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

2021-03-05周蕗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消费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英译本原文译者

周蕗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政府的年度总结与部署,让人民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国的信息来源。由于报告的政治性,行文严谨,措辞恰当,而且,里面也有很多是中国特色的词汇,是在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如果译者词汇把握不准,翻译方法不恰当,很有可能会导致翻译成其它语言时,出现信息传递不对等的情况。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英语词汇的选用要尽可能考虑原文的内涵与价值,做到准确翻译。因此,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问题进行了研究。有学者指出,政论体的翻译既要将原文中的意思很好地表达出来,又需要译者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仅要将文本的意思翻译出来,还要结合报告的内容很好地将隐含的内容翻译出来。文章以2016—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基础,从英译本的词汇特征分析,探索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的词汇特征,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语翻译提供参考。

一、语料库的构建及研究方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www.gov.cn)上选取了2016—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原文及英译文进行下载。将下载后的文本进行格式规范,同时删除错别字符,删除多余的空格、空行等,分别按照相应的年份进行命名。利用软件TreeTagger以及WordParser分别对报告中的中英文版本进行词性标注,将其进行保存。之后,再用绿色软件AntCone对数据进行分析,来探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汉英版本的语言特征。

二、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的特征

(一)形符、类符与平均词长

形符指所有出现的词形,相当于日常说的“词”,类符是不重复计数的形符词,类符行符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词汇的变化性。类符行符比越大,说明文本的词汇量也越大。平均词长越长,文本的内容也就越深奥复杂,利用WordSmith Tool对工作报告进行数据提取,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类符、形符与平均词长统计结果

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文本中,形符数和类符数都比原文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中国人更注重综合性的思维,西方人更注重个体的逻辑思维。因此,在词语的表达上,汉语属于意合句,注重隐形的连贯,需要通过上下文的相互衔接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思,语句的表达比较简洁明了。而英语属于形合句子,注重的是显性的连贯,如果想要更好地将汉语的意思表达完整,就需要有更多的具体的连接词。译者不仅需要正确的翻译语句,还需要一定的解释语句,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更好的翻译语句,避免造成误解。因此,同一种意思的表达,汉语的形符数比较少,而英语的形符数比较多。而且,许多词汇如果想要正确翻译出来,需要译者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这样就会用到更多的英译词汇,这种现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很常见。包括平均句长,英译本的也比原文的要长,说明英译本的词汇更加丰富,同一汉语词汇在英语中的表达更加多样化。

(二)高频词汇的翻译特点

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原文和译文进行统计,使用最高的是词汇是“develop(发展)、system(建设)、improve(社会)、work(工作)”等词。develop和“发展”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说明我国近几年特别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也成为了我国面临的首要任务。而且与之搭配的词语也很丰富,比如social develop、healthy develop、sound develop等,在不同的语境下,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报告原文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翻译为“we deepened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invigorat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但是在有的句子中,“发展”一词并没有翻译成为“development”,比如“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译文为“growth rate is adjusted without weakening momentum and that growth in quantity is underpinned by greater quality”,从中可以看出,“发展”一词的翻译有两种选择,可以翻译为“development”,也可以不翻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译法。

比如,“增强”一词也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强信心”翻译为“enhancing confidence”,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则翻译为“strengthened the cohesiveness of our nation”。在汉语中,用在不同的语境里面,增强一词有不同的意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强”一词的翻译者使用了同义词翻译,因为在英文中如果重复的使用同一个词汇,会让读者反感,使用同义词的话,让译文的内容更加的丰富。

(三)中国特色词汇

在我国长期发展过程中,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一些具有特色的词汇,来更好的表达我国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一些独特的社会现象。这些词汇的翻译需要采用释义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表达其意思。比如保障房是我国政府为更好的解决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或者是租金较低的住房,更好的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在政府报告中,“保障房”一词的译文为“governmentsubsidized housing”。译者并没有将“保障”一词直接翻译出来,而是采用释义的方式将保障房翻译成为“政府补助的房子”,“政府补贴的房子”,更好地表达了保障房的意思和内涵,如果直接将“保障”翻译成“ensure”就会让人不明白,会让英语为母语的读者看的一头雾水。因此,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些词汇,译者往往不是直接翻译,而是将其涵义用简洁的方式更好的解释出来,让读者更直观的了解。另外,“官僚主义”、“标本兼治”、“形式主义”等词汇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英文中找不到与其相对应的词汇,在翻译过程中就需要采用释义的方法来灵活的进行翻译,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因此,翻译者不仅要准确无误的翻译文本内容,还要融入我国文化的解读,让外界提高对我国文化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要更好的将我国的理念对外传播出去,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因此,在对政府报告翻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合理的解释文化内涵,利于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同时,也促进了外宣工作的积极发展。

(四)词汇的形态特征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名词和形容词运用得比较多。政府工作报告是对我国取得的成就进行汇总,提出的政策都是结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翻译者要想正确表达就要采用更多的词汇去解释。不做适当的解释的话,由于文化的不同,外界很可能理解不了。而汉语更注重的是意合,比如“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译文为“We further review and standardize......”,词句虽然没有主语,但根据上下文很容易知道,主语是中国政府,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加“We”。在汉语中,句法形式区别的方式较少,多数的定语一般是形容词,而英语的语法形式就比较多,名词、介词词组等都可以用于定语来修饰主语。译者需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利用英语的语法习惯来更好地翻译。此外,动词用作名词的现象在报告的译文中也比较常见。在英语中,有很多名词是由动词变化形成的,这些变化后的名词具有和其它名词一样的用法,但在具体的使用中,这类词汇可以表达动态的含义,表示某种行为。动词的名词化,可以实现动作的语义功能转向为陈述的语用功能,更好的体现出了日常用语和政治用语的区别。名词化的程度越高,说明文本的特征越正式,书面语言用的更多。政府报告的英译文更加的书面化,正式化,语言的表达逻辑性更强,行文的结构衔接性更好,因此,动词名词化可以将客观的事实表达得更加清楚,让语篇的结构会更加的紧凑。

三、结束语

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近几年的英译本分析发现,报告的英译本的翻译表达类似,翻译方法也很类似,对于一些中国特色的词汇翻译都采用了释义的方法,更好地将文本的意思表达了出来。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对外宣传方针政策、理念的主要方式之一,属于特殊的文体。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应该采用归化和异化相互结合的翻译策略。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该尽量用不同的英语词汇表达原文中多次出现的同一词语,根据不同的语境搭配不同的词语;多使用定语后置修饰名词;注意虚词的合理应用等,更好地表达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更好地宣传和展示中国形象。

猜你喜欢

英译本原文译者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操控理论在文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