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深层次问题分析努力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的几点思考

2021-03-04石世华

中华建设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建筑施工

石世华

“天下孰最贵?”“生最贵”。生命之本来自于安全,安全是生命得以存在和延续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追求越来越高,对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环境等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安全于生命的重要性认识也逐渐加深,安全也从传统意义上的生命财产安全,上升到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方面。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安全发展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愿望的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也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为认真研究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探索建筑行业安全生产规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充分汲取国外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国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生产现状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248443亿元,建筑业企业有103805家,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数5427.1万人,占全国工业总从业人员的1/3。建筑施工现场从事施工活动的工人主要是以中年及以上男子为主,40~50岁的工人占比最多,达50%,60岁以上的也越来越多,70岁以上的也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0%,高中学历的占5%;除了部分特殊岗位需要持证上岗外,大部分的作业岗位都不需要持证,建筑工人可以在不经过任何培训(包括安全教育培训)的情况下直接上岗。与之对应的是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高尖新项目越来越多,施工工艺日趋复杂,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高危行业,具有责任主体多、作业环境复杂、过程变化快、人员流动大、立体交叉作业多、高处作业多等特点,再加上在一线作业人员多以农民工为主,人员松散,安全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都会给建筑行业的安全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住建部公布的2016年至2019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来看,全国建筑施工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上升,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二、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文化底子薄

新中国经过长年战争洗礼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全国上下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广大人民群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牺牲精神,集中力量和智慧,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长期以来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让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形成了善良、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的传统美德。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美德一直渊源流传下来,也就形成了目前相对落后的安全观和安全文化氛围。建筑工人到施工现场工作,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家庭的温饱、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他们的想法很单纯,在施工现场就是尽其所能地多干一点、多赚一点,从来不会考虑自身的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不会对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有过多的要求。反观西方文化的“安全至上”“惜命胜金、珍惜健康”的安全意识,在一段时期内却被国人视为“活命哲学”“贪生怕死”的反面角色。

2.安全生产基础差

一直以来,建筑工地在人们眼里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工作环境差,生活艰苦,施工现场垃圾成堆、蝇虫乱飞,进去一身灰,出来一身泥;建筑工人也成了低素质人群的典型代表,衣着破烂,满脸灰尘,在工地蹲着吃饭,年轻人和学历水平高的人群很少会到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一线工作。同时,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低价竞标的结果,往往是建筑企业牺牲安全投入,降低安全保障。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也往往是停留在口头上,当经济发展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牺牲安全保发展,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常常给安全生产开绿灯,导致部分工程项目不按规定办理建设手续,随意挂靠,盲目抢工期。

3.建筑企业重效益轻安全

统观建筑行业,大部分建筑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奔着做百年老店思想在做事情的企业就没有几个。建筑企业的发展思路就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过程,以追求利益为目的,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混乱,照搬照抄别人的制度,不会在员工的教育培训、基础建设、打造企业文化上下功夫,舍不得在安全上投资,能省一点是一点,多赚一点是一点。项目经理为了迎合建设单位意图,违反基本建设程序,重生产轻安全,减少安全投入,随意压缩工期,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不到位,强制建筑工人长期加班、疲劳作业。

4.项目安全体系不健全

施工现场的管理体系是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专业承包单位、劳务分包组成,总包单位对安全生产负总则,比较重视安全生产,有制度、有机构、有专职安管人员,但不同的建筑企业、不同的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差别也很大。专业公司和劳务公司的安全生产主要依靠总包单位,在项目上基本无机构、无人员,作业班组长基本上只管生产不管安全,作业人员更是只管收入不讲安全。安全生产的各种法规、文件、制度,建筑企业的各项规定,往往到不了施工现场,即使到了施工现场也只是停留在总包单位的项目部,下不到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单位,更不要说传递到施工班组和作业人员这个层级,所有的制度、措施、规定成了形式上的东西,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落到实处,也没有起到作用。

5.重排查整治轻源头预防

《安全生产法》指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中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所有的隐患也都是可以控制的。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主要精力都是用在隐患排查和整改过程中,施工现场很多相同的问题、相同的隐患,在不同的作业班组、不同的施工作业层面、不同的施工周期都会存在,而且反复出现,安管人员在施工现场手忙脚乱,往往是“按下葫芦又起瓢”,事故隐患永远也排查不完。建筑企业忽视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和源头治理,没有在人员培训、风险源识别、施工方案、防护措施,作业交底等方面下功夫,做的工作都是“事后弥补处理”,而不是“事先控制预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医治不了病因,也达不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6.监督管理重形式轻实效

安全管理讲究层层落实,于是上级部门发文件,下面各层级部门就要跟着发文;上面开展督查,下面就要提前开展层层检查,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检查落实检查。安全生产的制度最全、文件最多、要求最高、检查最勤,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度、政策的效果要看落实,政策制定后要到施工现场去,看看工程项目有没有在实行,要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调研,看看措施有没有效果。制度设计的再好,施工现场不落实,一线施工人员不执行,那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悬在空中,流于形式,慢慢地就形成了安全生产中的“堰塞湖”,文件、通知不停地发,同样的要求、同样的做法,又不能照搬照抄,只能是翻过来倒过去,变着花样地发文件。

7.违规处罚重企业轻人员

据统计,96%以上的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我行我素,把规章制度当摆设,施工现场违规作业、违章指挥、违法劳动纪律等“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加上建筑市场人员流动大,劳动力紧缺,劳务市场供需不平衡,建筑企业对作业人员的“三违”现象缺乏处理手段。作业人员不履行安全义务,私自拆除防护措施、去掉安全带、不戴安全帽而发生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即便是作业人员主观“三违”导致的安全事故,结果还是要建筑施工企业承担责任,缺乏对“三违”主体的打击力度,“三违”是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医治难以根治的顽疾。

三、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建议

目前的安全生产工作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文件是越发越多,检查越来越频繁,处罚越来越重,但安全生产形势并不理想,事故仍在不断发生,重特大事故没有杜绝,较大事故时有发生,一般事故居高不下。安全生产到底怎么去弄呢?我们来看一看管理部门开展的百日攻坚、三年行动、专项整治,建筑企业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它们其实都是在解决问题,都是在治标。问题不停地出现,就需要不停地整改。好比树上的果子酸了,在果子上下功夫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于事无补。我们应该追根溯源,通过逆向思维,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根上下功夫,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从繁重的隐患排查中跳出来,整理思路,认真研究安全生产中的深层次问题,找准堵点、断点,努力打通安全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1.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两者合则兴、离则弱。建筑企业首先要正确认识并树立安全效益的理念,安全是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的社会效益,避免环境危害产生的社会效益,减少事故损失产生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使之对立,要杜绝“生产效益拿到手、一俊遮百丑”“生产像打仗,哪有不负伤”等重生产效益轻安全生产的思想,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建筑企业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2.努力改变安全文化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作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饭碗,而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人们对工作报酬的要求也远不止金钱上的追求,受尊重程度、工作环境、文化氛围等都成为人们择业时候考虑的范畴。人们不仅要工作,而且要有体面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安全观念,树立起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观,建筑企业要营造真正“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文化氛围。

3.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发展过程

根据杜邦的安全文化发展理念,企业的安全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自然本能反应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独立自主管理;互助团队管理。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还处在自然本能反应阶段和依赖严格的监督的过渡期,员工是一种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建筑企业将生产和安全割裂开来,破坏了安全和生产的共生关系,没有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也没有做到安全是员工受雇的条件。要做到安全生产独立自主管理和互助团队管理的阶段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可能一撮而就。

4.建立抓住源头的培训体制

首先要加强岗前培训,建立建筑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培训的机制,针对不同的岗位开展不同培训,根据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能力状况和培训结果,发放不同的培训证书,据此在施工现场就可以从事不同的岗位工作;其次要将施工现场的农民工夜校办实办好,丰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通过事故分析、操作演示,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最后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体验式培训,推进体验式教学,通过VR技术,提高培训效果,通过“实名制”管理平台建立作业人员培训记录档案,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5.切实营造企业安全氛围

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氛围建设,通过张贴宣传画、发送温馨提示、播放安全广播、视频、发放安全警示图书等方式,开展安管人员讲安全、班组长讲安全、工人自己讲安全活动,为职工创造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提供舒心温暖的生活环境。打造职工遵纪守法,工作干劲大、热情高,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安全文化特质。

6.认真落实安全交底制度

建筑企业应该推行班前喊话制度,班前喊话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培训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能力水平。工程项目可以分不同班组、不同工种,在不同时间开展。安全员介绍当天工作中的安全风险和注意事项,提出特殊要求;班组长介绍每个人的工作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安全要求;作业人员可以讲工作做法、谈认识。建筑企业要解决作业人员没有集中居住,上班时间不统一,特别是夏季施工工人上班早、下班晚,与管理人员上下班时间不一致,认为班前喊话是浪费时间,不愿意配合等实际问题,不能搞摆拍、代签字等形式主义,建立班前喊话与经济效益相联系制度,让班前喊话落到实处。企业可以利用非工作时间,如天气或其他原因停工期间,集中组织教育培训,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7.建立作业人员退出机制

建筑企业应树立规则意识,将遵守安全规定作为使用建筑工人的基本条件,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人员,随时解雇。政府部门应该加大人员培训信息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工人信息库,各企业可以及时了解作业人员的培训和信用情况,逐步形成建筑市场作业人员信息共享的局面。通过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建筑市场人员流转的良性机制,形成“保护先进,淘汰落后”的良好局面。对因作业人员主观“三违”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管理部门也应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甚至让其承担全部责任,倒逼从业人员主动履行安全生产义务,而不是一味地让企业兜底。

8.管理部门注重管服并重

监管部门应该转变思路,厘清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之间的关系。建筑企业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法律主体,主要任务是生产经营和安全保障;管理部门的职责是监督责任主体尽职履责,根据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则,引导和促进企业强化内生动力、自行发展,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安全生产不主动、违法违规的企业走上正轨。两者之间是运动员和裁判员、司机和警察的关系,要分清层级界限,不要越俎代庖。管理部门在施工现场的工作任务是监督,而不是帮着施工企业搞隐患排查,要抓住企业履责的这条主线,监督企业的制度建立、风险防控、教育培训、技术交底、工序验收、安全巡查等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抽查实体对企业的履责记录情况进行核实,指出问题和不足,对过程记录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严厉处罚,把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交给企业去完成。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现状的分析,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和误区,通过逆向思维,追根溯源,力求找出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并逐一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旨在进一步提升建筑行业安全文化,正确认识安全生产发展过程,提高建筑施工本质安全水平,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平稳积极发展。

猜你喜欢

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建筑施工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