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马铃薯全粉生成工艺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2021-03-05李若良初雅洁
◎ 李若良,初雅洁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马铃薯属于茄科类植物,最早种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在我国不同地区又名土豆、山药蛋、洋芋,是优质的马铃薯食品加工原料。马铃薯是世界第4大粮食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征。在我国种植面积极大,总产量极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距离马铃薯生产强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工转化率仅为10%。马铃薯全粉是新鲜马铃薯的脱水制品,亦是其他食品深加工的基础。其优势在于便于运输并能较长时间地保存,摆脱了新鲜马铃薯不耐贮藏的弊端,适合大规模加工、保存,有助于产品的延伸开发,有助于提升马铃薯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和实施,马铃薯加工产业在国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国内马铃薯全粉生成工艺现状,以期推动我国马铃薯主粮化进程。
1 马铃薯全粉的价值
马铃薯全粉营养价值极高,其主要组分是淀粉,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大量的钾,不含胆固醇,是一般粮食作物不能比拟的,而且易吸收,低糖、低热、低脂,适宜老人及儿童食用。作为新鲜马铃薯的脱水产物,全粉一般呈现为颗粒状或薄片状,有一定的抗挤压特性,不但储运安全,而且保留了原有的口感、营养和风味。由于马铃薯全粉具有增稠性,可作为各种营养强化的食品原料,在速冻食品、方便食品领域应用广泛[1-3]。马铃薯全粉可加工性能极佳,保质期较长,例如马铃薯全粉复合薯片、马铃薯全粉复合饼干、马铃薯全粉面包、马铃薯全粉馒头、马铃薯全粉复合型水饺和面条、马铃薯全粉复合型米粉、薯泥和薯条等,能够广泛用于马铃薯类食品的制备,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2 马铃薯全粉加工关键技术
马铃薯全粉的加工价值极高,在产业化加工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关键技术的优化与创新。
2.1 去皮、脱毒技术
新鲜的马铃薯表皮含有龙葵素,它是一种具有苦味的糖苷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毒性,会让人的喉咙产生持续的灼伤感,达到一定浓度后甚至会抑制人体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增加人体患脑癌、甲状腺癌的风险。马铃薯全粉加工经过去皮、烫漂、干燥等工序,有助于降低茄碱和卡茄碱的含量,有利于食品安全。此外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对马铃薯全粉进行干燥,其中的亚硝酸含量大幅度降低,也能达到脱毒的效果。
2.2 护色技术
薯类中含有多酚氧化酶,易在外界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褐变。马铃薯褐变是影响全粉品质的不利因素,一般表现为灰暗色或黄褐色。为了防止褐变现象的发生,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护色技术的应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工艺包括常温添加护色剂和高温蒸制两种,其中,护色剂处理对于成本的要求较低,维生素C、柠檬酸、植酸等多种护色剂的复合使用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护色效果;烫漂温度(90~100 ℃)能够使还原糖部分流失,有效降低马铃薯发生褐变的概率,获得最佳的护色效果。
2.3 减少细胞破损率技术
减少细胞的破损率是马铃薯全粉加工的重要环节,一旦细胞壁出现降解,就会导致马铃薯中的淀粉和营养物质出现分离,造成分散性和复水性不佳。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为二次蒸煮+回填制粉工艺,在100 ℃下蒸煮10 min,能够减少淀粉流出率,保留较好的紫马铃薯全粉特性,增强细胞抗破损能力。
2.4 干燥技术
国内目前常用的干燥技术按照温度差异可分为两种,即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其中热风干燥包括3个阶段,分别为调速、恒速和降速,受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的影响,细胞容易破损,导致品质色泽出现差异,但是该技术对于设备和操作的要求不高,干燥成本较低。而真空冷冻干燥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马铃薯细胞,不会出现表面硬化和收缩的情况,可以有效抑制非酶褐变,产品品质明显优于热风干燥技术。
3 马铃薯全粉的生成工艺研究
生产马铃薯全粉需要选择水分含量较低的品种,先对马铃薯进行预处理,原料经过清洗、去皮和切分之后,再进入漂烫、冷却、蒸煮等生产流程,之后通过制泥、干燥、破碎、筛分工序得到除薯皮以外的全部干物质。按照最终产品的形态划分,目前国内马铃薯全粉有颗粒状和雪花状两种类型。不同类型全粉的生成工艺主要由回填调质法、冻融法、滚筒干燥法和闪蒸干燥法组成。
3.1 回填法颗粒全粉加工工艺
回填法颗粒全粉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3个环节。①对马铃薯原料进行清洗,之后完成去皮、切分、护色等工序。②原料经过预煮处理后,经过气流(流化床)干燥,陆续进入冷却、蒸煮熟化、回填制泥等流程。其优势在于能够针对较大颗粒粉进行重新回填,之后依次经过调质、干燥,保证制泥过程搅拌均匀。③对泥状马铃薯进行筛分,从而减少细胞的破损,获取细小颗粒状成品全粉。该工艺对原料要求严格,产量大,生产效率高,但是产品质量不易控制[4]。
3.2 冻融法颗粒全粉加工工艺
冻融法颗粒全粉加工工艺流程同样需要对马铃薯原料进行清洗,之后完成去皮、切分、护色等工序,对原料热处理熟化,获得薯泥产物。在-20~-40 ℃下实施冻融。冻融薯泥细胞受损程度低,为此产品细胞完整率较高。冻融状态下的薯泥含水量高,需要经过预干燥和闪蒸干燥处理,最后经过破碎、筛分,获得全粉成品。该工艺优势表现为设备相对简单,无需投入大量的成本,比较适合小型生产加工企业。但是产量低,产品能耗较大[5]。
3.3 雪花全粉加工工艺
雪花全粉加工工艺同样需要对马铃薯进行预处理,待清洗、去皮、切分工序完成后将原料蒸煮熟化,经过漂烫护色和冷却之后用挤出机挤压制泥,然后利用特定设备将薯泥干燥,最后经过破碎和筛分工序获得薄片状产品。该工艺由于需要借助机械强力作用,为此马铃薯细胞受损程度较高,颗粒结构质地感消失,造成颗粒品质的差异。由于雪花全粉加工工艺出品率高,生成周期和加工流程短,不需要复杂的设备,特别适合于中小型加工企业产品研发。
3.4 闪蒸法生全粉加工工艺
闪蒸法生全粉加工工艺在前期与以上3种方法类似,预处理结束之后,在干燥工艺中需要同步进行热风和涡流闪蒸干燥。通过热风流化床去除原料中多余的水分,之后进行二段干燥,使用的设备为涡流闪蒸干燥机,最后将干燥产物粉碎、筛分,得到稳定性的成品全粉。该工艺的优势在于干燥效率更高,能够降低全粉的糊化度,并保证颗粒结构完整性,极大克服了以往全粉产品成形困难、易分散的不足。
4 对马铃薯全粉行业的展望
我国的马铃薯资源十分丰富,有极大的潜力可供发掘。但由于加工技术以及经济价值认识的缺失,每年约有15.5%的马铃薯处于烂掉的状态。为了提升马铃薯经济作物的价值,实现其多次增值,加强马铃薯全粉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十分必要。马铃薯主食化国家战略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马铃薯全产业链的活力。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马铃薯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是仍然存在生产运营粗放等问题[6]。为增强马铃薯全粉生产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企业应着重在市场应用开发方面下功夫,不断研发和引进最新的科研技术和手段。①积极开展相关育种工作,在种植、收获、运输中下功夫,发展加工专用薯。②改进生产管理方法,改良生产线和相关设备,加强产业链延伸管理,实现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此外,企业需合理控制马铃薯产业的投资规模,修炼好“内功”和“外功”,重视马铃薯全粉的深加工,丰富产品的营养结构成分,让产品的品质得到有效的改善;注重其生产设备的研发,积极进入国际市场,拓展全粉的新市场和新用途,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改变马铃薯的消费结构,以期保持生产经营的长盛不衰。
总之,我国虽是马铃薯种植大国,但是马铃薯全粉的深加工仍处于劣势。在国家战略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下,市场对马铃薯全粉需求量不断提升,马铃薯全粉市场开发正处于新的历史机遇当中,为此,食品企业应拓宽马铃薯全粉营养价值的宣传领域,突出马铃薯全粉营养特性;加大优秀专用品种的筛选与培育,加快装备技术的改进,做好高效、节能等关键技术体系的转型升级;降低全粉生产成本,研发符合国人饮食习惯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粉优秀的加工性能,确保国内马铃薯全粉加工产业的推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