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比赛中提升,在学习中成长

2021-03-05鲁佩佩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教学资源法律

鲁佩佩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初中生处在人生中的“拔节孕穗期”。以“法律为我们护航”这一课为切入口,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逻辑结构,帮助同学们对本课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学习,并在实际生活中指引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法律;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教学资源;应用

为期三周的集备展示课比赛已经结束了,一切仿佛刚刚发生过。此时此刻,回顾过去的这些日子,激动,紧张,失落,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从接到比赛通知,我就开始选定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法律为我们护航”这一课题。这一课题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之“心中有法”,具体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作为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的内容,它以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为基础,是对上一课题的延伸,旨在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和人类社会发展等角度出发阐释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律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感受法律的关爱,进一步理解“法律为我们护航”。本课以“法律伴我们成长”为框架,重点讲述了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和在实际生活中法律是如何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尤其是2020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两种新的特殊保护类型,这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们真正学会、听懂并运用在实践中,最终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索的问题。

在确定好课题后,我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七年级的同学们正处在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也是他们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而且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还不深刻,法律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法律知识既非常实用,又非常抽象,要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就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真实学情,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在了解学生的学情后,我和教研组的各位老师就本课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初步确定了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为主线,开始本课教学结构的搭建。之后,我初步确定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未成年要保护”,第二个环节是“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第三个环节是“未成年人怎么保护”。在确定基本的教学框架和环节后,我认真查阅了各种教学资料,从中寻找和本课相关的教学资源。关于这一课的教学资源,可谓多如牛毛。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又要让学生有切身体会,获得收获和成长,这并非易事。在查阅了各种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文字和视频资源后,我从中选出了两个视频资源,分别是未成年人保护宣传视频和强制报告制度宣传视频。未成年人保护宣传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了小鸡和鸡妈妈的故事,整个视频内容契合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在第一次磨课中,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从而自己总结出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这样自主的生成性的教学环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强制报告制度宣传视频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0年发布的,整个视频内容比较严肃,蕴含了老师想要向学生传递的另一层信息:法律是严肃的,法律是神圣的,违法必定要承担责任。

在磨课后,我发现学生对第二个视频的理解不够深刻。为此,我又请教集备组的各位老师,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分为五个环节,前三个环节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由老师提出问题、做出引导,由学生通过查法条、看视频、找法律自主解决问题;第四、五个环节就以小组探究合作的项目化学习形式进行,希望获得一堂以生为本的生成性课堂。

紧张的准备是为了更好地在比赛中呈现出一节精彩的课,终于到了展示的时刻了。在授课中,我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条文导入课堂,从“查法条,明范围”,到“看视频,找原因”,再到“找法律,记名称”,把三个初始环节进行得酣畅淋漓、水到渠成,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师生寓教于乐,学生收获满满。然而,在进行第四个环节“看视频,辨主体”时,学生对视频中的强制报告制度甚为陌生,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六大主体的认识也不够深刻,这个时候的第五个环节“合作探究:找主体,明内容,辨类别”的推动就陷入了困境,有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做题上,忽略了探究与合作,造成课堂探讨严重超时且效果不够明显。这是因为课前设计问题时对学生的学情认识不够充分、考虑不周。原来七年级的同学还不知道我国的政府机构有哪些,我们的司法机关的职责又有哪些。基于这样的学情,我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如同空中楼阁一般,空有架子,却无内容和支撑,所以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也不够深入。在教材中,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甚少,究其原因,是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很多,不可能一一列举。这就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因此更要求老师深入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前,我仅仅了解了学生身心发育基本情况这一学情,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和国情常识掌握水平的了解,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老师在抛出问题后学生听不懂的现象。这背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学生们对于我国的国情和国家组织机构的了解甚为不足,以至于学生们不知道老师问题中出现的“主体”指谁,他们对后续的“辨别主体”“找主体”就更加无从下手,这一部分的教学任务完成得也就不是特别充分。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课堂进入尾声,从小组发言总结、板书生成到教师寄语板块,都显得有点仓促。

这节展示课在重重危机中结束了,但是我对这节课的学习和反思还未结束。课后,我同集备小组的各位老师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以下反思:整体授课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活跃,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清晰,教学资源选用贴近学生,教学主线清晰,课堂立意深刻。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显露出来。首先是对课堂把控力不足,对课堂45分钟的时间分配不均匀,以至于最后的“教师寄语”环节没有足够的课堂时间展示,失去了一个教学亮点,造成情感价值观目标完成不充分。其次是学情分析不充分,对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和知识储备认识不充分,这就造成了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研讨问题过于深入,以至于学生听不懂老师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无从解答。导学单内容设计不合理,使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完成题目上,却忽略了和小组成员之间的探究与合作,探究的目的不明确,从而导致本环节的课堂时间占用过多,严重超时,造成这个环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就是在进行课堂小结和板书生成的过程中,由于前面教学活动超时,小结和板书的过程过于仓促和生硬。如果时间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自主生成课堂小结和板书,这样的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

人民教育家于漪曾经说过: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书,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这是一堂充满遗憾的课堂。我在前期对学生的学情了解得不够充分,在课堂设计中没能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活动,无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把握教学进度和过程、合理分配教学的时间。思政教学路漫漫,在这条道路上,还有无数的挑战等着我,我也相信在未来我的成长发展空间还很大。无论何时,我都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教书育人这条自己热爱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上好一堂思政课,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老师,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孙毅. 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克拉玛依学刊,1990(02).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教学资源法律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