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例谈

2021-03-05陈碧婴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陈碧婴

摘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在课堂开始时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投入课堂,也有助于学生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建构高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时较少且以软件操作为主,学生所学软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机会比较少,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建,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情境就像一棵树的树干,知识点犹如树叶和花果,合适的情境可以贯穿一节课,把所学知识连接起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合适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调整课堂节奏,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在实际教学中,问题情境内容的选择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以教学目标为宗旨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此,教师要对整节课的内容完整把控,明白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到什么。对于问题情境的内容选择,首先要符合本堂课的教学需求,且必须具备普遍性、生活性、启发性,利于操作和应用,不需要耗费过多的财力物力,避免专业化情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避免注重情境而偏离目标的情况,否则就违背了情境创设的初衷。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

在绝大多数初中生心中,信息技术课比其他学科更有趣一些。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所以,对于情境内容的选择,教师更应该以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以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承载,把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如热门综艺“机器人大战”更贴合“开源硬件”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吸引大多数初中生。实践表明,就算平时没有关注过此类型游戏的女生也对该情境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创设此类问题情境,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不提倡沉迷游戏,而是提倡用技术知识解决一切问题,包括游戏问题。

(三)以实际生活为基础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找到参与感和代入感,这是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同时,情境中的时间和内容必须清晰明确,以提高情境的真实性。

例如,在教学“合成平面设计作品”一课时,可以创设如下的简单问题情境,把抖音的热门短视频问题情境搬入课堂,作为设计案例,让学生用技术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形成技术意识。

情境:杭州一对父女,从女儿一周岁开始,每年女儿生日那天都带着女儿在西湖的断桥边上合影。就这样18年过去了,今年因为疫情,在外留学的女儿无法回国,父亲只能遗憾地一个人来到他们合影的地方……

提出问题:老人家的遗憾该如何填补?你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你基于以上问题制订出简单的方案——“合成照片”。

二、问题情境创建的策略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建,可以看出当代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一再创新。以创建的问题情境为主线,串联起整个教学课堂,促进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深入理解,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利用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处理遇到的生活问题。

(一)明确任务,创建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的时候,要善于创建任务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向学生明确课堂的任务;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和理解,划分信息技术知识,使其成为一个个容易理解的小分支,更清晰地明确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设计制作海报”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设计制作海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带着如何设计制作海报的问题去进行课堂学习。这样,哪怕中间所学的程序再烦琐、再无规则性、再无相关联系,学生也知道这是在为最后的海报制作做铺垫。为此,在学习素材的特效、剪贴蒙版、文字样式等内容时,学生知道这些都是为了能够将这几种功能更好地应用于海报制作,所有功能板块的应用都是为了最终实现设计制作海报这个大目标。这样,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能够始终保持脉络的清晰。可见,创建明确任务的问题教学情境,便于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专注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应用实际,创建问题情境

所谓“不经冬寒,不知春暖”,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该从鲜活的实践出发,使用学生看到过、听到过甚至经历过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投入。例如,在教学“让LED灯闪烁”时,因为学生接触的开源硬件并不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标题或者图案,让学生有自己的话语权。让学生自己设计有个性的LED“灯语”以及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积极思考和想象,最大化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又如,在教学“设计智能门禁系统”一课时,要让学生明确这个东西的实际用途,体会到门禁系统的实用性,如可以自己做个保险箱,保存自己的小秘密。这样,在接下来的硬件连接、代码设计讲解中,学生为了能设计出自己的密码锁,会更努力地去学习。由此可见,教学中创建贴合实际的教学问题情境,抵消了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感,贴合了学生的个人生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

(三)互动交流,创建问题情境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讲新课时,常常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采用讲授的方式,让学生先了解这个知识点,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事实上,通过一些互动性的场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打破原有教学模式枯燥无趣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索课程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教学“采集图像素材”一课时,可以热门的小米手机为例。学生对小米手机肯定不陌生,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小米的logo在2021年进行了更改,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调整呢?面对这样学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出搜索引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判断,找到各种资料证明自己的看法,渐渐丰富学习经验和自学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参与了与教师的互动环节,而且学到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四)探究實践,创建问题情境

除了课本上的内容,教师还可以设置探究式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让他们在课后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制作表格”之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有个性的课程表,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积极思考和想象,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热点话题导到新课程里,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给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自信,多一种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找到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德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新智慧,2019(12).

[2]孙淑莲.情境创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1).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