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erM-SWOT模型的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分析

2021-03-06

商展经济 2021年3期
关键词:信贷商业银行银行

1 绪论

2007年7月,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明确提出: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项目,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这一政策的发布标志着绿色信贷政策的正式启动(中国绿色信贷发展报告,2010)。近几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力度逐年增强,且效果显著。我国在“哥本哈根协议”后确定的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在2018年底已经做到,当年的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国家关于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建设也逐年完善,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建立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的经济体。故本文基于serM模型采用SWOT分析矩阵对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各方面相关因素进行探析,力图通过系统的因素分析明确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趋势,拥有的优势及弊端,面临的机会及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政策来为绿色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2 研究方法

2.1 serM模型

serM研究方法主要在经营学中使用,是首尔大学的赵东成和李东铉教授在论文中首次提出的,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关的主体(Subject)、环境(Environment)、资源(Resources)和机制(Mechanism)的各竞争力因素及其交互影响进行分析并形成一个动态均衡的发展战略的研究方法(赵东成,1998)。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主体(决策层)为了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积极调动企业的各项资源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进行调整、学习及选择,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均衡机制(赵东成,2006)。serM模型是一种战略理论,以机制(Mechanism,M)为基础,分别从环境(E)、资源(R)、主体(S)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成功要素及各个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不断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动态发展的均衡机制(诸慧琴,2018)。

图1 serM-动态均衡机制模型

2.2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SWOT Analysis)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Weihrich, 1982),基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竞争条件下,对于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面临的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针对各个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战略,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改善自身劣势,规避外部风险,提出一个最适合企业当前状况的发展战略(AlMarwani,2020;Rachid and Fadel,2013)。

3 serM-SWOT分析结果

3.1 我国银行产业发展绿色信贷的主体因素(Subject,S)及基于主体的SWOT分析

基于serM分析模型的主体因素主要是指研究对象的决策主体,从狭义上来说,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主体决定因素是指商业银行的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等决策层;从广义上来说,指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主导机构,如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等引导相关制度制定、执行及监督的机构。基于主体的SWOT分析如下。

SS1:融资中介作用优势。由于银行在经济中的中介作用,银行在项目运作、减少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具有规模经济,且由于其高效的信贷审批系统及对于风险评估、风险分配的高度专业性,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SS2:董事会及大股东的驱动。企业倡议和股东行动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优势。

SW1:可持续银行原则的应用有限。由于国际上各大可持续性金融发展契约均采用自愿性原则,短期来看发展绿色信贷的盈利性不显著。另外,考虑到当前绿色信贷绩效评估的困难,故银行从盈利性出发对于开展绿色信贷积极性不高。

SW2:绿色信贷的期限错配。短期来看,绿色项目比传统项目更依赖长期融资,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取得的财务绩效滞后与自身负债期限较短导致借贷期限错配。

SO1:政府及公众环保重视度的增加,对旨在促进环境可持续性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将增加。这一需求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在许多领域产生多种多样的产品和服务。

SO2:国家政策主导倾向。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具有国际示范性的,以政府政策为支撑而全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

ST1:战略性政策信号不足。世界各国的政策未能建立起全球统一的、明确的透明化标准,不利于引导绿色信贷的创新及国际间合作。

ST2:复杂的环境风险资产计量方法。将加剧绿色项目进入障碍及增加监管部门的成本与处理期限,所以环境风险计量的复杂给绿色信贷项目的发展增加了挑战。

3.2 我国银行产业发展绿色信贷的环境因素(environment,E)及基于环境的SWOT分析

影响企业的环境因素一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分析。基于环境的SWOT分析如下。

ES1:新的商业机会和多元化融资选择来自市场和改变。随着“环保一票否决”政策的实施,作为提供融资的商业银行在提供标准解读、咨询,提供整改建议、服务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ES2: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我国碳减排市场约占全球份额的一半。同时,我国是世界最大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

EW1:缺乏环保统一评价标准导致绿色信贷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的监管机构对于银行向不合格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监管难以有效评判,最终对绿色信贷发展起到逆向作用。

EW2:复杂环境风险分析能力尚显不足。银行识别、判断和运用分析工具评估环境风险可能导致的潜在金融影响并对投资决策提供对策是一个相当复杂并困难的过程。

EO1:绿色信贷发展较早的国家规模效应尚未形成。这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是一个大的机遇,只要及时做好相关要求及风险防范,借助国家政策优势紧随发展潮流有助于尽快占领关键地位。

EO2:环境知识和媒体报道的普及。特别是那些在环境市场上提供价格确定性和禁止不可持续行为的行动,可以显著刺激银行客户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积极的政府政策及媒体报道激发了消费者对绿色选择的需求和发展。

ET1:环保信息不对称。绿色信贷发展受限于各层级及机构之间的环保信息不透明。银行对企业融资环境风险的评估受到局限,也给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带来严峻的潜在风险。

ET2:银行客户风险。客户的风险也是银行的风险。如果客户的持续经营受到新环保法例的威胁,银行的持续经营也会受到影响,一方面会提高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影响银行收益;另一方面会对银行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带来信誉风险。

3.3 我国银行产业发展绿色信贷的资源因素(resources,R)

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优势更多地反映在企业资源优势的竞争和整合上,这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永续经营的关键要素。基于资源的SWOT分析如下。

RS1:信誉优势。在解决气候变化这类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时,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推行绿色信贷转型发展、融入行业生态系统等方面具备良好的信誉优势。

RS2:绿色信贷业务的可持续性。银行作为盈利性机构更关注对其利益相关者和影响最大的关键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帮助银行创收、削减成本、吸引人才和确保银行业务未来发展的一种方式。

RW1:专业人才缺乏。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环境风险评估人才和绿色信贷业务开发人才,导致银行在绿色信贷项目实施可行性、效益测评、风险防控及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RW2:信息和产品有限。由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增加了投资者对绿色资产的“搜索成本”,且市场上能满足投资者对流动性和风险回报预期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Zhang, 2011)。

RO1: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声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有利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践行节能减排、防止污染的社会责任,形成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

RO2:市场机遇与商业银行创新相辅相成。我国碳金融业务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及国际市场的吸引力为我国银行业向绿色环保业务的转型提供了重要保障,商业银行站在经济人的立场将不断推出新的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

RT1: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将面临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同时我国目前缺少权威的风险评级机构,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使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

RT2:提供公共环境数据的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目前只有极少数学术机构和金融研究中心在研发环境风险分析工具及方法,发展也尚不成熟且相关研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不透明的。

3.4 我国银行产业发展绿色信贷的机制因素(mechanism,M)

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是连续不断的动态发展的均衡过程,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长远发展所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协调各方面因素随着环境及资源变化而不断调整,增强内在活力和应变能力,以响应市场环境变化形成动态均衡机制,以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基于机制的SWOT分析如下。

MS1:我国是世界上首个建立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的经济体。在G20国际合作框架下,我国积极倡导加强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并率先成为全世界首个建立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体系的国家。

MS2: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信贷是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绿色信贷具有资本引导效应。

MS3:占据绝对优势的风险管理系统。一直以来良好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一直是银行管理的工作重心,银行业在风险管理系统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MW1:缺乏即期利益驱动决定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积极性有限。经济人假设理论决定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经营目标之一。信贷资源的稀缺性决定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将更多从自身收益性与安全性角度出发,短期内绿色信贷的新生特性使得商业银行积极性较低。

MW2:绿色信贷缺乏激励和惩罚机制,配套的法律制度薄弱。尽管监管机构已要求商业银行所有贷款项目必须完成环保测评,但现阶段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占比仅仅在7%左右(金敏杰,2010)。

MO1: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与商业银行长远收益相辅相成。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政府及商业银行针对绿色信贷提供的优惠政策也进一步提高了民众及企业的积极性,从而为商业银行带来长远收益。

MO2:为商业银行带来声誉效益。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树立负责任的银行的社会声誉,一方面吸引更多的社会相关投资,另一方面也能得到监管机构及政府机构的认可。

MT1:国际及我国关于绿色信贷各项标准不统一。因而,容易存在监管缺失现象,使国外投资商难以正常评估项目风险,导致在我国市场相关国际投资壁垒较大。

MT2:绿色信贷环保信息沟通机制及披露机制不健全。环保机构、商业银行、企业及公众各方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大大降低了绿色信贷的执行效率。

4.结论及建议

绿色信贷的发展从我国及全世界的发展趋势来看是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的,从国际趋势及我国国家政策倾向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极具市场潜力及综合竞争力。应利用商业银行自身优势及资源,抓住市场机遇,克服内在弊端,辨别出业务开展面临的各项潜在风险,基于serM-SWOT模型对于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详细影响因素定期予以分析,不断整合形成动态发展的serM均衡机制。现针对分析结果对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给出针对性建议。

第一,创新绿色信贷产品设计及服务。由于大多数的绿色环保工程贷款对于银行来说存在期限错配的问题,而通过开发新的环保理财产品、碳排放抵押权信贷产品等来增加融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环境风险分析及处理能力。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相关产品的研发创新及环境风险的分析判断、防御与处理。一方面,可以与环保机构、绿色信贷相关专业金融研究机构(如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学术机构等联合培养相关人才,开展海外培训或设立专业培训机构培养相关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与相关领域权威机构、权威人士的合作,打造一支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型高级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信贷商业银行银行
江西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记忆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