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放管服”改革 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
2021-03-06
2013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放管服”工作,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先手棋”和“当头炮”,多次就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出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情一定管好、管到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放管服”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推进政务效能的不断提升,广西自然资源厅在认真分析和研判广西用地用矿审批存在的重审批、轻服务,上下联动不顺畅,业务协同不够,审批材料多、流程不统一,审批环节多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要求,大力推进自然资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全国首创“三级联审”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国务院、自然资源部和自治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给予了肯定性批示。
<<<生态修复后建成开园的北海冯家江湿地公园 北海北排公司供图
一、“三级联审”制度改革成为靓丽名片
2017年以来,为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广西自然资源厅充分运用自然资源信息化“一张图”成果,自主研发并建立了“统一审批系统、统一数据平台、统一审查流程、统一审查标准”的用地用矿审查报批系统,在全国首创“三级联审”用地用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建立三级联审机制,实现审查方式创新。建立自治区、设区市、县三级联动审查机制。明确赋予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用地用矿报件基础性审查职能,对报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报件材料合法性负责;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负责建设用地形式性、复核性审查。统一会审岗位,区、市、县三级实行网上多岗位并联限时审查,改变以往纸质材料低效审查方式。规范报件内容和审查标准,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一次性补正”“限时办结”制度。二是实现用地用矿信息化审批。实现报批材料自动组卷,进一步缩短报批时间。开发并应用报件质量信息化自动检查系统,对关键信息进行逻辑判断,系统自动检查用地是否符合规划,权属、地类、面积是否准确,减少了人工审查耗费的时间,报件准确率大大提高。推行用地用矿审批智能服务,对在收件、会审、补正、审核汇总等各报批环节向相关审查人员实时发送短信告知、提醒、督办报批办理情况,确保限时办结制严格落实。三是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和报批材料。共梳理、简化了矿业权审批事项申报材料12项,合并了采矿权转让和变更审批事项,取消了生产规模变更审批事项。精简了各类矿政审批事项材料清单,取消矿业权人提交市、县自然资源局调查意见作为前置材料,不再将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等技术报告作为申报材料。四是实行远程报件,确保群众办事“少跑路”。矿业权人可就近选择通过任何一级政务窗口或互联网客服端提交报件材料。改进了市、县调查意见方式,将其改为正式受理后的会审环节,由市、县局直接通过三级联审系统填写会审(调查)意见,设置自治区、市、县统一的审核流程,实施三级同步并联审查。
实行用地用矿审查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建设用地报件审查的全面性、准确性,建设用地报件质量明显提高,用地报件的一次性通过率从原来的不足20%上升至86%,报件办结时间平均缩减了5个工作日。重大项目的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减至14个工作日,审批提速50%以上。矿业权登记审批承诺办理时限由原26个工作日缩减至14个工作日,压缩率为46%。实现了审批效能跃升和审批服务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符合报批条件的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用地、用矿实现了应保尽保,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管”的改革仍有较大空间
近年来,广西自然资源厅相继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在着力推进“放”和“服”的改革上,释放了巨大改革红利,为广西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在“管”的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基层承接能力不足。部分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性、专业性较强,而基层因机构设置、编制限制、人员配备、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影响,承接落实能力不足,对下放的权力“接不住”、政策“用不好”、事项“批不了”。二是监管认识上仍有误区。工作中还存在“重审批轻监管、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监管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横向、纵向互联互通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尤其是事中事后的监管短板还比较突出。比如,全区自然资源系统“一张图”数据庞大,信息也较完整,在开发应用审批事项的“服”中有创新,但在“管”上系统治理能力明显不足,未充分发挥信息化服务的优势,很多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和手段上,监管方式方法创新乏力。三是资源利用水平亟待提高。各级普遍对土地资源增量需求较强烈,同时,也存在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土地,用地粗放、浪费现象十分突出。四是政务服务标准程序不高。政务服务体系不完善,自治区政务平台功能发挥不够,线上线下两头跑的情况依然存在。
三、聚集系统性改革,推进放权监管服务协同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重协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放管服”必须同向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抓住人的管理这一关键因素。一方面,要进一步理顺机构改革后的人才配置,确保事有人干。另一方面,加强职业能力培训,确保有人会干。二是加强“放管服”改革的统筹协调。当下,提高系统监管能力水平有很大空间,要加快自然资源综合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尽快整合各业务管理系统,实现资源调查、监测、审批、监管一体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各环节快速协同响应机制,充分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手段,发挥区、市、县整体合力。三是坚持合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首先,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耕地“非农化”,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要占用的,在用地预审和用地审批阶段严格把关,凡“搭车用地”、超定额标准和未落实占补平衡的一律不予批准用地。其次,施“重拳”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坚持以用为先、节约集约、投资产出双控的原则,大力开发地上地下空间,促进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要素资源精准配置。四是持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构建完善的审批机制和体系。根据自然资源部的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改革政策,重点突出助力乡村振兴及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的用地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广西的用地报批模式;开展地图审核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标准地图库和地图审核审批系统,构建统一受理平台、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审查流程,分级审批、各负其责的地图审核审批管理体系;在全面建成市级矿政“三级联审”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县级矿政“三级联审”系统建设,继续升级、完善矿政“三级联审”系统功能,提高审批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