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研究
2021-03-03梁亚玲黄晓瑞
梁亚玲 黄晓瑞
[摘 要] 本研究通过爬虫软件爬取网站招聘信息,探究大数据时代市场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分析现有信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及成因,旨在为高校信管专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就业;大数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1. 01. 088
[中圖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1)01- 0215- 06
0 引 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IMIS)是在20世纪60到70年代信息系统理论和实践发展中产生的新专业。该专业首先在美国得到确立,然后又在明尼苏达大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得到发展。学者认为该学科使用计算机技术,分析、计划与决策模型,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并协助企业运行、管理和决策。而我国的信管专业是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后确立的。
自信管专业成立以来,国内多所知名高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不同特色的信管专业,最主要的模式分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复旦大学为代表将信管专业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课程编排;第二类是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将图书档案学和情报学作为基础,计算机知识为主的情报科学课程编排;最后一类种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主要培养技术性人才的课程编排,如西安交通大学。此外还有一些院校兼顾以上三项开启了综合性专业发展模式。
很多学者都研究了当今市场对信管专业的需求状况。乔治.鲁米里奥蒂斯认为,数据信息化毕业生不仅仅需要数理统计和分析的能力,跨领域的技术更加重要,包括数理、经济学、计算机基础。信管专业作为的新兴专业,应该顺应大数据信息化的潮流优势、完善现有缺点,培养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大数据毕业生。据统计其他国家的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在商业领域,从事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职位。
本研究利用爬虫软件爬取招聘网站上含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招聘启事信息,从多个方面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1 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爬虫软件从社会主流招聘网站“前程无忧(51job)”上爬取全文含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字样的招聘启事,爬取了共计575条全文含有关键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招聘信息,爬取内容有职位名、公司名、工作地、薪资水平、发布日期、职位要求等数据,删除重复的招聘启事,提取企业对该职位最新最全的要求。根据职位类型、行业、工作地分布、能力要求等不同维度重点分析,研究人才市场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技能需求和供给的岗位类型,从而得出现有课程设置模式下信管人才能力水平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别,以探寻信管毕业生未来就业方向目标。
1.2 调查数据分析
1.2.1 需求地域分析
样本数据表明,信管专业毕业生需求地区指向性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地区分布极为不均衡。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以及杭州、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生的需求量极大。而在一些相对不发达的的三四线城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直接对口的工作。主要考虑影响因素是各经济发达的城市具备有利的区域优势、人口数量优势以及经济发展优势。发达城市的公司数量也较多,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这与信管专业发展的方向相契合。
一线城市的信管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占比最大,占研究数据近 60%,而新一线和发达二线城市需求量占比近32%,表明信管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发展;小城市需求占比很低,且以往数据表明还在逐年下降,近三年分别是 17.64%、14.15%、13.49%,这反映出三四线城市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弱,主要影响因素是就业行业较为单一,经济和技术与发达城市差别较大,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吸引信管专业人才。
1.2.2 学历分析
在统计招聘启事的最低学历需求时发现,信管专业人才需求以本科学历为主,在样本数据的招聘启事中,有 76%的企业要求应聘者最低学历为本科,其次为硕士的占18%,且大致分布在互联网和计算机行业,最低要求为大专的企业占6%, 且大致分布在传统、重工、电商行业。研究数据表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还是一个偏实际应用的行业。
1.2.3 需求公司类型和需求行业分析
1.2.3.1 需求公司类型分析
在需求公司类型分析中,样本数据表明,信管毕业生的岗位主要在民营企业,比例 高 达 86.2%; 国 有 企 业 (4.6%)、 三 资 企 业 (3.3%)、 事 业 单 位(3.2%)、基层单位(1.8%)以及其他企业。 我们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当前民营和私营企业里,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就业岗位丰富并且需求量大,流动性也较传统大企业大,且行业壁垒较小,能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
1.2.3.2 需求行业分析
在需求行业分析中,样本数据表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非常广泛,在计算机软件、信息管理咨询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传统制造、重工、教育、文化、房地产、基层服务、铁路交通等各种行业都有需求。招聘岗位多集中在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等行业,这也契合了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方向——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人才。
1.2.4 需求岗位分析
数据表明:技术类的岗位需求最多的是开发、运维、数据库和软件类岗位;而管理类需求最多的是管培生、erp实施和项目管理。这两类岗位占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招聘启事中绝大多数的职位,并且主要关注的技能是各种计算机技术。
其他还有产品、运营、销售、职能类岗位。这些岗位比起技术类和ERP项目管理,更加偏重的是综合素质的需求而不是技术的需求。
1.2.5 技能水平需求分析
通過词频分析,统计出各种技能的需求。
1.2.5.1 专业知识需求
分析招聘启事中的词频,我们发现技术岗位中大部分都要求拥有计算机编程能力,信管专业需求岗位最多的与数据库技术相关,其次是编程、ERP和各种办公、管理软件。其他诸如网页制作、软件测试、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也都有提及。
1.2.5.2 外语能力需求
在招聘启事中要求最多的外语语种是英语,但明确写明英语等级的只有72条,仅占总招聘条数的12.4%。其中要求英语四级占83.3%,英语六级占16.7%。这说明,虽然部分岗位对英语能力有要求,但是大多数企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没有硬性要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阶段企业对于信管专业毕业生需求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等技术岗位,比起贸易、市场类岗位沟通需求较少。
1.2.5.3 综合素质需求
在提取的招聘启事数据样本中,基本素质要求的主要关键字是执行、沟通协调、领导、坚持和抗压、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工作经验等。其中企业对沟通能力、团队合作、逻辑思维和工作经验要求最高。
强调沟通和团队协作。与信管处理相关的工作基本都是以项目和团队为单位,很少是独立完成的。这决定了从业者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团队内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并能完成协调交接,这在软件开发、ERP项目实施中尤为明显。
逻辑思维能力。信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信息技术岗位,相较于传统岗位更需要理性与严谨,他们在工作中经常需要使用信息化思维和编程技术去分析、解决问题。
工作经验。因为信管类相关工作更加偏向于实践应用而不是理论研究,包括各新技术的使用、各种复杂场景的应对处理等,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
执行、抗压能力。有关信息的工作,都会有时效性的要求,因为工作项目时间进度安排,在互联网、计算机行业加班是极为常见的事,这也就要求从业人员需要良好的执行力和抗压能力。
创新精神与学习能力。大数据是新生事物,其应用与发展仍然在不断前进,信管毕业生走出校园后也需要不断去学习更新知识,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
1.2.5.4 信管人才商务知识的要求
在样本数据中,许多招聘信息中都要求信管人才有信息处理能力。 44.8% 的招聘信息标明需求人才有较好的分析处理能力;24.7% 的招聘信息标明需求人才拥有较好的文字表述技巧和报告撰写的技术;25.1%的招聘信息中标明人才应该熟练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然后,有15.4% 的招聘信息标明人才应该熟练掌握某种统计、信息分析工具。
招聘启事数据显示,产品、市场、客户联系、数据分析占比最多。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一部分信管毕业生去了运营岗位、市场岗位和销售岗位。这些岗位比起技术型岗位更加看重商科的知识。它要求信管毕业生能够通过商科的眼光去理解产品和市场,在工作中运用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知识,这需要数据敏感度,能准确理解市场的需求。还需要保持和谐的客户关系,拥有优秀的沟通交流能力。但是信管学生,因为对商科课程学习不精并不能满足专业性很强的商科工作要求。
因此,非技术的岗位,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商科知识和管理能力有较高要求,这也与信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契合。
2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分析
2.1 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低的原因
数据表明,近年来信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但需求并未降低,这意味着信管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可能在下降,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已经明显不足,自己的实践也未能达到目前社会企业的需求。
需求地域和需求行业数据表明,信管专业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潮流,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影响了对信管人才的需求度,增加了信管人才就业难度。而在就业职位、行业、性质上来说,毕业生往往选择高薪酬职业而无视其他因素,由于技术行业薪酬大都高于其他行业,所以信管毕业生工作以技术为主的占了很大部分,就业方向单一,兴趣缺乏导致能力难以提高,也导致了薪酬的高低差距。
信管课程设置呈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课程多而杂较难形成体系,所以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课程晦涩难懂、课程之间关联度小,加上就业方向不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也不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实际实践水平提高,最终很难达到人才培养方案里预期的目标。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观念也与就业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低的现状。
2.2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矛盾
招聘信息对比数据,我国信管专业现有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达到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水准:一方面现有的理论知识不够,另一方面也缺乏实践技能的培养。
2.2.1 专业定位与特色不清晰
信管专业由于应用广泛,不同学校可能隶属于不同学院。于是,有的大学将专业放在商学院,课程设置偏重在商学和管理学,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对计算机知识和商学知识都有学习,但是对这两方面的知识、技能都难以精深,相比单纯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和商学专业的毕业生,定位和特色都不明确,也就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而那些将信管专业归属在计算机学科或者图书情报学科下的高校,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2.2.2 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专业定位不清晰,也必然影响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效果。当前高校信管专业的课程,虽然开设了许多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课程,但课程之间跨度很大,关联系统化程度低,对学生而言不仅学习难度大,也无法触类旁通。
同时,课程更新速度慢,滞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高校的教学计划在新生入学前就已经确定,课程是根据当时社会发展需求设置的,也会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也很难保证学生在四年后毕业,其所学正是社会和市场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迅猛,知识的探索与总结也需要时间,也就是说包含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课程本身就是需要时间建设的,落后于市场需求发展也是必然的。
2.2.3 培养模式单一
信息化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的时代,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大超过研究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在招聘信息中,企业一般都会注明对应用能力的要求。
然而对高校而言,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是居于主导地位,更适合理论知识的传授。尽管很多学校也开设了一些实践课程,有条件的学校也会和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但是这些资源还是相对贫乏,与理论教学也很难做到相辅相成,考核手段也很单一。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满足市场的要求。
2.2.4 社会认知度低
当前信息化、数据化建设被摆到了重要的位置。有些省市在政府职能部门中设立了专门的数据管理机构即数据资源管理局,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早已上升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各企事业单位也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数据中心,因此市场和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然而分析相关的招聘信息,需求量大的是计算机技术专业和经营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清晰标明需要信管专业背景的职位非常稀有。 “理论上信息化人才需求旺盛”与“现实中需求招聘职位缺乏信管类岗位”形成了鲜明的矛盾,这说明社会和市场对信管专业的了解与认知比较少。
2.2.5 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分课程建设和师资储备两方面。
对于课程建设,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实在太快,导致学者们来不及总结提炼编写教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广,多学科交叉,课程建设难度大。所以目前高校信管专业的新教材和新课程的建设都还在探索过程中,难以做到与时俱进。
师资匮乏也是高校信管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各大院校和研究机构暂时还培养不出满足新兴学科和新兴专业需求的师资;另一方面现有师资需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急需学习和研究当前业内的最新发展与动态,这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3 信管专业发展建议
信管专业的发展问题,既包括专业建设、也包括人才培养,需要高校和学生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和方法。
3.1 给高校等培养机构的建议
3.1.1 发掘自身优势,强化专业特色建设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的行业也很多,所以很多信息技术应用都会跟具体的行业或专业场景相结合。单纯的信管专业不可能囊括所有应用,各高校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专业或者地方优势,發展与之相关的信管专业,建立自己的专业特色,让信息技术应用落地,也让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和专业性,避免同质化竞争。
3.1.2 适应社会发展,优化课程体系
社会快速发展人才培养也必须跟上,及时优化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例如增加大数据分析相关课程、信息安全相关课程、以及信息系统开发实施相关课程,同时不断更新内容。此外,课程上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增加选修课数量,在总学分规定的情况下,合理发挥学生自主积极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学习,培养不同方向的人才。当然学校也可以确定多个职业发展方向供学生选择,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讨论与实践。
3.1.3 建立专业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高校都在致力于教育实践改革,因此出现了许多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结合专业特点,找寻相关行业或有相关场景的企业为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创新发展的合作模式,即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融汇课程和实践操作,也可以让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学习。在校企双方共赢的前提下,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而努力。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尽早了解市场需求,另一方也可以让企业优先选择人才。
3.1.4 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先进人才
除了传统的在校培养模式,可以采用“3+1”的培养模式,前三年在校学习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后一年可以与企业衔接完成以理论课程为基础的实训,采取“技术+管理”的综合培养方式,注重企业实际需求。改革实践教学,版块化并细分子模块。以创新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学科兼顾的信管课程体系。
3.1.5 加强分类指导,培养创业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潮流的发展变化,学生在毕业前是需要一定的分类指导。例如,对待考研学生,提供升学类型全面指导;对待有志于从事政党机关工作毕业生,指导公务员笔试面试培训;针对有意向到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在应有的教学课程基础上,强调专业实践和实习;针对致力于创业的毕业生,注重创业课程指导,建立完善的创业扶持制度,培养创新文化观念,鼓励大学生创业。
3.2 给学生的建议
3.2.1 全面自我认知,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要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去理解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全部依赖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要学会自我认知的方法,针对就业需求分析自我能力的优势和不足,及早采取措施进行自我完善学习。要拥有自我锻炼和提升的意识行为,可以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需求趋势,可以更好更清晰地找出差距,拥有明确的职业定位,知道努力的方向,这样尽早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锻炼业务能力,课外拓展知识领域、加深专业知识学习,缩小自己水平与未来职业道路要求之间差距,给未来就业奠定优秀基石。学习中不要有畏难心理,要尽早多去尝试才能了解对错,未来才能少走弯路。
3.2.2 踊跃参加活动,锻炼实践能力
为了了解职业并锻炼未来就业能力,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主动性。积极参加专业实习和各种社会实践,体验职业角色,充分了解职业。通过实践,了解岗位具体需求,逐步缩小个人水平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校期间,可以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培养自己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团队协作、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等,也可以参与各种知识竞赛,例如创新创业比赛等等,还可以提早实习,在工作中可以获取更多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岳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现状分析[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32).
[2]谢天保,白笑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需求的变化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6).
[3]原嘉芮.从招聘信息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需求特点[J].科技经济导刊,2018(24).
[4]李玲,高美.网络招聘时代专业人才技能需求分析——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情报探索,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