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3-05曾文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期
关键词:换药骨科微创

曾文晓

(吴川市人民医院,广东 吴川 524500)

0 引言

骨科创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见于老年人和儿童,多采用手术治疗。常规的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切口较大,手术中的出血量较大,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比较困难[1]。微创技术在手术治疗当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通过特殊的设备以及手术处理模式,切口小,患者的出血量少,减轻患者的疼痛,对生活影响小,术后切口的恢复比较快[2]。本研究主要探讨对创伤骨科临床治疗当中采用微创技术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180 例患者均为我院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收治的骨科患者,90 例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才常规组,另90 例进行微创技术治疗的患者为微创组。常规组患者男性47 例,女性43 例;年龄22-58 岁,平均(35.32±4.72)岁。微创组患者男性46 例,女性44 例;年龄22-59 岁,平均(35.33±4.81)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诊断为创伤骨科;患者对手术方式的不同了解,同意加入研究;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批准。排除标准:患者的神经功能有严重障碍;患者的凝血功能有障碍;患者的认知和意识有障碍。比较年龄和性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将患肢垫高,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选择患者的骨折显露部位,对组织进行分离,然后将骨折部位进行暴露。将骨折部位的卡压组织和淤血进行清除,然后进行复位,最后采用钢板进行固定。术后进行缝合和包扎。

微创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3]:手术前需要用支架和石膏加工患者患肢进行固定,时间为2 周左右。然后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价骨折范围和程度以及附近的软组织。患者麻醉之后,在患者患肢的外侧进行小切口,然后放置内窥镜,将滑膜和血块进行分离,保证手术视野清晰。保证手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发现异物要及时取出。在直视的情况下将创伤部位关节采用C 臂机进行复位,采用钢板插入内固定(mippo 技术)。如果患者的骨折部位呈劈裂样,可以直接进行固定复位,不需要进行植骨填充。手术中要进行无菌操作,手术完成之后用无菌材料将手术部位进行包扎。定期进行换药,直到伤口愈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和切口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然后进行比较。

(2)治疗效果[4]: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患者手术后没有疼痛现象,对日常生活不影响为显效;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比较轻微,可以进行基本的活动,对正常生活的影响较小为有效;手术后患者的伤口经常疼痛,不能够进行基本的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严重为无效。记录患者的例数,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显效+有效。

(3)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出现肿胀、切口感染、发热的例数,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 20.0 展开整理分析,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t 用于检验计量资料,检验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与常规组比较,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换药次数明显更少,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与常规组比较,微创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

与常规组比较,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s)

组别 例数(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换药次数(次) 切口愈合时间(d)常规组 90 343.26±27.78 118.61±7.64 28.51±1.66 32.29±1.32微创组 90 170.34±19.92 83.27±6.38 12.97±1.43 20.17±1.56 t 47.989 33.683 18.967 56.265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n,%]

3 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的不断发展,各种微创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在逐渐的增加,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采用电子镜代替肉眼,减少手术当中出现误伤,手术的切口小,组织损伤少,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组织完整,术后的恢复快[5]。在创伤骨科当中,患者通常是由于外伤导致骨折,由于关节比较复杂,受到损伤就会导致患者的关节移位或者组织撕裂等,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会延迟康复或者造成不可逆损伤。常规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术后恢复困难。微创手术避免对组织进行大范围的切开,减少出血,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加快骨折部位的恢复[6-8]。

本研究主要探讨对创伤骨科临床治疗当中采用微创技术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换药次数明显更少,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更短。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切口小,不会打量对组织进行剥离,手术的出血量少,可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手术的时间短。切口小,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几率小,术后切口的愈合快,换药的次数少。患者术后可以早起下床继续活动和肢体锻炼,加快患者的康复[9]。研究结果还显示,微创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微创技术的治疗模式不仅仅是治病,是一种人性化的治疗技术。可以在内窥进行直接观察到患者的骨损坏情况,增加诊断的准确率,简化骨科手术的操作。微创技术避免对患者进行重构,减少对肌肉和患处周围组织的损伤,操作比较简便,可以起到良好的恢复效果,术后的疼痛轻,没有瘢痕并且恢复较快,并发症少[10]。

综上所述,对创伤骨科临床治疗当中采用微创技术可以减少出血量和换药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换药骨科微创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