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肿瘤患者牙菌斑指数与舌苔指数相关性研究
2021-03-05李亚评谢静张立国通信作者
李亚评,谢静,张立国通信作者)
(1.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0 引言
口腔微生物组在人类健康和疾病状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癌症患者体内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微生物和癌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参与癌症发生、预防和治疗的可能机制等引起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口腔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生有关[1]。胃肠道癌症患者口腔微生态不同于健康人群[2],其口腔卫生情况亦存在特殊性。牙菌斑是附着于牙齿或修复体表面的未矿化的微生物群体互相黏附并被基质包裹而形成的并一种生物膜。牙菌斑指数常作为综合性口腔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3]。舌苔是由细菌、唾液、脱落的角化上皮细胞等多种物质形成的微生态环境。与口腔粘膜的其他区域相比,舌背上有舌乳头,这种特殊结构使得舌背有凸起和凹陷而凸凹不平,更有助于食物残渣的沉积和深部微生物的增殖,且呈现出厌氧环境。舌面上的微生物总数会随着舌苔指数的增加而增加[4]。牙菌斑需要特殊染色才能观察并量化,而舌苔情况的观察更直观与方便。因此,本研究将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牙菌斑指数与舌苔指数的相关性,探讨将舌苔指数作为综合口腔卫生的评价指标可能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 年11 月至2020 年9 月,选取河北省承德市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 岁,有至少6颗固定牙齿,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入院前或入院后24 小时内发生口腔脓肿、有不明原因发热体温超过38℃、肿瘤放化疗所致口腔炎者、使用抗菌药物、伴有先天愚型或其他疾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者完全不能自理患者排除在外。其中,男68例(61.82%),女42 例(38.18%);年龄42~80 岁,平均(61±8)岁;体质指数(BMI)14.04~32.38,平均22.61±3.71;学历:初级(小学及以下)55 例(50.00%),中级(初中、高中、中专)49例(44.55%),高级(大专、本科)6 例(5.45%)。缺牙患者61 例,其中缺牙数≤4 颗29 例,5~10 颗22 例,≥10 颗10 例。胃恶性肿瘤42 例,结肠恶性肿瘤33 例,直肠恶性肿瘤35 例;有合并症55 例,合并症包括:高血压17 例,糖尿病11 例、脑梗死10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陈旧性肺结核、多发性结肠炎、肠梗阻、盆腔恶性肿瘤各2 例,右眼失明、脑动脉瘤、气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肾癌术后、子宫内膜息肉、贫血、重度营养不良、各1 例 (有同一例患者合并多种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纳入对象相关临床资料,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缺牙数、是否吸烟、合并症等。
1.2.2 舌苔指数(TCI)计算
采用Shimizu 的舌苔指数来评估舌苔情况[5]。该方法将舌背分为9 个节段,包括1 个中节段和2 个外侧节段,舌头后、中、前3/3 的各区域。在患者饭后2 小时进行评估。评分0 分:舌苔不可见;1 分:舌苔浅薄,舌乳头可见,舌苔下可见粉红色;2 分:舌苔很厚,舌乳头不可见,未观察到粉红色;总分最高为18 分,计算TCI=各部分得分总和÷18×100%。
1.2.3 牙菌斑指数(PLI)检测
按Turesky 改良的Quigley-Hein 菌斑指数评估方法[6]进行,检查患者除第三磨牙以外的所有牙的唇舌面。检查前患者先用清水漱口,然后用棉签蘸取菌斑显示剂(2%碱性品红)涂布于牙面,再次漱口后,牙面被染色的区域即是附着的菌斑。根据从牙颈部龈缘起到整个牙面的牙菌斑量和宽度进行评分,每个牙面从低到高依次为0~5 分,0 分为牙面无菌斑; 1分为有散在的点状菌斑; 2 分为菌斑宽度不超1mm; 3 分为菌斑宽度超过1mm,但小于牙面三分之一; 4 分为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5 分为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三分之二或以上; PLI 计算公式:PLI =各牙面菌斑分数总和÷检查的牙面总数。由于显示剂着色,避免影响观察,在TCI检查之后立即进行。
图1 舌苔指数说明
图2 牙齿唇面被染色牙菌斑
图3 牙齿舌面被染色牙菌斑
2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 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作统计描述:定性资料用频数、百分比描述;定量资料根据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 或M(P25,P75)描述。定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Spearman 相关分析:PLI 与TCI 的关系,检验水准α 取0.05,双侧检验。
3 结果
110 例 胃 肠 道 肿 瘤 患 者PLI 得 分 为3.24(P25=2.40,P75=3.79),TCI 中位数为61.11(P25=55.56,P75=66.67),PLI与TCI 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I 与TCI 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37 P<0.01。PLI 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是PLI 的影响因素。PLI 与缺牙数之间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I 与缺牙数目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32,P<0.001。
4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患有牙周疾病或有牙齿缺失者患消化系统癌症的风险会增加,且与局部微生态变化相关。近两年的两项研究[7-8]中发现胃癌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中口腔细菌的丰富度及种类与良性阶段不同。口腔厌氧菌具核梭杆菌也在肠道定植,是结直肠癌危险因素之一[9]。胃肠道癌症患者口腔微生态不同于健康人群,其口腔卫生状况更应受到重视。牙菌斑指数是目前评价口腔卫生状况的常用指标,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能抵抗抗菌药物或宿主对细菌的防御作用,牙菌斑细菌去除难度比口腔黏膜高,因此与咽拭子进行菌落计数的口腔评估方法相比,牙菌斑指数更适合去评估口腔清洁效果且更加经济,但灵敏度稍弱。舌苔情况是我国中医望诊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微生态学的发展,使得舌苔情况研究更加客观化。国外学者Shimizu[5]在2007 年制定了评估舌苔情况的工具舌苔指数。舌苔指数能够从舌苔面积与舌苔厚度两个维度进行综合计算,但目前国内还鲜有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口腔卫生评估指标牙菌斑指数与舌苔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37,为舌苔指数评价口腔卫生状况提供证据,舌苔指数可能会更能代表口腔厌氧菌量级,这需要以后的进一步研究。
表1 胃肠道肿瘤患者PLI 相关因素比较(M( P25,P75))
对牙菌斑指数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缺牙数目是其影响因素,其中性别、年龄与燕玲在2011 年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0]。牙菌斑指数与缺牙数目呈正相关关系,可能是牙菌斑中含有大量细菌,患牙周病几率大大增加从而导致缺牙[11]。
5 结论
舌苔指数与牙菌斑指数呈正相关,可用舌苔指数对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评估,尤其适用于口腔卫生状况的动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