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个文明”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结构

2021-03-05林坚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林坚

摘 要:从“五个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视角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政治文明角度看,人类和平安全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诉求,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从物质文明角度看,人类利益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通道,要建设一个利益共享、共同繁荣的世界。从精神文明角度看,人类价值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意蕴,要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价值共享的世界。从社会文明角度看,人类责任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责任,要建设一个同舟共济、责任共融的世界。从生态文明角度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原则,要建设一个共生共存、清洁美丽的世界。“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构建了和平安全、利益共享、价值共融、责任共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要特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文明”;逻辑结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21)06-0005-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榮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1]习近平着眼世界和平发展方向和人类前途命运,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和平安全观、合作发展观、共同价值观、国际责任观、自然生态观等重要理念,有力引领了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学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涉及其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内涵外延、价值意义、构建途径等。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视角,结合历史传统、现实状况和未来愿景来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结构。

一、从政治文明角度看,人类和平安全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诉求

从政治文明角度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通过对话协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共同体,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维度和核心内容,代表着政治诉求,要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一)政治文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生活领域的文明成果

人类活动在政治生活领域中表现为政治建设,其成果积淀和升华为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领域的文明成果,包括民主、公平、平等、公正、正义、法治等基本价值。政治文明的提出,深化了以政治、制度维度对文明的认识。建设人类文明的政治路径,就是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可以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政治条件,是政治建设的一部分,是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政治文明建设与国家治理、制度文明密切关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世界范围内,加强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要倡导通过对话和谈判,以和平和政治方式解决分歧”[2](P225),加强政治互信,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共同体。

习近平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P5)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维度上倡导“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3]。平等协商、和平对话、以政治方式解决分歧是人类社会摆脱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强权政治走向文明、法治、有序的基本路径和人间正道。习近平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4]各国在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沉痛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联合国和一系列多边机制,确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倡导的多边主义建立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之上,同世界多极化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提供了方向引领,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国际制度方面的重要保障。”[5]“中国的崛起根本性地改变了世界秩序的形成方式”,“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塑造之中,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存的新世界秩序因中国的倡导而成为可能”[6]。

世界政治文明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创造的文明。坚定维护和践行新时代多边主义,对于促进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共享文明的世界秩序具有特别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符合世界各国的普遍需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二)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诉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着眼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人类和平安全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维度和核心内容。习近平指出:“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P6),“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2](P7)。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为此,应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远离战争、持久和平的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景和向往。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安全、促合作、图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国家稳定,则世界安宁;国家之间争斗,则世界动荡。坚持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世界体系,要相互尊重和信任,而不能唯我独尊和猜疑;要公平平等正义,而不能狭隘自私偏私;要合作互利共赢,而不能以邻为壑为敌。只有在各国之间建立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商互谅、共建共享、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上才能实现和平共处、和睦相处。要坚持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解决争端,增强政治互信,把各国的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二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安全是生存的保障、发展的基础。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不安之上。面对着不确定因素众多、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只有努力寻求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国际社会的正确选择。全球安全观包含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等要素,必须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要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努力为各国人民创造持久的安全稳定环境。恐怖主义挑战人类文明底线,成为全世界公敌。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同国际社会积极开展反恐合作,加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力度,大力维护国际公共安全,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普遍安全之路。

政治就是“众人之事”。人类和平安全共同体是在世界范围内的“众人之事”,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建设。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和责任,要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题,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只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才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

二、从物质文明角度看,人类利益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通道

从经济和物质文明角度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利益共同體,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通道,要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利益共享、共同繁荣的世界。

(一)物质文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物质生活领域的文明成果

人类活动在物质生活领域中表现为经济建设,其成果积淀和升华为物质文明。物质文明主要体现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为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努力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和各方面的创新,使物质文明成果不断涌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建设人类文明的经济路径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物质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经济建设是决定其他一切建设活动的基础,是社会建设的经济基础,社会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中国坚持全面提升整体社会经济素质,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夯实社会文明的物质基础,提升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描绘我国新时代发展蓝图时将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富强、物质文明、共同富裕等均放在首要位置加以强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力量,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中国等一系列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证明了如果加以善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条世界共同繁荣之路,具有递增物质财富的正面效应。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维度的要求。2016年1月,习近平指出:“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7]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全球分工和全球协作,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习近平曾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我们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经济增长的愿望相同,应对危机挑战的利益相同,实现共同发展的憧憬相同。”[2](P382)各种社会经济活动都是基于一定的利益基础而展开的,利益是物(客体)对人(主体)的需要的肯定关系。共同利益是社会生活的利益基础。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维护好全球的相互依存关系,就是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但其负面效应不可低估,因此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中国顺应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努力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近年来,中国致力于推动互利共赢的国际发展合作,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依托,同各方一同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成为推动构建平等公正、合作共赢国际新秩序的中坚力量。为构筑更为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承担与自身能力和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在经济全球化屡遭危难之际,中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形成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体系,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有力支持者和驱动者。

全球化中国家间相互依存的日益加深使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形态不断扩展。世界各国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二)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通道

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利益共享,就是人类利益共同体。习近平指出:“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2](P3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超越国家和民族利益,着眼于全人类共同利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共同发展是构建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人类共同利益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克服和摒弃了‘虚幻的共同体’所带有的欺骗性、盲目性、对立性和自私自利性缺陷,将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一切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的基础和生长点,因而它又是人的需要、利益、目的、价值和人的发展的现实集合体。”[8]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整合,各国发展联动、机遇共享、命运与共的利益交融关系日益凸显。坚持开放发展,在全球合作中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推动构建利益共同体意义重大。中国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充足空间;主张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益补充,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碍或藩篱,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以开放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促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新格局[9]。这些都是中国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利益汇合、实现共赢共享的切实举措。

“一带一路”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也是构筑人类利益共同体的现实平台。《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0]。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就是要通过加强传统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共融、贸易互补,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我们要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现实问题,关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关爱贫困民众,让每一片土地都孕育希望。

物质文明建设与人们的利益密切相关。“计利当计天下利。”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只有物质文明成果普遍丰硕,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才有保障。中国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将发展机遇与各国分享,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本国利益同他国利益统一起来,朝着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全世界人民都向往美好生活,远离贫困,走向富足,实现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是现实通道。

三、从精神文明角度看,人类价值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意蕴

从文化和精神文明角度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交流互鉴,构建人类价值共同体,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意蕴,要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价值共融的世界。

(一)精神文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精神生活领域的文明成果

人类活动在精神生活领域中表现为文化建设,其成果积淀和升华为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显现,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理性、智慧、宽容,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社会文明不仅仅是社会建设实践及其物质成果,还包括社会价值体系建设及其精神成果,主要是社会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和社会良好风气的养成。习近平指出,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11](P187)

建设人类文明的文化路径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价值导引。文化建設是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繁荣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尺。要大力推进科学和教育、体育、卫生事业等的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内核。习近平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2]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包括人类的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安全发展、全面发展是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要求,这些要求既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条件,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价值中发展价值的具体体现。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的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这种“共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性,而是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特殊性结合在一起,充分涵纳这些文化个性和特色作为自身的有机部分,并使各具特色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成为可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依据人类的共同价值才能构建起来,尤其是在全球抗疫的今天,自觉地构建人类共同价值尤显紧迫和必要。

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在生存的前提下,我们要维护和平、持续发展、守护公平、坚持正义、追求民主、实现自由。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也应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各种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了解和理解不同的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使各种文明和谐共存、交相辉映和共同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引导和推动人们树立文明概念、展示文明形象,这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内在一致的。只有站在时代前沿,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

(二)构建人类价值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意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人类共同价值,就是人类价值共同体。习近平指出:“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2](P161)“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12]

要坚持交流互鉴,构建人类价值共同体,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价值共融的世界。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不同文明形态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通过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多种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不同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不管是大同世界还是共产主义,理想社会都不是地域性的,而是全人类的;都不局限于狭隘小群体的族群之爱,而是全人类的博爱。超越意识形态分歧,摒弃争端,加强团结,求同存异,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让人人都享有文化滋养,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要求。为此,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纽带。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的追求,是人类理想和精神文明的彰显。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与全人類共同价值是一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精神、情感联系越来越紧密。精神文明建设如润物细无声,引导全世界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美好世界。

四、从社会文明角度看,人类责任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责任

从社会文明角度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使命担当,构建人类责任共同体,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全球使命,要建设一个远离孤独、同舟共济、责任共担的世界。

(一)社会文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文明成果

人类活动在社会生活领域中表现为社会建设,其成果积淀和升华为社会文明。社会文明是指社会领域的进步程度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成果,整个社会具有崇高社会风尚、良好社会秩序、健全社会体制、合理社会机制,形成整体的和谐状态。和谐社会是人们的追求和向往,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马克思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13](P97)社会文明是人类文明在社会形态中所体现的文明,从其内容构成的实体要素与关系要素来看,主要包括社会实体文明和社会关系文明。社会实体包括社会领域中的不同要素,社会文明往往是通过这些实体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主要是社会实体之间所结成的交往关系,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表现日益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内容构成的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来看,社会文明主要包括社会结构文明和社会价值文明。社会结构的良好运行和进步状态形成了社会结构文明,社会共同价值观的确立和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表现为社会价值文明[14]。社会文明要求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必须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负责,尽职尽责,承担好自己的责任,整个社会才能有序运行,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承担公民责任、社会责任和全球责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社会方面的要求。习近平指出:“随着中国实力上升,我们将逐步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责任,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2](P275)马克思指出:“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13](P571)责任与文明、共同体、自由是相互贯通、浑然一体的。

实现世界善治,各国人民都有责任,各国都要承担全球责任。世界命运掌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习近平指出:“世界各国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协调行动。”[2](P271-272)他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呼吁,我们要担负起引领方向的责任,把握和塑造人类共同未来;要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担负起促进发展的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要担负起加强合作的责任,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要担负起完善治理的责任,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

社会文明离不开责任担当,从公民责任到社会责任,再到全球责任,这是从个体文明到社会文明再到人类文明的扩展,也是共同体从小范围内的低级共同体到世界乃至全球范围的高级共同体演进的轨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应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意识和强烈责任。

(二)构建人类责任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责任

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责任共担,就体现为人类责任共同体。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必须承担共同的责任,因为人类面对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人文交往、全球安全、反恐禁毒、防核扩散、反腐倡廉等方面,只有加强沟通合作,各自担负起相应责任与合作责任,才能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才能共同建设更加开放包容、公平正义、绿色持续、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因此,构建人类责任共同体,就是要建设一个同舟共济、责任共担的世界。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长期以来,中国向多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巨大的援助,涉及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防灾减灾、减贫脱困等领域。要完善对外援助方式,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分享中国经验技术,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基础设施、电力、交通、通信等公共产品,严重制约了其经济发展。中国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成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推动全球经济社会治理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展示泱泱大国的风范。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势所趋。

社会文明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要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需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职责所在。人类责任共同体,强调人人有责、人人尽责。面对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必须共同承担责任。

五、从生态文明角度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原则

从生态文明角度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绿色低碳,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责任,要建设一个远离污染、共生共存、清洁美丽的世界。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生态生活领域的文明成果

人类活动在生态结构领域中表现为生态建设,其成果积淀和升华为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5](P6)生态文明在狭义上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形态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强调共生共存、全面的和谐。面对生态危机,必须确立生态文明的观念。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生态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自在地发展、实现自身的平衡;二是人类通过积极有效的生态建设,使生态环境更加美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强调共生共存、全面和谐。建设人类文明的生态路径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建设良好生态等内容。

保护好地球家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生态方面的要求。习近平指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16]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自然是生命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恩格斯早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7](P998)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着两大和解,“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18](P24),这两大“和解”,一个是针对人与自然的矛盾,即人类对大自然无限制地索取掠夺而造成的生态危机;一个是针对人与人的矛盾,即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平等和相互争斗的社会危机。人既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也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解”就是“和谐”,两大“和解”就是整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以及人与人的“和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護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潜力和后劲。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世界未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原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就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3]“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12]生态无国界,生态文明建设也没有国界。要坚持绿色低碳,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是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我们占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制高点,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对于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协作,合力应对挑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平衡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是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表现,充分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将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严肃对待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切实落实减排承诺,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为全人类永续发展贡献力量。2021年4月,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视频讲话,用“六个坚持”

“六个坚持”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参见习近平《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04-23(1)。

全面系统阐释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不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概括总结,也指明了各国携手应对环境挑战、打造清洁美丽世界的合作之道。

“生命共同体”由自然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构建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是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和相互联系的有机生命体[19]。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必须坚持环境友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六、结论:“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0]“五个文明”之间是密切相关、互有交叉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与其他方面息息相关,绝不可片面地理解,在实践中也无法割裂。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和支撑,是社会文明的思想指导、灵魂和智力支撑。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组织框架和制度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创造,从理论视野来看,是从中国向世界的转向;从历史方位来看,是从中国发展格局向人类文明的转变;从价值指向来看,是从现实存在向未来构建的转变。这是在传统赓续中的创造,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创造,是在学习和借鉴中的创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标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和广泛支持。德国著名社会理论家阿克塞尔·霍耐特提出“让各个国家学会把自己看作是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从而在今后更加强调国家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德国学者巴拓识认为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分吻合,“必须时刻认识到,在地球家园中,所有人和所有生命体都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承认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21]。

从逻辑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应政治文明,就要建设人类和平安全共同体;对应物质文明,就要建设人类利益共同体;对应精神文明,就要建设人类价值共同体;对应社会文明,就要建设人类责任共同体;对应生态文明,就要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人类共生于一个地球,声气相求,命运与共,谁也不能孤立封闭、独善其身,而应着眼世界各国利益和全人类福祉,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这样的美好世界,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心声。从“五个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的课题,还有待深入开掘。

参考文献:

[1]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1).

[2]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4]习近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N].人民日报,2015-05-08(3).

[5]杨洁篪.坚定维护和践行新时代多边主义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21-02-21.

[6]杨光斌.世界政治学的提出和探索[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1).

[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2).

[8]马健永.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

[9]任理轩.坚持开放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四[N].人民日报,2015-12-23(7).

[10]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2015-03-29(4).

[1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2]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1).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张云飞.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尊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6]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1).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9]邓玲,王芳.习近平“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理论内蕴与时代意义[J].治理研究,2019(2).

[2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1).

[21]阿克塞尔·霍耐特,巴拓识,薛晓源.学会把自己看作是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一员[N].光明日报,2021-01-15(12).

On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ve Civilizations”

LIN Jian

(Department of Journal Editorial,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ve civilizations” (political civilization,material civilization,spiritual civilization,social civilization,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alyzing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a community of peace and security for mankind is the political aspira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It must build a world of lasting peace and universal secur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the community of human interests is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nd a world of shared benefits and common prosperity must be buil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the community of human values i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open,tolerant and value-sharing worl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ivilization,the community of human responsibility i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world where we work together and share responsibil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community of human and natural life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 of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and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clean and beautiful world that coexists.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five civilizations” has built a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characterized by peace and security,benefit sharing,value integration,responsibility sharing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created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Key words: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five civilizations”;logical structure;new forms of human civilization

(責任编辑 周子翼)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新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中国外交未来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