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孩子的“心灵世界”

2021-03-05曾庆亮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数学

曾庆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在全面渗透于各个学科,为了更好地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关爱学生“心灵世界”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数学课堂,使学生的人品及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在教学实践中数学老师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增强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心理健康教学元素,积极完成备课工作,在开展新课教学的同时为学生搭建更好的成长平台,给他们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其爱上数学并致力于学好数学,成为内外兼修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心灵世界;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课堂主体,实行“教书+育人”的差异化教学,用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使课堂教学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促进学生接受并高效融入数学课堂,因此,数学老师首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及时针对学生每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予具体的鼓励与认可,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虽然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良莠不齐,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老师都可以通过关爱其“心灵世界”,使其亲近数学。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敬请参考。

一、持续优化数学课堂心理环境

为顺应新课标教学要求,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是各科老结合师日常教学的必要手段,老师能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为其创设各类优质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对数学科目产生美好的心理感受。因此,在新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老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持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打造独具魅力的数学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实践中,爱是教书育人的动力也是增强师生情感的桥梁。因此,老师应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其能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在课堂上应尽量将命令式的态度,改为商量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发散数学思维,提升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互动中欣赏学生们的点滴成功,尊重他们的举动,使其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用鼓励的目光或会心的微笑使胆怯的学生能够克服自卑心理,让他们能以乐观的精神面貌参与数学课堂。

二、以教材为基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基础学科,直接进行灌输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日常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从教材内容中挖掘人文教育思想,以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与代数》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课件的相关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己探寻相关数学知识的计算方法,增强他们计算与估算能力的同时,使其能够感受到探寻结论得到认可时的快感。也可以积极利用文本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并发展其想象力。比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方面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新闻信息或其他方面的生活信息,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1]。

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指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比其直径的3倍还要多一点,然后引导他们再阅读数学家祖冲之的相关知识,使其充分体验国内数学比国外数学发展更早等方面的民族自豪感,并在心里萌生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数学理想,如成为一名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的数学家等,鼓励学生在教材中探寻更多新的知识信息,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对于一些无法通过语言精准描述的抽象性知识点,老师可以借助课件图片或视频为学生直观展示,使抽象内容变得简单易懂,使每个学生能够听懂数学课并改善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为学生拓展数学方面的知识。比如,让学生阅读《数理化通俗演义》,让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扎根在每个学生的心里,使其心甘情愿地打开数学领域的兴趣之门,通过讲解科学家探索、发现乃至发明过程中所采用的数学方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2]。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避免传统应试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进行教学“分层”,使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层级教育及评价,保护学生自尊自信的同时,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明确自己每节课能学到什么,如何才能学会并灵活运用等,然后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提高。引导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太过注重就题论题,引导他们学会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数学老师应革新教学理念,不能片面地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为学生灌输相关的数学知识之后就任由学生自生自灭,或仅关注尖子生而忽略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基于小学生多方面的心理特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學元素,使其与学科教学高度融合,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让成绩一般的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下,克服一切负面情绪,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理解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普通的学生能够有所进步,从根本意义上实现内外兼修,力求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莘莘学子。

参考文献:

[1]史文雅.优化策略,凸显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21(44):136-137.

[2]贾东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智力,2021(20):161-16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数学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