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某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3-05孔玉涛脱鸣富李宏科郑海霞张芳妮李颜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期
关键词:主观子女养老

孔玉涛,脱鸣富,李宏科*,郑海霞,张芳妮,李颜敏

(1.甘肃医学院护理系,甘肃 平凉 744000;2.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 平凉 744000)

0 引言

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阶段,调查显示我国预计到2040 年,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 年将增加到7400 多万人[1]。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激增,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状况及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是指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做出的主观评价,能反映老年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是生活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现已成为学者寻找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2,3]。近年来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当地传统文化、经济水平、居住条件、生活水平、自身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4]。甘肃省为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受传统文化及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与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对甘肃省平凉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综合分析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旨在了解影响甘肃省老年人主观幸福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对居住在甘肃省平凉市的老年人进行调查问卷。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2)该地区常住居民;(3)了解本次调查问卷目的及意义,自愿且能独立完成本次调查问卷;(4)来自不同家庭。排除标准:有智力障碍、老年性痴呆者;不理解或不愿配合本次调查问卷。

1.2 方法

1.2.1 主观生活满意度评价标准

采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的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TA)[5],生活满意度指数A共20 个项目,其中12 项反映正性情感,8 项反映负性情感。评分方法:同意正相问题得2 分,不能确定得1 分,不同意得0 分,最高分为40 分,评分越高反映生活满意程度越高。评分≤20 分为不满意;21~30 分为比较满意,>30 分为满意。

1.2.2 调查方法

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法,调查人员均为我校在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并在调查前进行了简单的基本知识培训,现场发放问卷,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发放问卷,如调查对象不能自行填写问卷,由调查者逐条询问并协助其完成问卷填写,所有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有无遗漏,如发现遗漏的项目及时询问和填补。

1.2.3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居住情况、经济收入、医疗保障情况、子女个数及关系等多项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 建立数据库录入问卷数据,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

共随机调查到1191 名老年人,275 名(23.09 %)对现有生活满意、378 名(31.74%)对现有生活比较满意、538 名(45.17%)对现有生活不满意,说明接近一半的老年人对现有生活状况不满意。

2.2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将调查结果对现有生活满意和比较满意者为满意组(n=635),对现有生活不满意者为不满意组(n=538),对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单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满意组老年人的居住状况、经济收入是否满意、与家人关系、慢性病种数、生病时是否有人照顾、医疗费用能否承担、是否担心养老问题和是否经常感到孤独与不满意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 生活满意度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主观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2),由表2 结果中OR 值可见,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满意度的危险因素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养老问题、医疗费用负担、生病时照顾情况、与家人关系、居住情况、健康状况、经常感到孤独感和经济收入问题。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显示,老年人对当前生活满意度评价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合计为54.83%,说明大部分老年人对当前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比较满意,但小于刘吉[4]等报道,2011 年中国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为86.19%,说明我市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进一步研究显示,养老问题、医疗费用负担、生病时照顾情况、与家人关系、居住情况、健康状况、经常感到孤独感和经济收入问题是影响本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养老模式关乎老人生活质量和晚年幸福,已成为研究老年人生活状况和养老供需等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关研究指出养老模式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生活幸福感密切相关,不同养老模式下由于养老供给不同,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也会有所差异[6,7]。朱甄子[8]调查显示,甘肃省张掖市养老院养老的老人生活满意度略高于居家养老的老人。受传统思想“养儿防老”,以及老人与后代居住享“天伦之乐”、经济水平有限及专业养老机构匮乏等限制,家庭养老仍是我市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需要所有家庭成人的共同参与,家庭和睦、子女孝敬、老有所依的老年人人生活满意度较高。郑娟等[8]报道,家庭养老模型中,子女每月经济支持多少、与子女同住以及子女数量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影响。徐加明等[9]报道,年龄及与家人关系情况是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子女数量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表1 影响老年人主观生活满意度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满意度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经济收入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经济收入差制约了老年人物质、文化及医疗消费,导致生活质量降低。我市老年人多以农民为主,常年的辛苦劳作导致慢性病较多,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较多,老年人经济来源以务农种地为主,经济水平不高,加之对医疗商业保险认知度较低,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人数较少,因此医疗费用负担过重成为制约我市老年人生活幸福的主要因素之一,提示社会应加大对于低收入老年人救助,如为低收入老年人适当增加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等。

独居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小于与家人同居(配偶或子女)的老年人。独居的老年人无子女或近亲属陪伴、或由于家庭关系紧张或子女不孝者感到亲情疏远、缺乏情感交流,无人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孤独感明显,降低了对生活的满意度。本次调查显示,独居的老年人在生病住院期间多无人照顾,使他们的心情倍感凄凉。提示社会应该给独居的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和尊重,以增加他们温暖感、幸福感、减缓心理失调。如为独居的老年人院期间聘请专业陪护人员进行心理及生活起居等进行照顾;创造条件丰富独居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子女层面,给予独居老人必要的经济支持和多一些精神支持;独居老人自己要多参加各类集体活动,搞好邻里关系[11,12]。

本研究显示,本市近一半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满意度较低,其中养老问题、医疗费用负担、生病时照顾情况、与家人关系、居住情况、健康状况、经常感到孤独感和经济收入问题是影响本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应进一步完善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随着经济发展加大投入,逐步增加老年人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多方面、多渠道为老年人营造温馨、欢乐的环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猜你喜欢

主观子女养老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