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小学数学预习过程中的运用探析
2021-03-05王栓
王栓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应该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促使传统课堂向智慧型课堂转变,促使沉闷的课堂向快乐的课堂转化,促使被动课堂向主动课堂转化。导学案作为一种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资源,在学界得到了广泛重视。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对导学案在小学数学预习过程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数学;预习过程
在传统的课程中,学生并不喜欢预习,教师只要一布置预习作业,在学生的心里就是没有作业,所以常常造成预习形同虚设、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不知道怎么去进行预习。为此,导学案应运而生,在坚持“因势导利”的原则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導职责,让学生在导学案的作用下进行充分预习、有效学习。
一、导学案的概念
导学案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集体智慧,它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由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然后再进行集体研讨之后制定的,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创新发展的一种学习方案。在导学案中,采用的是三维目标,即要求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创新能力;要求教师进行科学评价;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必须遵循以生为本原则,促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总结发现,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其一,能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导学案是教师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精简呈现,学生通过阅读和完成导学案,能够主动进入新知识的探索之中。其二,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导学案的制作原则就是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以便于学生能够在数学探索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因此,在导学案中肯定有一部分知识是教师暂时没有进行讲解的,学生如果要完成它,就需要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进入对小学数学新知识的探究之中,积极开动脑筋,才能够解决问题。其三,能够让学生从数学学习之中逐步建立自信。部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成人的监督,否则便会避重就轻,所以常常会因为遇到困难而选择放弃,而导学案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索中去收获知识,从而获得内心的愉悦和自信,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导学案在小学数学预习过程中的运用分析
(一)导出教学框架,促进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在小学数学预习过程中,运用导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增强其数学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预习过程中运用导学案就需要教师导出整个知识框架,让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轮廓有较为清晰的把握。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时,我制作了如下导学案。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并在操作中体会“点、线、面、体”的关系;
(2)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3)找找生活中的圆锥。
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
(2)难点:明确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圆柱、圆锥模型。
导学过程: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总课时,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内容教师只安排了一个课时来进行学习,从时间上让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其二,学习的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目标明白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其三,学习的重点,让学生明白在“面的旋转”中将要学习的重点知识有哪些,并初步在脑海中引起重视。其四,学习的难点,点明本次课将要学习的难点内容,让学生主动将注意力偏重于难点内容。其五,学习的准备,教师明确“面的旋转”这一章节所要准备的学习用品有哪些,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其六,导学过程,将教材中的内容呈现在这一部分,并以问答的方式促使学生对具体的细节进行了解。与此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呈现出教师的引导思路,让学生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下对“面的旋转”的相关内容进行初步试答。然后,在巩固练习阶段,让学生对预习的内容进行自检自测。
(二)导出教学目标,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奥秘
数学学习就如同一场攻坚战,学生只有在充分明白了攻取的对象之后才有可能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因此,教师在制作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小学数学预习时,就需要将教学目标清楚明了地罗列出来,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在数学预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并采取合作的方式去探究数学的奥秘。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圆柱的体积”一课之前,笔者也制作了导学案,并非常明确地标注出了在“圆柱的体积(一)”的学习中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其一,对一个圆柱体进行切割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然后引导学生逐渐推导关于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明白转化思想。其二,力求在引导学生对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进行推导时逐渐提高其分析推理的能力。其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圆柱的体积公式有充分的了解,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通过显著目标的直观呈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明确了在“圆柱的体积(一)”中应该关注的学习对象,因此,在预习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在数学预习的过程中,导学案的主要目标就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学习,因此,在导学案中设置清楚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需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在预习时快速地进入知识探索之中,并寻求到探究数学世界的快乐。
(三)导出重点难点,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对于数学学习过程而言,教师需要做的是要引导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把握,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制作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预习时,教师应该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明确的展示,让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有明确、充分的把握。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课时的内容时,笔者根据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内容制作了导学案,并在其中展示出了本课的重、难点:(1)学习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2)学习难点: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通过这样的展现,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形成比较明确的重点、难点概念,并在潜意识中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的学习与留意。例如,本课中的难点是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那么在实际中如何去进行应用,学生会在脑海中形成一连串的问号,然后有意识地将接下来的练习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积极思考要解决的生活问题。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在数学预习过程中,导学案详细直观地展示了将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其主要目的便是让学生在其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促使其将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问题中,充分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四、结束语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因势利导的那个人。因此,在小学数学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导学案积极运用到小学数学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预习数学时能够逐渐形成全局思想、积极主动思想、顽强探究思想,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完美有效的融合,提高预习的效率,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田骏,李立新.数学导学案的“一、二、三、四”[J].数学教育研究,2012(04).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