,确保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和规范性。建立健全师生健康管理制度,将应急演练常态化,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科学规范展开应急处理。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传统意义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和学生的要求[2-3]。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还应积极与学生建立起沟通交流机制,把握学生问题和需求导向,满足学生在封闭式管理下的合理需要和亟待解决的学习生活问题,搭建起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平台,推动学生学习生活正常有序开展,使疫情防控下的校园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凸显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2.2 在战“疫”中推动和强化舆论宣传和引导

推动和强化舆论宣传引导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正确的舆论引导下,广大医学生对于舆论宣传和行动一旦形成理性的认知、正确的判断,就会对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校园管理过程中政策制度的实施有充分理解,并积极遵循。同时,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正确认识也会不断提升,在科学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于我们共同战胜疫情就会信心倍增。首先,医学院校官网要牢牢把握舆论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积极发布和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卫生部门有关疫情防控的各类信息和决策部署,医学院校和学生管理负责人要及时通过各种信息发布平台转发国家和地方有关防控信息和措施。针对在校学生,建立起一对一联系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然后,针对学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各种有关疫情的疑问要充分利用融媒体等渠道进行释疑解惑,对于蛊惑人心和破坏社会稳定和谐的谣言要及时制止,防止在学生群体进一步蔓延。同时,组织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开展线上讲座,普及科学的防疫知识,增强学生个人防护能力和战“疫”信心。最后,对于疫情期间先进典型事例,医学院校要大力发掘和宣传,对在抗疫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彰。对于抗击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要在医学生群体中广泛宣传,形成良好的抗疫防疫舆论引导。通过舆论宣传和引导增强医学生的情感认同,可以为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的自觉践行提供情感支撑,增强医学生抗击疫情的自信,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2.3 在战“疫”中对医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心理援助

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立即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居家隔离成为行之有效的方式。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各地高校陆续开学复课,大部分学生重返校园。按照教育部门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返校后学校实施了封闭式管理教学。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部分学生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在学业规划上会出现迷惘、学习效率低下等情况。同时,在封闭式管理下,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心理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和心理问题。面对此问题,医学院校可以建立学生学习指导小组,加强对医学生返校复课后的学习指导,针对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针对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学校可以开设相关医学课程的网络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针对毕业年级,主要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工作和就业工作。加强学生与论文指导教师的联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网上招聘。针对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学生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援助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导师的作用,积极主动关注学生心理动向,开通线下心理咨询和线上心理援助热线,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心理辅导,宣传和讲解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科学应对措施,告诫学生不需要过度恐慌和担忧,增强学生战“疫”信心,筑牢学生心理防线。

2.4 在战“疫”中准确把握医学人文和思想政治教育着力点

新冠肺炎疫情是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一次重大的历史考验。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把疫情防控工作摆在首位,谱写出了一首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英雄赞歌。在这次战“疫”中也涌现了许多先进事迹和个人,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教材,是值得所有医学生学习的。面对疫情,不仅要引导学生使其科学合理地看待疫情,还要在疫情面前提高自身医学站位,深化对党和国家的认识。一方面要坚定抗击疫情的信心,坚信医学的力量;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此次疫情深化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把握。因此,在战“疫”中,爱国主义教育与医学人文精神和“三观”塑造并举,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准确把握疫情期间医学人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是科学防疫的必要,是增强学生防疫、战疫信心的思想理论法宝。在本次抗疫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党的领导,全国“一盘棋”,集中优势力量干大事等制度优势显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抗疫先进典型事例与个人的宣传,对于学生的“三观”塑造以及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2.5 在战“疫”中打造高质量公共卫生人才,助推国家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疫情发生以来,对经济社会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从组织、制度和价值3个向度,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创新要求[4]。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在疫情期间,一段“一线医生全换岗,共产党员上”的视频广为流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集中力量干大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极速建成,令世界为之惊叹,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当然,在本次疫情中也暴露出我们的公共卫生人才缺乏、信息披露不及时、前期物资供应不充足、信息平台不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医学院校作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主体,通过本次疫情,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快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的现实性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性。医学院校可以有计划地增加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招人数,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校公共卫生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合作交流,构建共同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教学模式,增强公共卫生人才实践操作能力和抵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医学院校在学科建设上加大对公共卫生学科专业的倾斜力度,在研究生点申报、招生规模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加大力度引进公共卫生高端人才,开展全球和地方公共卫生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

3 结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医学院校而言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面对疫情我们应积极面对,制定措施,总结经验,结合医学院校实际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现有的管理资源,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管理体系,发挥各级组织的联防联控作用,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公共卫生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