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2021-03-05王宝兰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养殖业粪污养殖场

周 剑,王宝兰

(陕西省商南县畜牧兽医中心,陕西 商南726300)

近年来,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农村地区的污染源之一,势必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此,我们对全县养殖污染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1 畜牧业发展概况及污染现状

全县现有规模养殖场户310户,其中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180家,其中500~999头有25家,1000~1999头有15家,2000头以上有10家;全县形成了以富水、清油河、试马、青山、金丝峡等镇为核心区,以国道沿线、郭山路、开白路等板块发展的产业格局。据调查,全县规模猪场建有沼气池的38户,有粪污处理设施排污基本达标的255户,占总数的82.5%;因粪污处理设施不配套造成部分污染的62户,占总数的20%;无处理设施的38户,占总数的12.3%。

2 原因分析

2.1 规模养殖快速突破发展自2007年国发[2007]22号文件《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出台以来,各级政府将生猪养殖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行,我县生猪养殖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年出栏100头以上规模猪场从2007年前的12家增加到去年的180户,增长超过180%。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粪污量的急剧增加。

2.2 养殖业主环保意识不强一些养殖户只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保义务和社会影响,不愿或无力投入和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大部分猪场都是先建栏舍,采购种猪,后建粪污配套处理设施。但多因资金不足,造成污染处理设施迟建、缓建或不建,存有等项目或观望的心理,由此造成了粪污的简单处理或无处理排放。

2.3 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养殖场从选址建场、企业登记、养殖生产到粪污处理与利用的全过程涉及到畜牧、国土、林业、环保、工商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监管不到位。

3 改善建议

3.1 加强领导,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一是切实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组织领导,加强部门沟通,加强建场审批、用地管理、规划审批、环保备案、工商注册登记、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核发等环节把关,实行行业准入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二是制定规模养殖场建设前的审批流程,建立健全养殖场建设实施前的会审制度,对在建的规模养殖场进行规划、布局等形成规范和标准,依法审批。

3.2 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传单、微信群、宣传栏等手段,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新建养殖场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树立典型带动,提高广大养殖业主的环保认知度,引导广大养殖业主向生态养殖模式转变。

3.3 防治并重,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切实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在项目立项、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严格把关,引导鼓励企业走综合利用的路子,促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4 严格执法,加快禁养区拆迁关停按照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分,逐地进行清理和整顿。禁养区内禁止新建、改建和扩建一切养殖场,对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按规定责令关闭或限期迁移,拒不关闭和迁移的,依法强制拆除,对按规定关闭或搬迁的畜禽养殖场可以给予一定补偿,以此控制和逐步削减禁养区内畜禽饲养总量,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禁养。限养区内各养殖场必须建立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禁止粪便露天乱堆乱放、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对难以治理或治理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养殖场限时关闭或转产。

3.5 综合治理,完善污染防治的体制机制一是督促现有养殖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做到不污染不乱排。二是加大养殖污染案件查处,对造成严重污染的立案取证,移送司法机关,并按处罚上限给予最严厉的处罚,形成震慑力,使其不敢乱排。三是引进新的先进的粪污处理新工艺,新技术,加大粪污治理项目资金投入,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投入渠道,建立以业主投入为主、项目支持与财政补助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保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见到实效。

猜你喜欢

养殖业粪污养殖场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