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以吕梁学院为例
2021-03-05王改芳冯彩平薛瑞婷
王改芳,冯彩平,李 栋,薛瑞婷
(吕梁学院 生命科学系,山西 吕梁 033001)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包括了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应用型生物科学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高校专业建设的迫切任务[1]。
1 生物科学人才培养目标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中小学和中职学校从事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要能够在发酵工程、动植物保护等学科相关领域从事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2 培养基本规格
①思想道德素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团结互助,乐于奉献,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②专业素质。有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面,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了解新技术的发展状况,能够很快适应区域发展的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职业能力。③文化素质。有人文底蕴、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健全的心智、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④身心素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 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全日制普通高中生。学制:四年。
4 主干学科与核心模块
4.1 主干学科
生物学、医学、农学。
4.2 核心模块
①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普通植物学、普通植物学实验、植物实习、普通动物学、普通动物学实验、动物实习、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生物统计学、科技论文写作。②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实验、普通生态学、普通生态学实验、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遗传学、遗传学实验、专业见习、专业实习、金工实习、毕业论文。③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普通话训练、教师职业道德。④发酵工程课程模块:化工原理、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⑤动植物保护课程模块:动物资源学、植物资源学、土壤学、自然保护区学。⑥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生物学新课标改革专题讲座、班级管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生化过程检测与控制、酿造酒工艺学、调味品工艺学、白酒工艺学、企业经营与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环境生物学、动物行为学、基因工程、酶工程、保护生物学、经济动物学、免疫学、食用菌栽培学、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5 培养目标实现的矩阵
序号主要职业岗位(群)岗位描述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实现途径(相应课程设置)1中学生物教师、中职教师、小学教师。在中小学和中职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工作。知识扎实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等知识。工具与人文课程、健康与安全课程、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教育反思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工具与人文课程、就业创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素质端正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良好的师德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职业道德教育、第二课堂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和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2发酵工程产品的生产、开发、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在医药、化工、轻工、食品及环保等领域从事抗生素、酒精、调味品等发酵类产品的生产、开发、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知识扎实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发酵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工具与人文课程、健康与安全课程、生物学基础课程、发酵工程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等能力。工具与人文课程、就业创业课程、发酵工程课程和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素质端正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正确的生产观和质量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职业道德教育、第二课堂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和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3动植物资源保护、生产管理、产业开发。在基层农业区、林业区、自然保护区和动物园从事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生产管理等工作。知识扎实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关于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工具与人文课程、健康与安全课程、生物学基础课程、动植物保护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等能力。工具与人文课程、就业创业课程、动植物资源保护课程和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素质端正的工作态度,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职业道德教育、第二课堂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和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6 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①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模块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工具与人文课程、健康与安全课程、就业创业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第二课堂,总学时1 064,理论学时984,实践学时80。②专业教育平台。课程模块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应用课程,总学时1 312,理论学时940,实践学时372。总学分、学时分别为167和2 376,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