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保险线上化探究
2021-03-05王安鹏王翌光
王安鹏,王翌光
(1.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518000;2.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518000)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直接影响乡村振兴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2019年,农业保险市场规模约680亿元,服务农户1.8亿户,提供总计3.6万亿元风险保障。农业保险作为我国人口覆盖广、增速高的险种之一,为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金融保障。同年10月,中央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科技是助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1]。
2020年1-10月,农业保险累计保费收入737亿元,已超过上年全年规模。2020年5月,银保监会财产险部下发《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线上化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司探索保险服务全流程线上化,到2022年,农险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基础完备,与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进程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财产保险需求相契合的线上化体系。
农业保险线上化是在农业保险传统线下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线上承保、理赔等经营、分析全流程,是科技赋能农险高质量发展的起点。作为我国现代精准农业和数字农业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农险线上化在有效推进农业数字化的同时,对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农业保险线上化的概念及意义
农业保险线上化是指农户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自由使用移动工具获取农业保险产品及相关农险服务(客户服务、营销、运营,乃至内部管理)的过程。农险线上化是农险科技的起点和基础,对保险科技背景下的农业保险各主体作业效率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整体市场规模扩大都有积极意义。
(一)农业保险线上化有助于提高经营主体农险业务的作业效率
承保角度,线上投保改变了传统农险业务投保手续繁琐,档案冗杂重复,业务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为广大农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农险承保服务。理赔角度,无人机线上查勘替代人工现场查勘,种植业每百亩土地查勘效率提升300%;养殖业远程视频查勘实现秒级闪赔。以某大型保险公司为例,2019年山东“利奇马”台风后,在广饶、寿光、青岛等地依托大型无人机开展无人机单兵查勘,线上返回灾害图像,自动生成作物三维灾害模型,360 度无死角,看清作物受灾情况;对符合闪赔的养殖业实现“智能定损+闪赔”,极大提升了农险作业效率。
(二)农业保险线上化有助于提升经营主体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能力
农险线上化实现“精准承保、科学定损、合理赔付”。精准承保方面,线上验标确保农险标的真实性,降低保险标的承保风险;科学定损方面,以“遥感+无人机”为主的模式实现远程自动查勘,精准定损;合理赔付方面,线上专家视频实时查勘定损控制赔付水平。全流程线上业务操作标准化,可有效提升农险经营全流程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合规性。
(三)农业保险线上化有助于提升经营主体农险业务市场份额,扩大市场整体规模
完颜瑞云,锁凌燕等(2019)在研究我国31个省区2007-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中指出,保险科技发展程度和产险结构之间的关系显著为正,表示保险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刺激了产险市场非车险保费收入占比提升,促进产险市场更趋成熟[2]。农业保险作为产险公司非车险的重要险种,已逐渐成为产险公司扩大保费增长、提升市场份额的重点方向之一。可以预见,随着农业保险线上化与保险科技的发展,未来几年农险保费增速有望保持在20%左右。
二、农业保险线上化的现状及问题
赵思健、张峭将农险科技的发展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爆发期,并指出我国农业保险现在处于科技的爆发期,农险科技争相落地[3]。
表1中国农险科技趋势图
2019年10月,中央多部门联合下发《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各保险公司走“科技+农险”道路,而线上化是科技赋能农险高质量发展的起点。2020年,各级保险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积极搭建农业保险线上化数据平台,逐步实现数据对接。截止目前,已有北京、新疆和四川在内的多省份实现农险数据线上化,其他省份正在加速规划、落地中。
各保险公司也在“农险+科技”中大胆尝试。太保e 农险历经5 次迭代升级,已实现农险业务环节流程全覆盖,农险专员使用率近100%(承保使用率99.91%,理赔使用率98.85%);线上化承保共计10.4 万张保单,线上化理赔35.7 万笔,并积极利用5G技术,引领未来农险新生态。平安产险的“平安科技农险3.0平台”历经3次迭代升级,AI农宝线上投保模式实现快速普及,线上承保/验标率均已达到90%以上,远程视频查勘逐渐普及。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融入线上化工具,为农户提供了风险预警、线上投保、智能定损等10余项农险线上服务。
尽管各大保险公司在农险经营上各具特色,但实务中因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农险发展迟缓,农业保险线上化依旧停留在发展初期。
(一)农险各主体现场参与率过高是影响农险线上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农村科技基础建设薄弱,农险科技作为新生事物,无论对农险专员还是农户,都是一种较为陌生的生产方式。以农业大省的农险专员为例,传统线下出单的习惯已经养成,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全线上化的出单方式。就目前而言,农险专员前期线下进村搜集资料,后期在公司完成线上录单、出单等动作,整个流程无法实现全业务环节线上化。
同时,农险科技的应用,迫使综合素质偏低的农户被动“参与”农险经营。现阶段的农业保险没有考虑到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农村留守人群多为老人和小孩,特别是种植险投保农户线上化意识更差。信息搜集环节对农户身份证和银行卡的OCR识别、验标环节农户自主为标的物旁拍照、出单环节农户本人电子签名、报案环节农户自主使用APP或小程序等,对于农村留守群体的要求过高,线上化设计应考虑农村人口流动或者群体特征,尽可能简化农业参保人员的现场参与率。
(二)线上化流程整体效率提升不明晰
主要表现为部分环节使用量提升明显,但作业整体流程效率未知。国内某大型农险公司线上验标率快速普及,占比近45%;水印相机使用次数高达140 万次/年;线上移动报案次数高达9.7 万次/年。农险保险作业流程的某些中间环节使用量明显提升,但整体线上化作业的效率提升程度仍有争议,表现为农险线上化操作无法满足短时间内集中出单的需求,分户清单线上化效率低。我国农业保险绝大多数都是组织投保形式的政策险保险,分户清单是组织投保的必须材料。但由于我国农村特殊的情况,分户清单的搜集存在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保险线上化的整体效率。
(三)农村协保队伍基础薄弱
农业保险与其他险种主要区别是拥有庞大的由乡镇、村干部、贫困户等人员构成的农村协保队伍。协保员是农业保险线上化的重要参与者。一方面,农险协保队伍的高龄化使其不具备线上化的基本素质,在线上化过程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严重制约了协保队伍的作业效率,影响了整个农业保险线上化进度。另一方面,协保员由当地农经站和保险公司临时指定或雇佣,具备较大流动性的特征,直接导致协保员的农险协保作业水平参差不齐,线上化难度大。
三、农业保险线上化的推动策略
基于农业保险线上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科技赋能业务流程管理,合理规划农业保险业务流程,构建智能化运营体系
农业保险线上化涉及环节较其他险种多,从招投标、信息搜集、验标、承保到查勘、无害化处理甚至回访续保等众多环节。传统农业保险以线下团队为主,建议经营主体将科技深度融入农险环节链接,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将原本堆杂在一起的业务流程分离开来,形成农险全流程的智能规划,为前线队伍提供合理的全流程保险规划。
由于农险前线队伍的素质偏低,可用科技梳理、规划作业流程,优化前端展业人员线上全流程操作。加强综合性人才培养,用科技赋能农险前台、中台和后台队伍建设;搭建以农险为核心的农险知识图谱,为前线农险专员提供人性化、简单化、智能化的农险专业知识及线上化基本操作培训,为基层农险队伍提供“傻瓜式”的业务指引,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全流程线上化运营。
(二)科技赋能核保核赔,探索无接触式急速核保核赔方案
农业保险受灾面广,影响面大,及时有效地减损、理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减轻农民负担,缓解灾害给农户带来的影响。各大保险公司应当积极利用生物科技、图像识别、人工智能、遥感监测、远程认证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进保险公司核保核赔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完善应保尽保快保的同时,落实应赔尽赔快赔。
(三)以多样化的线上保险服务引导参保农户线上化意识
立足于农业新业态,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重塑产品设计、承保理赔、运营服务等产险流程,构建农业保险生态圈,从而驱动“人、险、场”三者关系的重构,实现“人”从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变,“险”从人工作业向智能作业转变,“场”从线下场景向线上平台转变,开创新农险服务模式。一方面,各大公司需引导参保农户掌握线上咨询投保、报案理赔、批改退保、信息维护等自主操作,实现全流程线上化运营,为参保农户提供安全便捷的线上保险服务;另一方面,立足于农业新业态,加快农业保险险种和服务的创新,研究开发适合新业态的线上化产品与服务,以新农险服务模式带动农险线上化。
(四)加强农险线上化的顶层设计,建立农险大数据共享制度,为农险线上化提供制度保障
过去十余年,农业保险因涉及中央财政、农村农业等领域,很多部委都是从自身角度制定制度,缺乏统一指挥,这也是各界反映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农险顶层设计的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建议强化农险未来的顶层设计,优化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逐步建立农险大数据平台,以小范围共享农户承保信息试点为基础,逐步完善农险信息共享、名单管理等制度,将农险从电子化时代推向线上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