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信管专业(医学)计算机实践类课程群建设的讨论
2015-03-20王晓东吴雅琴
王晓东+吴雅琴
摘要:为进一步培养、提高信管专业(医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针对计算机实践类课程建设,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建设的重点,对强化实践课程内容建设,注重实践内容连贯性,加强毕业设计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创新能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群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1998 年国家通过专业目录调整而形成。根据学信网查询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 606 所全日制本科高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单就笔者所在地区,即有7所本科院校开设该专业,其中包括一所211院校。我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以下简称信管专业)学生,面对市场竞争,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必须要具有自身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而要具有不可替代性,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就必须是其他任何专业的学生所不具有、所不能替代的[1]。自 2003年全国人才会议以来,我国提出将创新性人才的发展,作为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2]。
1医学方向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结构
由于我校信管专业培养方向为医学方向,培养目标是在生物医学领域内,对在医疗、科研和教学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进行管理及在医学领域内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等。因此,在信管专业知识结构构成上,要体现培养医学领域内信息管理人才的特点,从2008年开始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调整,目前,信管专业课程结构如图一所示,主干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医学信息学,管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其中,核心计算类课程包括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网络编程。
2信管专业学生计算机类课程实践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我校信管专业到目前共招生九届,从最初的摸索前进到如今逐步走上正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方面,仍有待提高。就学生计算机课程实践创新能力不足分析,有以下因素:
2.1实验教学参与度不高 课程实验教学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的重要环节。目前,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实验室建设不能完全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教学参与的热情;同时,应试教育的惯性导致学生对书本知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环节,学生更擅长验证知识,而缺乏利用知识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
2.2实验课程内容建设不足 信管专业计算机课程均涉及到实验课,实验课程采取单独开课。但教学过程中,实验课程普遍缺乏建设成熟的实验教材,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授课、实践、讨论、考核体系。
2.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践、实验内容考核主要依靠检查学生提交的实验作业及考核学生平时实验表现,实验作业内容的一致又导致学生作业抄袭情况时有发生,缺乏指标化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4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 学生对书本知识的重视远高于对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视;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实验、实践教学安排缺乏应用性、连贯性;专业实习几乎在大四完成,发现实际应用能力欠缺,但又忙于求职,也就无从锻炼、提高此方面的能力。因此,学生总体设计、应用能力不足,在毕业设计中表现尤为突出,遇到问题不会解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表现明显。
3信管专业计算机实践类课程群建设
我校信管专业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医药信息化专门人才,学生既要了解必须的医学知识,也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从2013年3月开始,我们从在校期间课程设置、实验教学、毕业设计,工作后欠缺知识等多方面对以往毕业生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调研、回访工作。从反馈回的意见中可以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医疗信息处理、数据统计方法、政策法规等几大方面。其中,对应加强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提到的最多,毕业生建议加强数据库应用、网络维护、网页设计、编程开发、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技能。
为了更好的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实践创新型人才,着力加强学生计算机课程实践创新技能,在原有课程建设基础上,提出以"核心课程教学模块+毕业设计"的课程群建设理念。课程组教师达成课程群应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注重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建设[3]的共识。
3.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夯实专业建设基础 虽然最近几年,我校信管专业就业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仍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在课程设置、教学活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使我们的毕业生在4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知识结构合理、学术理论前沿、实践技能扎实。
3.2打造核心精品计算机课程,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信管专业主要开设的必修计算机课程共计七门,也是专业建设过程中重点打造的七门核心精品计算机课程。在修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加大了各门课程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并且增加了一系列计算机课程的选修课,如MATLAB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信息安全、云计算、WAP开发等。
实践创新能力检验着人才培养的成败。在核心计算机课程模块建设方案中,贯穿培养、加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目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程序设计主要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网络编程。
3.2.1强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课程群建设首先从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入手。课程群建设注重知识重组、知识融合,是对单独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等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4]。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建设过程中,不能再各自为政,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要在学生先后学习的几门课程中有连贯性,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形成一个逐步推进、逐步提高的作用。
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入门课程,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程序设计的概念。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内容训练分为课内课验课+课程设计,课内实验课着重基本编程方法的训练;而课程设计则体现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允许学生自行选题,例如分析游戏俄罗斯方块,设计类似功能的小游戏。C语言课为后续计算机实践类课程打基础,在课程群建设中就可以减少随意性、重复性。
在具备初步程序设计基本概念基础上,数据库原理课程培养学生在理解数据库基本原理基础上,掌握严格按照数据库设计规范和步骤,运用数据库设计辅助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深入理解C语言中介绍的程序设计思想,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但是,信管专业毕竟不是培养软、硬件工程师,实验内容应严格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在课内实验课部分,至少带领学生分析一个医学信息系统常见模块中的数据库设计,如门诊挂号预约系统、药房管理系统、临床血液管理系统等。通过分析,不仅增加学生对医学信息系统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建立数据库、如何建立数据库、什么样的数据库是高效且安全的等知识;在课程中后期,课程设计环节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若干个信息管理系统题目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自行拟题,组成学习小组在规定时限内进行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系统功能分析等,编写系统需求分析,制作幻灯片进行小组汇报。
作为后续课程的网络编程,主要训练学生掌握基于.net的程序设计方法,结合JAVA、C#开发基于网络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在这门课程中,需要学生调动之前学过的C语言、JAVA、数据库等相关课程知识。实践教学内容同样分课内实验课+课程设计,课内实验课训练学生掌握基于网络程序设计方法;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完整的、实现一定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学生在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中完成的训练课题可以在网络编程课程中得以延续,这样既注重课程实践内容连续性,同时也通过后续课程对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一个完整的检验。
3.2.2强化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加强实践课程所占比重,但课内实验课内容不拘泥于教师已布置的课程作业,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设计想法,这样既达到训练基本功的目的,也保证了学生具有自发学习的原动力;课程设计根据专业特点,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在选题、设计、成员搭配等方面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这样,由于课程设计项目的完成从成员选择、题目拟定、项目设计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整天个过程中只起一个答疑、引导的作用,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3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构筑知行合一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一次大检验,也是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一次大考核。在进行计算机实践类课程群建设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尝试实践开发类题目,不仅检验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且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医药方向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应掌握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注重毕业设计选题在课程学习上的延续性,毕业设计题目可以继续选择课程设计题目,并要求此类选题在课程设计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增加实用功能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通过近四年连续不断的加强毕业设计管理,学生对相应计算机实践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较前几届相比有了大幅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最重要的是,由于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尽可能符合专业培养要求,设计开发题目绝大多数与医疗卫生行业相关,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补充大量的相关知识,既包括理论方面的,也包括实践方面的,为我们今后继续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3.4继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可进一步增强我校信管专业竞争力。近几年,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并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工作。
为了培养更具竞争力的毕业生,从2013级新生开始,将推行本科导师制,使学生在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在专业学习、职业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合作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指导与帮助。
4结论
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5,6]。在建设计算机实践类课程群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注重课程之间实践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贾志斌.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7):73-76.
[2]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N].人民日报,2003,12,20.
[3]陈付龙,齐学梅.创新能力驱动的层次化计算机硬件课程群构建与实施[J].大学教育,2013(2):40-42.
[4]孙雷,王新.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J].探索与实践,2013(11):222-224.
[5]唐毅谦,曾玉玲,陈琳.建构大专业平台 创新课程体系:以成都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52-155.
[6]周激流,赵钢,唐毅谦.以大专业平台整合资源 建立三方互动育人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48-49.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