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3-05万雪贵陈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颈部结节切口

万雪贵 陈娜

(抚州市东乡区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抚州 331800)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常由退行性病变、炎症、新生物等引起。此病多发于中年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不适、甲状腺肿大等[1]。虽然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但随着患者病情进展,激素分泌紊乱等因素影响,可发展成为恶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在以往传统手术治疗中需要以患者颈部皮肤做大切口,对患者颈部血管及淋巴管的回流均可造成影响,且在将患者颈前的肌群切断过程中易引起患者术后颈前区皮肤麻木,对患者头颈部活动也有明显限制。同时传统手术实施过程中需对患者腺体大规模的游离,引起大出血,严重可能会导致患者重要的脏器受损,术后易出现吞咽不适等症状。此外对于女性患者来说使用传统手术治疗后留下的瘢痕大,影响美观,可对患者造成一定店里压力,不利于患者后期康复[2-3]。微创技术在临床中使用广泛,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也逐渐使用于临床[4]。本文通过对11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分析,研究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13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4)例和观察组(n=59).

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35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为42.68±5.16岁;病程4~20年,平均病程为7.54±1.68年;结节类型:甲状腺腺瘤4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甲状腺囊肿2例。观察组男22例,女37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为42.18±5.22岁,病程4~21年,平均病程为7.89±1.87年;结节类型:甲状腺腺瘤4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囊肿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术前经临床诊断为良性结节;符合《内科学》中相关的诊断标准[5];均为单侧结节;甲状腺功能正常;符合手术指征[4];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既往有颈部手术或颈部放疗者;有严重血液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满意麻醉后,患者头部抬高并后仰,颈部充分地伸展,将手术视野暴露。于胸骨上缘距离2~3 cm处进行颈部横向弧形切口,长度约4~7 cm,然后纵向将甲状腺被膜切开,将甲状腺完全暴露。甲状腺动静脉分离并给予结扎。随后将腺体进行分离,妥善处理腺体周围血管,单侧者行腺叶切除或全切手术,在切除后迅速进行病理检查,术毕后逐层缝合,并置放好引流管。

观察组:常规术前准备,满意麻醉后,于患者胸骨切迹上方 1. 5 ~2. 0cm处延皮纹方向做 2~3cm的弧形领式切口,于颈括肌的深面处以电刀分离皮瓣,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的固被膜处;探查甲状腺结节的情况,向上方牵拉甲状腺组织,仔细分离甲状腺下动脉、静脉,使用超声刀将甲状腺下的动脉、静脉结扎离断,沿甲状腺后被膜与气管的侧壁、前壁分离达峡部, 使用超声刀离断峡部后,切除甲状腺病变结节,切除后迅速进行病理检查,术毕后缝合止血,并放置好引流管。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两组治疗后12h应激反应因子水平、以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指标

手术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

1.3.2 应激反应因子水平

在手术前与手术后12 h抽取患者静脉血液4 mL,2000 rpm离心10 min后,分离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应激反应因子包括: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浓度。

1.3.3 并发症情况

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包括:伤口疼痛、切口粘连、吞咽不适和颈部麻木。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术后12h应激反应因子水平比较

术后12h两组患者IL-6、CRP、TNF-α因子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而观察组术后12hIL-6、CRP、TNF-α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术后12h应激反应因子水平比较(±SD)

表2 术后12h应激反应因子水平比较(±SD)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D)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3 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小切口甲状腺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与避免颈部瘢痕的存在,且具有手术创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6]。

目前此治疗方法在甲状腺治疗中得到了大力推广,不仅可满足患者对于健康的要求,更能满足患者的美容需求,弥补传统手术的不足之处。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各项手术指标中均优于对照组,术中的出血情况减少,提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可促进患者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经济负担[7]。

IL-6为反映术中炎症反应的相关指标,在手术创伤后期表达明显上升,与术后机体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CRP对机体损伤程度敏感,与手术损伤程度为正相关;TNF-α是一种细胞因子分泌标志物,对机体早期组织损伤敏感度高[8-9]。在本研究治疗后两组IL-6、CRP、TNF-α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不论何种术后均可造成一定的机体损伤,但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损伤程度要小于传统手术治疗。有研究发现,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术后并发症较少[10-11]。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小切口治疗符合微创理念,对患者气管、食管沟等部位影响少。

综上所述,甲状腺结节通过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对患者创伤小,且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颈部结节切口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