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探究习惯 发展求异思维

2021-03-05黄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8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小学语文

黄敏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新课标的推动和改革,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能力,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求异思维,并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展开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探究习惯;求异思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全面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小学生的教育要求,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现对学生更好的教育,进而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而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更是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异性思维等是小学语文老师面临的重点问题,需要小学语文老师通过有效方法来实现。

一、探究习惯与求异思维的概念和关系分析

(一)探究习惯内涵

何为探究习惯?其实它是探究学习的习惯,是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和想象去验证结果的过程,是在科学有效教学方法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利用科学方法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探究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还能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发散思维意识。

(二)求异思维内涵

何为求异思维?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时候,对传统解题方法的创新。通俗易懂点理解其实就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探究,总结出来的一种与传统解题方法相悖的思路和解题路径,体现出了一种创新精神,能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探究习惯与求异思维的关系分析

探究学习习惯对于求异思维来说,是求异思维形成的基础。因为求异思维在形成过程中,本身就需要探究学习,想要真正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不断的探究和分析才能实现,由此可以知道,求异思维的发展和形成是建立在大量探究活动中的。通过以上分析也可以明确探究习惯和求异思维的关系。当学生形成了求异思维意识,那么对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也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因为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任何一个探究环节都需要运用到求异思维,这样才能对探究的事物和活动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蹴而成的,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去养成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有不断的去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在学习资料的引导下,才能更深入的去分析,也才能真正的提高探究能力,养成探究习惯。由此可以说明,探究习惯求异思维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都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活跃思维,推动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习惯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想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有了质疑,才能真正的投入到阅读中,也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探究习惯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正面教育和侧面引导式教育方法来展开教学。

1、正面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受年龄的限制,生活阅历也不多,所以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心。此时的他们想象力还非常丰富,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在这样情况下,需要老师给与学生更多的尊重和鼓励,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与阅读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老师也要尊重和重视,这样学生的提问的意识和兴趣也才会越来越浓厚,当然,问题的质量也会逐渐提高,从而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侧面引导:侧面引导教学,就是需要老师结合阅读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找出答案。这样的问题引导式教学,能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课文的内容,找出中心思想。而学生也从被动接受答案状态下,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女孩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最后会幸福?”,不但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出来,还促进了他们学习动力的提高。

(二)鼓勵学生多元阅读

要知道探究习惯的培养和提高,是学生主动发现的过程,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多元阅读。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在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时候,角度和思路也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问题去讨论学习,进而实现对学生探究习惯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策略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当学生对语文阅读的课文非常熟悉之后,老师可以将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起来,实现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如上文所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当时有人真的给了小女孩以后一只鸡,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让学生阅读其中一段内容,去推测整篇课文的内涵。这样的方法都是能实现对学生求异思维培养的。

(二)改变复述的方式

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复述文本的时候都是照本宣读,毫无创新意义。而为了实现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老师可以改变复述的方式,就是在人称、表现手法以及角度方面却阅读课文,是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感受的,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进而实现求异思维的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学生探究习惯和求异思维的培养,对小学教育来说非常重要,不但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能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为学生日后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所以需要老师提高重视。

参考文献:

[1]金胜昔.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策略[J]. 教学考试, 2017, 000(028):129.

[2]黄贵菊.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 数码设计(上), 2018, 000(006):65.

[3]冯凌云. 求新求异求变——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03):27.

[4]陈仁. 培养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 2021(2020-2):35-36.

2443501705211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小学语文
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