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1-03-04严云飞李生花曹成珠朱艳媚杨春燕
严云飞 李生花 曹成珠 朱艳媚 杨春燕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医学生理学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是对“课程思政”的深层剖析和科学概括。课程思政是一种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综合性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必要性[2]。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自觉地把学生的专业知识、人文和思政素质恰当融合[3],把德育元素贯穿并渗透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大学教师长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熏陶和教育,因而大学教师不单单是“解惑”,更承载着 “传道”育人的责任,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授给学生是大学教师更高的责任[4]。医学高等院校不仅肩负着培养熟练掌握医学技能、医术精湛的医生,更应强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思政素质的培养 [5-6] 。因此,在医学生理学的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将不仅教书更要育人的理念,具體落实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强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贯彻全程多维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医学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好生理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医学猎奇心和专业共情心理,进而为栽植医学生“大医精诚”,“慈济苍生”良好医德提供源头活水,为学生工作后成为一名医德优良、医术精湛的好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更好地发挥医学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我们在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医学生理学课程中的“六大思政元素”,即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敬业教育、诚信教育、人文情怀教育、友善(生命)教育,并有机的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生理学概论”教学中,列举生理学史上伟大的生理学家林可胜、坎农等在生理学领域中做出贡献的感人事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血液”的教学中融入法治意识教育及敬业教育,不同血型之间绝对不能输血,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输血前一定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且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讲解,耐心解释。在“血液循环”的教学中融入人文情怀和诚信教育,尤其在治疗心脏疾病时一定要给予患者人文情怀,做到精准护理,耐心讲解,具有高度的同理心,站在病人的角度替病人排忧解难;病人的治疗要从实际需求出发,避免过度医疗,乱收费,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将诚信教育融入其中。在 “肾脏的排泄功能”的教学中融入人文情怀教育,尤其是对尿毒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教育。同时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涉及到小鼠、家兔等动物,实验动物在医学领域作为“人类的替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上实验课时,要教育学生在进行动物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无痛实验,实验结束后动物尸体一定要妥善处置,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生命,铭记为人类贡献出健康和生命的实验动物,实验教学全程渗透友善教育和生命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7 ]。
通过课程思政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度的爱心、责任心、同理心及人文情怀,使学生在思政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辨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及人文情怀,传承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出有道德情操、有文化自信、有职业操守、有共情心理、有追求科学,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的优秀医学人才,为践行“好医生,源于好的医学生”的医学理念,构建更加和谐的医疗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们仅对医学生理学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生理学还是一件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完善;我们要不断提升专业教师自身课程思政的教育功底,建设出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实现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 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2]孟兆敏,罗晶 .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实践[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7(3):47-49.
[3]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27-30.
[4]付八军 .论大学教师的社会职责[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201(1):1-4.
[5]叶紫,张宁霞,刘婵娟.生命教育视域下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医学争鸣,2018,9(2):72-75.
[6]袁和静,刘杰,李秀果.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调查与教育模式建构.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4):615-623.
[7]马兴铭,张李峰,王竞秋.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6):1013-1015.
青海大学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qyjg-202006)
作者简介:
严云飞(1980—),女,江苏泰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低氧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