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在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05刘晶
刘 晶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吉林省传染病医院)内科,吉林长春 130500]
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而耐药肺结核是指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歧杆菌经体外药物敏感实验证实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现象。与非耐药肺结核相比,耐药肺结核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往往需要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难度大,疗程长,且不良反应多[1]。有研究表明,利奈唑胺属于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其抗结核菌活性较强,适应证广,对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属等具有较高抗菌活性,对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病均有着良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耐药肺结核的治疗中[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奈唑胺在耐药肺结核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吉林省传染病医院)于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0月收治的63 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1 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0、11 例;年龄32~65 岁,平均(57.63±4.18)岁;病程2~10 年,平均(5.69±1.88)年;左、右、双肺肺结核分别为9、10、12 例。观察组(32 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3、19 例;年龄35~65 岁,平均(58.45±4.76)岁;病程2~11 年,平均(5.74±1.93)年;左、右、双肺肺结核分别为9、9、1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09)》[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18~65 岁患者;无本研究药物过敏史者等。排除标准:尘肺患者;恶性肿瘤者;近3 个月内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溃疡类疾病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丙硫异烟肼胺、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常规抗结核疗法治疗[4]。在对照组常规抗结核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滴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0223,规格:100 mL ∶利奈唑胺200 mg 与葡萄糖4.57 g(按C6H12O6计)],初始剂量为300 mL/次,2 次/d,治疗1~2 月后依据患者情况改为300 mL/次,1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消瘦、乏力、低热,甚至咯血等临床症状消退,经影像学检测患者肺部空洞愈合,痰结核菌检测呈阴性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肺部空洞未完全愈合、病灶部分吸收、痰结核菌检测呈阴性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恶化或未改善,患者肺部空洞未愈合或扩大、肺部病灶未吸收或有新发病灶且痰结核菌检测为阳性为无效[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痰涂片转阴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痰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转阴时间,通过肺部X 线记录空洞闭合时间,检测方法为留取患者痰液标本,分别作痰抗酸染色涂片、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痰结核分枝杆菌定量PCR 检测。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 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其中2 mL 离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血清PCT、CRP 水平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另外2 mL 血液样本采用红细胞沉降压积仪检测ESR 水平。④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视神经炎、夜间多汗、一次性血压过高)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症状改善情况、血清PCT、ESR、CRP 水平等计量资料分别以[ 例(%)]、(±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4 个月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症状改善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空洞闭合、痰涂片转阴、痰培养转阴及痰定量PCR 阴转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d)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d)
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组别例数空洞闭合时间痰涂片转阴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痰定量PCR 阴转时间对照组31106.12±10.3392.65±20.3785.34±16.26101.45±10.62观察组3294.48±6.7975.03±18.9251.63±13.9874.81±8.05 t 值5.3013.5598.83311.243 P 值<0.05<0.05<0.05<0.05
2.3 血清PCT、CRP、ESR 水平 治疗14 d 后两组患者血清PCT、CRP、ESR 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PCT、CRP、ESR 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PCT、CRP、ESR 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PCT:降钙素原;CRP:C- 反应蛋白;ESR:红细胞沉降率。
组别例数PCT(ng/mL)CRP(mg/L)ESR(mm/h)治疗前治疗14 d 后治疗前治疗14 d 后治疗前治疗14 d 后对照组313.46±0.090.37±0.08*60.49±11.7235.97±9.58*93.14±20.47 43.35±12.26*观察组323.47±0.100.28±0.07*61.00±10.9527.41±7.32*92.36±18.25 35.17±10.48*t 值0.4174.7560.1793.9930.1602.850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结核免疫机制复杂、新型高效疫苗的开发进展缓慢等原因,使得耐药肺结核尤其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流行[5]。链霉素、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干扰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谢过程,阻碍结核分枝杆菌的合成,对于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但治疗周期长,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患者依从性不佳,从而导致疗效较差[6-7]。因此,提高耐药性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对于维护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利奈唑胺是一种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其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只与结核分枝杆菌的50 S 核糖体亚单位结合,使mRNA 连接核糖体失败,阻止70 S 起始复合物形成,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从根本上阻止细菌繁殖,且利奈唑胺虽然有多种不良反应,但其与药物剂量相关,通过减少使用剂量或暂时停用大多可自行缓解[8-9]。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空洞闭合、痰涂片转阴、痰培养转阴及痰定量PCR 阴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利奈唑胺能够促进耐药肺结核患者病情好转,疗效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PCT、CRP、ESR 是监测感染血液标志物,PCT 属于降钙素的前体蛋白质,在健康人体中其水平较低,当发生炎症感染时,其水平会迅速升高;ESR 属于急性时相蛋白,可对炎症反应的发生与转归进行评估,检测肺结核疾病的活动度与严重程度;CRP 水平能直接反映患者体内是否有炎症,三者分泌速度均会随着炎症反应加重而升高[10]。利奈唑胺能够对细菌蛋白质合成产生阻断作用,从而发挥抑菌作用,且对多种细菌均有良好而稳定的抗菌活性,治疗继发感染的同时,也可促进结核病灶的吸收,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促进病情好转[11]。本研究中,治疗14 d 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CT、CRP、ESR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利奈唑胺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耐药结核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疗效确切。
综上,利奈唑胺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在常规抗结核疗法的基础上使用,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病情好转,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