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感
2021-03-05王晓蕊李芳婷靳家宝苏敏
王晓蕊 李芳婷 靳家宝 苏敏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继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保障。后疫情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高等人才的主要途径,必须充分认识培育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意义,本文提出通过凝聚各方合力、厘清培育目标、创新培养方式、营造“双创”氛围等具体途径,推动个人发展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统一,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肆虐的新冠疫情威胁着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其传播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变化之疾,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在没有“特效药”的危难时刻大显身手,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和认可。从2020年来看,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中医药保护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医药人才是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值此背景,储备高质量中医药人才是充分把握中医药发展机遇的内在要求,为此我们应当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为契机,努力提升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感,不断提高中医药人才培育质量。
中医药发展支撑政策更加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专门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2017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逐步走上法制化。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总结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经验做法,破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随着这一系列制度制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落实,都实打实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随着国家制度、法律法规及管理体制等全方位的政策完善,这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新局面。
中医药学社会认可度显著提高
在疫情防控的初始阶段,5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湖北武汉,中医药系统近5000人奋战在荆楚大地。在没有特效药的危难时刻,中医药大显身手,张伯礼等名老中医在《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医籍的经方基础上筛选出了“三药三方”,中医药治疗方案出炉并纳入国家诊疗方案,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新冠肺炎的救治与防控。临床数据显示,全国中医药使用率达92%以上,中医药总有效率達90%以上。从2020年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由中医人整建制接管的江夏方舱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全覆盖”和“全过程”的救治方法,实现了“零死亡,零转重,零感染”的目标。在这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人民共同见证了中医药的实证疗效,中医药学的社会认可度显著提高,这为后疫情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打实了群众基础。
中医药就业岗位需求明显增大
新冠疫情爆发后,从“三药三方”到太极拳、八段锦,中医药“组合拳”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尔塔”变异毒株,中医药再次剑指疫魔,有疫情的地方就有中医药参与,有疫情的地方就有中医药人的身影。后疫情时代,历史选择了中医药,人民需要中医药,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更肩负起了传承创新中医药、守护人民健康的历史重任。
需求造就市场,人民群众对于中医药事业的需要继而转变为对中医药高质量人才的需要,中医药治疗、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医药研究与制造等岗位求才若渴,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普及、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新兴职业更是人才难觅。
国家维度——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的时代责任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意见》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时代责任。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下,创造性的采用“比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更低的乙醚提取”,继而发现在了治疗疟疾的最佳药物——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推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步伐、进一步打开了了挖掘中医药宝库。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学健康事业中的重要一极,面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各类危及人类健康的新型疾病正酝酿待发,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是当代中医药专业大学生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
社会维度——做好中医药事业造福人民的历史传承
中医药学自诞生起就一直佑护着中华儿女的生命健康,对于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繁荣昌盛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作为一个数千年文明的古国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自西汉以来,先后发生过 321 次较大规模的疫病流行。“中华民族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中医药学在造福人民生命健康福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它是我国独特的医疗卫生资源,更是具有原创性优势的科技文化资源,蕴含独特的中国智慧和文化底蕴,在健康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在造福人民生命健康福祉中必然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个人维度——实现为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的人生价值
在驰援湖北的4.2万多名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是“00后”。有人闻令而动,瞒着父母逆行出征;有人主动请缨,日夜兼程直奔武汉;有人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习近平总书记为奋战在一线的青年鼓舞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勇挑时代重任,将成就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洪流当中,实现治病救急、守卫人民生命健康的人生价值。
凝聚职业认同感培育合力
后疫情时代,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就业面临机遇与挑战,打破各方壁垒,才能促进协同共进,凝聚合力。中医药高校应当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育的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通识课程与个性化课程相结合的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医药高校应当开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职业教育通识课程,建设提升专业素养与培育职业认同感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个性化课程,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型实践型职业教育选修课程,通过学校和医院、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和教材,使职业认同感的培育贯穿职业教育与专業素养提升的全过程,使职业认同感的培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同时也应该注意将培育认同感的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中医药高校应该按照教育部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求与标准,优化课程教学设置,强化实训教学的必要性,把握行业发展形势,注重宣传当前中医药发展优势以及国家地方的支持政策以及适应“互联网+”迅速发展情况下的就业竞争新模式,打破就业分析、指导和渠道等各方面的原有壁垒,实现学校和企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快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理想就业目标的实现进程。
厘清职业认同感培育目标
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可以被分解为提升职业素养、培育职业情感、明确职业意义、坚定职业信仰等方面。首先,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医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必然也是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这要求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致力于提升自身专业的职业素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夯实理论功底。其次,中医药高校可以以宣传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的医护先进事迹为契机,创造有利于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形成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的环境,引导学生学习医生高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培育深厚的职业情感。另外,要加强对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职业意义教育,增强职业使命感,使其充分认识中医药专业对于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意义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意义。最后,做好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坚定高尚的职业信仰。中医药高校在进行职业教育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定期开展专业宣传交流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医药专业以及清晰明确职业倾向,及时掌握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培养效果,引导学生将终身职业规划融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进程中。
创新职业认同感培育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融入职业认同感培育因素,使引起学生对于职业教育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培育环境,打造“沉浸式”职业认同感培育模式,比如中医药知识普及宣讲、中医药法知识竞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参观、张仲景等名老中医经典事迹情景再现等,提升学生参与感,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增加对中医药的认可,多方位地培育职业认同感。同时针对职业教育具体内容,发挥校园文化活动时效性强、反应快的特点,结合中医药高校特色文化,开展更具特色、更易接受的职业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增强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感。重视开展提升职业素养的职业教育活动,例如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挑战杯”比赛、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面试礼仪培训、模拟面试情境等,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获得感,深化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对于专业背景和发展前景的了解,激发学生从事中医药相关职业的兴趣,逐步完善职业认同感构建。
营造职业认同感培育氛围
疫情阻击战中,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广大的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树立起了闪亮的“精神坐标”。后疫情时代,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和关于中医药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代记忆将成为就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良性群体动力。中医药高校应该利用好鲜活的中医药抗疫素材,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典型事迹再现、光荣事迹宣讲、诗歌朗诵等各种形式,集中展示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英雄风采,营造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培育氛围。在思想层面上,中医药高校要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逐步渗透职业认同感培育因素,发挥好模范引领作用,激励个人投入中医药工作,中医药行业社群领袖们的正向指导将有力地鼓舞和感召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坚定专业方向,积极迎接未来的职业生涯。此外,在防疫防控工作常态化的形势下,中医药高校在确保防疫措施完备的基础上,可以积极鼓励学生投入防疫的志愿工作中,如参与社区防疫的宣传、协助统计临床数据等,在实践层面上正确认知和评价职业,提升职业认同感。
后疫情时代,培育好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感关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关系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发展、关系“健康中国”战略顺利推进、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重点研究主题,应当从宏观视野到微观视角、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层面,系统深刻认识到培育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意义,逐步探索更具可操作性的提升途径,把握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让中医药在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系基金资助:河南中医药大学2021年思想政治研究一般基金(HZYSZ2021-27);的研究成果。]
[本文系河南中医药大学2021年就业创业教育研究课题(JCKT2021-07)的研究成果。]
(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鲁琴,朱必法,丁德智.后疫情时代中医药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02):405-407.
[2]梁峻,郑蓉,张磊.疫病史鉴[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20:91
[3]习近平.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J].求是,2020(18):4-11.
[4]叶子,蒋冰倩,姚凤.新冠肺炎疫情对医学生思想行为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以温州某医科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6):684-689.
[5] 张雯怡,何逸潇,施晓琴,杨琼,成琳,陶思亮.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大学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1):5-9.
[6] 周建娅,阮柯欣,周建英,新冠疫情下谈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塑造[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5):20-21.
[7]聂子杰.大学生集体效能感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20.
[8]耿彦君.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0):151-152.
[9]黎桂瑞,钟逸民,黄倩,刘秀婷,李芸.自尊在医学生职业认同感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效应[J].医学与社会, 2020,33(07):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