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ACT联合IDS对卵巢上皮性癌肿瘤指标及疗效的影响

2021-03-05赵静陈保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性癌上皮卵巢

赵静 陈保红

(滑县人民医院妇科,河南 滑县 456000)

卵巢上皮性癌属于临床高发的一类妇科恶性肿瘤,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但近年来该疾病的病发率逐渐上升,出现明显年轻化的趋势。现阶段关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认为持续排卵能持续引起生殖系统器官表皮受损和恢复,在卵巢恢复的过程中其表面以及凹陷的囊肿上皮细胞若出现DNA的变异则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的情况[1]。此外,由于该病患者早期病情较为隐匿,加之现阶段临床缺乏特异性的筛查项目,致使较多患者在诊治时往往处于中晚阶段。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与化疗联合是当前治疗卵巢上皮性癌的较为常用的方式,但因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常存在多器官的转移,因此该方式对于卵巢上皮性癌的减瘤满意率欠佳,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IDS)是对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减瘤不满意患者进行的2次减瘤术,但由于因一些晚期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肿瘤负荷较大,加之病变常出现转移情况或者于盆腹腔内种植,以及存在大量的胸腹水,致使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病灶组织。除此之外,由于一些患者的年龄偏大、机体抵抗力欠佳,致使患者不能直接进行手术,而IDS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联合可对手术禁忌证较多者进行减瘤术[2]。本文旨在探讨NACT联合IDS对卵巢上皮性癌肿瘤指标、疗效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9)。研究组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2.17±8.24岁;临床分期:Ⅲ期38例,Ⅳ期11例。对照组年龄44~65岁,平均年龄53.48±9.17岁;临床分期:Ⅲ期36例,Ⅳ期12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两组患者皆满足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制定的关于卵巢上皮性癌的诊疗标准[3];所有研究对象均经病理学确诊;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订知情书者;临床资料无缺失或丢失;所有患者皆为初发患者。排除指标:存在免疫功能不全、血液循环障碍、结缔组织病变者;合并其他恶性疾病者;处于哺乳期妇女或妊娠期的女性;存在神经功能障碍者不能配合治疗者;既往进行过相关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NACT联合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即切除子宫双侧附件、盆腔、阑尾、大网膜、腹腔主动脉旁的淋巴组织以及病灶。于术后辅以7~8个疗程的TP或TC方案(醇类:紫杉醇/多西他赛,铂类:顺铂/奈达铂),均量:紫杉醇175 mg·(m2)-1、80 mg·(m2)-1顺铂、多西他赛75 mg·(m2)-1、80mg·(m2)-1奈达铂 ,予以静脉滴注化疗。

研究组予以NACT联合IDS:在术前予以2~9个疗程化疗,给药途径为全身静脉、腹腔,继而行IDS治疗,术后巩固3个以上的周期化疗,方法同对照组。

1.3 评价指标

1.3.1 近期疗效

于患者治疗完成1 m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4]癌症研究组对实体瘤疗效评分:以目标病灶最长直径之和的最小数作为参考。当病灶直径之和≥20%或者有新的病灶出现时为进展;当病灶直径之和<20%时为稳定;当病灶直径之和缩小≥30%时为部分缓解;当已知病灶消失为完全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总缓解率。

1.3.2 肿瘤指标

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血清,采用Elecsys2010罗氏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ymis protein 4,HE4)水平。

1.3.3 不良反应

统计两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胃肠道反应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时,表示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缓解率为75.00%,对照组总缓解率为75.00%,研究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近期疗效(n(%))

2.2 两组 CA125、HE4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 CA125、HE4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A125、HE4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以研究组下降最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清CA125、HE4水平(±SD)

表2 治疗前后血清CA125、HE4水平(±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

2.3 不良反应

两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及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卵巢上皮性癌为女性生殖系统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类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且随着近些年卵巢上皮性癌病发率的增加,该疾病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热点问题。现阶段临床对于卵巢上皮性癌常予以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与术后铂类化疗为主的联合治疗,但并非所有的晚期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都具备完成初始减瘤手术的条件。因一些患者存在较多手术禁忌证,致使患者不能直接进行手术,而为了有效弥补治疗的不足,NACT和IDS治疗应运而生。NACT是指对非转移的肿瘤在局部进行全身性以及系统性的治疗,可在有效减轻肿瘤组织负荷的同时,将转移病灶杀灭,以降低手术难度,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IDS则指对进行几个疗程的化疗后再进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该治疗可使病灶明显减少,提高后续化疗的敏感性,故研究指出NACT联合IDS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5]。本研究中,研究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说明NACT联合IDS可有效提高近期疗效。

HE4基因主要由2个乳清酸性蛋白核心区域和25 KDa的天然N端糖基化蛋白组成,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敏感性标志物[6];CA125是一类起源于胚胎发育期体腔上皮的糖蛋白类抗原,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高表达[7]。本研究显示,同治疗前比,2组治疗后CA125、HE4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以研究组最为显著,提示NACT联合IDS对于肿瘤细胞的总体清除程度可能更高。这可能是由于NACT联合IDS减少了正常组织和病灶的粘连,缩小了病灶体积以及手术范围,降低了手术难度,为减瘤创造了有效条件,继而使得肿瘤细胞得到有效的灭杀。在安全性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对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予以NACT联合IDS治疗可提高患者近期疗效,降低CA125、HE4的表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性癌上皮卵巢
卵巢黏液性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保养卵巢吃这些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子宫内膜癌中关键LincRNA的筛选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口腔小涎腺腺样囊性癌局部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析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程度与高危型HPV 清除率的相关性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