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消毒供应中心应急管理实践
2021-03-05甘密密陈圣华王丽华金文芳
甘密密,陈圣华,王丽华,金文芳
绍兴市中心医院,浙江绍兴 3120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1],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2]。COVID-19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3],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安全。疫情期间,绍兴市中心医院CSSD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制度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构建了一系列物资调配与系统管理措施,为保障全院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做好防控感染起到了一定作用。
1 背景资料
绍兴市中心医院是一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为COVID-19区域定点收治医院,CSSD面积约560 m2,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打包及无菌物品存放区和辅助区域,承担该院44个临床科室、7个特殊科室非一次性物资的消毒及调配工作。工作人员25人,平均高压蒸汽灭菌15锅次/d,低温等离子灭菌5锅次/d,环氧乙烷灭菌2锅次/月,日均供给880个灭菌包。
2 方法
2.1 疫情防控小组组建及工作制度制定
2.1.1防控小组组建
组建防控小组,成员包括主任护师(护士长)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2人。护士长负责各部门防控物资调配,制订一系列科室流程管理、人员管理及环境管理的措施,监督并落实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副主任护师负责科室COVID-19的知识培训,不定时抽查工作人员手卫生、穿戴防护是否达标并登记汇总;主管护师负责收集整理敏感指标数据并每月底上报护理部。
2.1.2工作制度及流程制定
参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指南(第六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CSSD工作实际情况,制订COVID-19医疗救治工作应急预案、COVID-19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引、SARS-CoV-2清洁消毒制度、SARS-CoV-2医疗废物管理制度、SARS-CoV-2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制度,并根据疫情变化以及医院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制订疑似/确诊患者使用后器械或物品(包括手术器械/呼吸管道/临床可复用物品等)工作流程:可疑器械使用者登记本登记→双层密闭回收→清点→消毒→清洗→消毒→干燥→可疑器械处理登记本登记→检查→包装→灭菌→发放;根据院内外专家评估各岗位工作人员工作中职业暴露风险指数,制订不同区域工作人员着装防护标准,见表1。
表1 不同区域工作人员着装防护标准
2.2 规范管理
2.2.1人员管理
组织CSSD全体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现场演示、线下视频教学、网络自学等各种培训方式,不定期对CSSD护理人员进行疫情防控专项培训;分批次在晨会中向全体工作人员讲解COVID-19知识,并通过网络课后习题考核学习效果。设置专人专岗,由CSSD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高年资护士负责COVID-19患者用过的器械、医护人员可复用防护用品的处理;日常工作岗负责常规器械的清洗处理。所有工作人员工作期间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各项操作前后、进出科室前后均使用含75%乙醇的手卫生消毒剂按照六步洗手法消毒双手,各区域工作人员按照防护标准进行着装,所戴护目镜、口罩、隔离衣等防护物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后立即更换;推广线上职工心理支持服务,组织网络课程,学习心理防护技能,消除疫情下工作人员的焦虑情绪。
2.2.2物资管理
2.2.2.1 设置优先调配
按照特殊科室(感染病区、发热门诊、急诊及手术室)优先配送原则,应急半小时内调配一线人员护目镜、防护隔离衣、手术隔离衣、手套以及临床各种急需物品,其他临床非急需物品2 h内送达。
2.2.2.2 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接触后器械管理
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接触后器械管理分回收、洗消、包装、发放等步骤。去病房回收人员按防护标准着装,备专用特殊感染用物车和整理箱,污染物品单趟回收,从污染物品回收通道至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在污染通道交接,不进入工作区;回收前器械在使用完毕后已用含有效氯2 000 mg/L 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污染物用双层黄色垃圾袋 2次密封,并注明SARS-CoV-2感染,病房当班护士与CSSD工作人员交接,并通过CSSD追溯系统[4]关联感染器械使用者、操作者的信息;回收完毕立即关闭整理箱盖,放入密封车上锁,送回去污区。可复用医疗器具预处理、清洗与消毒:清点前关闭所有通道和传递窗口,清空清洗槽台面所有物品,台面用双层防水布覆盖,由专人负责将回收污染器械所有锁扣、轴节充分打开,最后将器械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无明显污染物使用含有效氯2 000 mg/L消毒液浸泡 30~45 min;有明显污染物使用含有效氯5 000~10 000 mg/L 消毒液浸泡消毒 60 min;耐湿热的器械首选清洗机清洗,使用专用清洗机A0值≥3 000(相当于90℃,10 min)清洗消毒;不耐湿热的器械选择合适的清洁剂,进行初洗、洗涤、漂洗、最后终末漂洗;特殊精密仪器、腹腔镜镜头等宜手洗器械,先用75%乙醇擦拭消毒,然后流动水冲洗后酶液浸泡,再用纯水冲洗,最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再干燥。洗消完毕后,更换个人防护用品,然后由负责清洗工作人员完善追溯系统中可疑器械、器具清洗消毒信息,内容包括回收/清洗时间、消毒剂的名称、使用浓度/剂量以及消毒浸泡时间,操作者工号、清洗机标号等。所有器械按照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5]执行,灭菌后生物监测合格方可发放。发放使用专用的无菌车,将无菌物品送至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与对方工作人员在清洁通道处交接,不进入工作区,完毕更换个人防护用具,运送车辆和整理箱按照“特殊感染用物转运车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2.2.3环境管理
2.2.3.1 辅助区域
按照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采用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顺序由轻度污染再到中、重度污染;清洁工具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红色:卫生间,黄色:更衣室、休息室,绿色:护士办公区域)[6];清洁布巾、地巾使用微细纤维材料,一用一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易污染、难清洁消毒的,采取屏障(塑料薄膜)保护,一日一用更换。
2.2.3.2 去污区
特殊感染洗车清洗专用桶内放置含有效氯2 000 mg/L消毒液浸泡15 min以上,擦拭顺序:先处理污染较轻部位,再处理污染较重部位,车体外部(由上至下、车门扶手重点擦拭)→车轮→车内(由上至下),然后更换个人防护用具;复用防护用品、洗车专用桶、清洁布用含有效氯2 0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后,清洗干燥备用;被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污染的环境表面,如大量(>10 ml)溅污,先用一次性可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后使用含有效氯2 000 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浸泡10 min以上,再用清水清洁擦拭2遍。
2.2.3.3 打包及无菌物品存放区
检查包装区打包台面、地面每日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待30 min后再用清水清洁擦拭2遍,清洁工具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3 结果
自2020年1月20日至4月23日,根据防控小组成员上报护理部敏感指标数据显示,CSSD工作人员制度的落实率≥98%,应急、防护知识掌握率≥96%,手卫生依从性达100%,防护着装要求、口罩全程佩戴执行率100%,可疑/确诊COVID-19感染患者使用可复用手术器械、呼吸管道等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工作人员心理健康评估测试均合格,一线人员各种急需物品调配及时,各临床科室满意度评价均为满分10分,未发生医院内因灭菌物品不合格引起的交叉感染,未发生工作人员因疫情焦虑影响工作,全体人员零感染,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 体会
COVID-19疫情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更加注重及早防控的重要性[7]。基层定点医院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医院在制度修订方面,根据疫情变化以及医院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完善,由CSSD护士长督查和高年资护士协助组建防控小组,CSSD工作人员制度的落实率≥98%,促进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培训,通过现场演示、线下视频教学、网络自学等各种培训方式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普及,CSSD工作人员应急、防护知识掌握率≥96%,提升了全体员工的应急与防护能力。工作期间严格执行不同区域防护着装要求,全程佩戴口罩,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贯彻并落实国家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CSSD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达100%,防护着装要求、口罩全程佩戴执行率100%。物资调配方面,按照特殊科室优先调配原则,紧急调配一线人员各种急需物品,规范疑似/确诊COVID-19患者可复用器械处理流程管理,专人专岗,严格执行,临床科室满意度高,未发生医院内因灭菌物品不合格引起的交叉感染,保证了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环境管理方面,根据工作区域与辅助区域的差异,实施不同区域特殊的清洁、消毒处理方案,为医院防控感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推广线上职工心理支持服务,组织网络课程,学习心理防护技能,消除疫情下工作人员的心理焦虑,全体工作人员未发生因疫情焦虑影响工作,保障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心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