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2021-03-05蔡小波
蔡小波,余 俊
(江苏省泰兴市广陵镇畜牧兽医站,江苏 泰兴225400)
在ASF与非典型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常见高危害性病种叠加危害猪业发展的严峻形势下,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成为加剧病情、造成猪群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及控制措施,供参考。
1 概述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含不利应激)综合作用下,导致猪的免疫调节机能发生紊乱,进而影响动物机体产生正常免疫应答的一种症候群。这种病理状态相当于人类处于亚健康状态,患畜的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内外源性感染。猪场需要接种相关疫苗的病种都属于强免疫抑制性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淘汰率,对其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就是实施疫苗免疫接种。其他四季常见病具有轻度至中度免疫抑制性,会对疫苗免疫应答产生干扰,所以罹患各种常见病的家畜均不适宜接种各类疫苗。
2 致病诱因
防治本病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各种潜在的致病诱因,创造有利于病畜(亚健康畜)病情尽快缓解、康复、自愈的适宜条件。本病主要致病诱因有:
2.1 养殖环境条件恶化现代规模化养殖条件下,最显著的不利制约条件就是“高密度饲养无限增大感染发病风险”和“动物福利大量缺失无限增加不良应激反应”。对健康猪群不利的环境因素还有:四季更替温差大幅波动令猪群产生冷、热不利应激;气候突变令猪群产生不适;猪舍内小环境污染指数超标、温湿度不适、通风排湿不畅、长期采光不足、滋生蚊蝇等中间传播媒介;随意转并群或混养其他动物发生交叉感染;无关人员随意串场(舍)或不同猪舍间随意交叉使用饲养工具等。
2.2 营养供应失衡饲料和饮水是维持健康猪正常生理代谢机能的基础物质。饲料日粮喂量不足、饥饱不均、必需营养元素配比不当、饮水供应不足等会对猪的免疫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其结果就是诱发免疫抑制病变。全封闭、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猪群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微量元素(维生素、矿质元素)的缺乏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正常分化发育及抗体合成。地方性缺硒、铜、铁,或日粮中长期缺乏维生素、膳食纤维素类动物必需物质,会导致猪群整体健康度和免疫力下降。
2.3 免疫抑制性疾病猪群四季常见高发病均会产生免疫抑制,尤其是某些烈性传染病可致健康猪产生强免疫抑制、甚至死亡。譬如:非典型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猪圆环病毒-II型、猪喘气病、猪肺疫、猪丹毒、猪大肠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流感、猪传染性胃肠炎等。
2.4 饲喂管理不善投喂受潮霉变或过期变质饲料(曲霉菌素中毒);拌料或混饮时滥用抗菌素及其他违禁饲料添加剂,比如长期、大量拌料或混饮投喂复方长效磺胺、复方土霉素、四环素、重金属添加剂(Cu、Zn、Fe、Co)等,可引起强免疫抑制病变;生物制品(疫苗)使用不当,譬如在潜伏期、隐性感染期、妊娠后期、母源抗体保护期接种相关疫苗容易造成免疫抑制、免疫失败和免疫副反应,超剂量接种疫苗可致免疫麻痹或免疫死亡。
3 预防控制措施
3.1 改善养殖环境条件长期维系清洁、干燥、通风、采光充足、温湿度值适中、安静的良性环境条件;猪场(舍)内严格执行“禁足”“禁入”“卫生消毒”制度化管理,完善制定并严格实施本场生物安全防范制度管理;适时驱虫,有效防止“四害”及其他流动传播媒介散播疫病。科学配制和饲喂全价饲料日粮,禁止投喂过期变质、受潮霉变的饲料,保证24h不间断供应清洁饮水(符合饮用水安全标准),维系整群良好的整齐度和健康度。
3.2 适时免疫接种自繁自养猪场的种猪(♀♂)早期接种重点疫苗,非典型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圆环病毒-II等高危害性病种坚持应免尽免原则。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视具体情况采取强制免疫(必免)和计划免疫(选择)两种方式,增强主(被)动免疫的针对性、合理性和实效性。常年被动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保持75%以上。加强日常动态疫情监测与处置,针对健康群内个别早期发病个体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同时做好发病舍内相关污染物的清除、清洁、消毒及无害化处置。
3.3 实施保健预防有条件的规模猪场启用保健预防程序。推荐近年规模养殖场实用保健预防程序为:
(1)植物多糖+敏感剂,代表方剂“复方抗病毒黄芪多糖散(含黄芪多糖、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免疫增效因子)”,按0.5%~2%拌料内服,遵循“预防减半、治疗加倍”原则。本方尤其适用于地方动物疫病流行期、发病群治疗期和康复期。(2)维生素倍量添加应用。在四季常见病流行期或动物处于不良应激状态时,针对发病场(舍)、发病群、亚健康群倍量添加维生素制剂内服,主要选用VC、VE、B族维生素,按常量1.5~3倍量添加。本方能够增进动物机体免疫力,并有利于动物受损免疫脏器及受损黏膜组织尽快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