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饲养管理
2021-03-05于伏国
于伏国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农业农村局,辽宁 沈阳 110101)
目前,我国奶牛的养殖正向规模化饲养模式逐步推进,散养户的数量大大减少,规模化饲养可以在疾病发生时更有效的进行防控,同时也会降低养殖的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我国奶牛的养殖模式虽然已经在逐步转变,但规模化养殖场多由散养户逐步转变而来,其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知识,进而导致了奶牛的生产性能不能完全发挥。
1 品种选择
改革开放后,丹麦、荷兰等国家的优质奶牛逐步引入了中国,我国的各个地区利用引进的优质纯种奶牛与本地的奶牛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了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生产性能卓越的奶牛。所以,在选择奶牛品种时,不仅要考虑奶牛本身的生产特性,还要考虑到其对环境的耐受能力。
2 不同阶段的饲养要点
奶牛的饲养应当根据不同的生产阶段配置不同的饲料,但要保证饲料的多样化,也要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特别是微量元素的补给,钙、磷、食盐等微量元素对奶牛的生产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还要给奶牛以清洁饮水,水的温度应当与奶牛的体温相近,尤其是在冬季,更要注重水的升温,这可以显著的提升奶牛的产奶量。
2.1 围产前期
围产前期的日粮中粗蛋白的水平应在12%~15%,产前的食盐摄入量要在0.5%以下,钙的添加量减半,这样可以帮助奶牛动员骨骼中的钙质,降低产后瘫痪的发病率。产前2~3d,还要饲喂有轻泻作用的麸皮,帮助奶牛的胃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的发生。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在围产前期饲喂阴离子盐,如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镁等,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围产期疾病的发生。
2.2 围产后期
围产后期的母牛因分娩已经消耗了较多的体力,机体十分虚弱,此时应当注重水分的补充,可以饲喂温热的红糖麸皮水或益母草膏,来帮助母牛快速恢复。母牛产后的头3d,应当饲喂优质的干草和少量易消化的饲料,3d 后逐渐增加日粮内的钙和盐的含量,7d 后逐渐添加青贮饲料和精补料。
2.3 泌乳早期
产犊后70d 内成为泌乳早期,此时的产奶量是整个泌乳期的一半左右,这是的饲养应当保证充足的青粗饲料,根据产奶量的不同添加不同量的精饲料。精饲料的添加量通常是产奶量的1/3 左右,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比重为3:2。此时添加精饲料时要注意不能一次性添加,要循序渐进,以免发生营养代谢疾病。
2.4 泌乳中后期
泌乳中后期时的泌乳量逐渐下降,每个月产乳量约下降10%~20%,此时精饲料的添加量为产乳量的1/4 左右,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重为2:3,粗纤维的含量要在17%以上,这时不应当将奶牛养的过肥,容易影响其生产性能。
3 奶牛的管理措施
3.1 加强牛舍管理
首先要保证牛舍的温度较为适宜,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寒冷的冬季也要及时的对牛舍进行升温,当环境温度过高会过低时,都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降低其平均日增重,甚至会影响其繁殖性能,大大降低了饲料利用率。另外,要注意牛舍的通风,牛的粪尿会产生较多的有害气体,如果不及时的通风不仅会增加圈舍内的湿度,还会使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长时间蓄积在圈舍内,造成奶牛发生疾病。
圈舍的消毒是预防奶牛疾病的重要手段,管理人员应当每日对圈舍和运动场清扫,避免奶牛的排泄物堆积,清扫后要用化学消毒剂对圈舍消毒,消毒剂可以选择生石灰、火碱溶液等,对饲料槽、水槽等生产用具可以用1%的新洁尔灭进行消毒。
3.2 增加奶牛的运动
奶牛体重过大容易出现乏情,对产奶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当注重奶牛的运动量,通常在饲喂后或挤奶后,将奶牛带到室外或运动场,每天要保证2h 左右的活动时间。有条件的养殖场尽量采用户外活动,这是因为光照可以促进VD在奶牛体内的合成,也能够促进催乳素的分泌,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的食欲,加强其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