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研究

2021-03-03张欢欢包万平薛李纳

中国教师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态学环境创设

张欢欢?包万平?薛李纳

【摘 要】生态学从人类发展的真实环境出发,致力于为人类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而墙面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真实环境,也是幼儿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环境资源。因此基于生态学的视野对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表明,生态学视野下实践中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存在着幼儿这一生态主体缺位、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形式、材料等生态因子有失生态系统平衡性、自然性、和谐性等特性的误区。为此,笔者建议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应回归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并能为幼儿的综合发展提供动态平衡、不断变化而又具有和谐性环境的理性中来。

【关键词】生态学 幼儿园墙面环境 环境创设

生态学非常重视“真实情景”的研究取向,因此基于生态学的视野来看学前教育的发展,就要求从幼儿真实生活的背景出发。墙面环境创设作为为幼儿发展提供真实背景的生态系统,其生态主体——幼儿和各个生态因子——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墙面环境创设的展现形式以及墙面环境创设所用的环境材料等都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自然性、动态平衡性、和谐性和对话性等特性,才能使得幼儿园墙面环境生态系统得到持续发展。然而基于生态学这一视角来审视实践中的幼儿园墙面环境生态系统的生态主体、各个生态因子,却发现其存在的一定的误区。基于此,对其存在的误区进行了研究剖析。

一、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1.墙面环境创设中幼儿生态主体的缺位

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与所生长的环境呈现双向互动的关系,且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在“为了幼儿”的价值取向上,促进幼儿的发展。但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却发现教师以自己的“全权包办”去取代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基于成人的视角进行墙面环境创设。例如,在对于色调这一生态因子的搭配上,教师扮演了绝对的“控制者”,甚至将自己定位为“墙面设计师”,而对于幼儿的意见忽视,且在颜色的选择上一味强调颜色的亮度带来的视觉冲击感,而忽视了色彩搭配的和谐性。

其次,过分强调墙面环境创设的装饰作用。在实践观察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频繁使用“好看”等词语来形容墙面环境创设的成果,甚至制止幼儿进行互动,使得幼儿一味将教师所创设的墙面环境作为教师的“私有产品”,墙面环境创设成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再次,墙面环境创设的主题内容来自教师的选择而非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提前预设课程并按照预设进行环境创设,忽视了创设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墙面环境,致使墙面环境创设失去了其实用的价值。

2.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形式、材料等生态因子有失生态系统的特性

(1)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缺乏整体性、平衡性和教育性

生态学理论强调人类发展环境的整体性,正如埃德加·莫兰认为“人们不仅不能把部分孤立于整体,而且也不能使各个部分互相孤立”[1]。基于此观点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各个生态因子之间也是紧密联系、互相结合的整体。但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现室内与室外墙面环境创设的主题呈现割裂状态,显然教师在创设墙面环境时忽视了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主题墙的内容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题内容单一,忽视了对五大领域内容的整合导致墙面环境创设内容的失衡;二是墙面环境创设内容只是简单的张贴幼儿的作品或悬挂教师的创设成果,由于不是基于以幼儿为主体的墙面环境创设,所以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

(2)墙面环境创设的形式缺乏动态变化性和对话性

生态学理论认为环境应与人的发展相适应,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跟随人的发展不断构建新的环境[2]。基于生态学的这一理念来分析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会发现幼儿园的墙面环境创设缺乏动态变化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墙面环境创设形式更新时效性看,教师能够根据班级主题的开展及时更新主题墙墙面环境创设,但对于室外的墙面环境如走廊、天花板等,还有幼儿园大的室外墙面环境则表现出较少的关注度,对于室外的墙面环境创设甚至是一学期或者一学年才更新一次;二是从墙面环境创设的展现形式看,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展现形式多为静态的张贴图片的形式,将幼儿的作品直接粘贴在墙面上,缺少一些动态的元素或者是留给幼儿自己创作的开放性空间,容易引起幼儿的视觉疲劳,使得幼儿形成思维定式,影响幼儿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

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与环境的作用是双向互动的,而非单一即时的。而在实践中发现受教师教育信念与意识的影响,认为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在墙面上,或者幼儿按照教师的预设补全墙面的留白空间,就是幼儿与墙面环境创设进行了对话,这其实阻碍了幼儿与环境的雙向互动。

(3)墙面环境创设的材料缺乏自然性和开放性

陈鹤琴老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很好的活教材。”幼儿作为大自然之子,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墙面环境创设的材料也应该来自大自然、大社会,这也符合新时代生态理念的要求。而在实践中多数幼儿园进行墙面环境创设的材料都是购买的成品或半成品,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生态环保的理念,则购买一些绿色环保材料,实则既违背生态学的理念,也没有在实质上体现材料的自然性。另外,教师在进行墙面环境创设时,仅仅将材料来源的目的地锁定于幼儿园小的环境中,无视幼儿园之外的其他环境,这样既不能保证墙面环境创设材料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也很难使得墙面环境生态系统发挥其开放性的特征。

(4)墙面环境创设总体搭配缺乏和谐性

生态学理论强调生态系统整体的和谐运作,笔者基于此分析实践中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首先,从墙面环境创设内容看,教师在进行墙面环境创设时比较随意,忽视墙面环境创设内容与所进行的主题教育内容的和谐性;其次,从墙面环境创设的色调过于单一,忽视了色彩搭配的重要性,不能满足幼儿发展色彩感的需求。总之,墙面环境创设中的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不和谐搭配都会导致整个墙面环境生态系统的失衡,也使得各个生态因子之间不能发挥出其搭配本应表现出的正向作用。

二、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理性回归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是一个大的而又始终保持平衡的生态系统。通过以上对影响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因素的现实审视和问题分析,表明其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如墙面环境创设的主体、内容、材料、形式等都是影响墙面环境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子。因此,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实践需要回归到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注重发挥创设内容的教育性和平衡性、重视创设形式的变化性和互动性、注意使用创设材料的开放性和自然性等理性中来。

1.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师生合作进行墙面环境创设

从教育目标的生态性来看,幼儿园教育就是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根本目标也是基于幼儿、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发展环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的[3]。由此可知,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墙面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首先,要使得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教师需要改变自身“包办式”的教育理念,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和鼓励,鼓励幼儿与墙面环境进行互动,相信幼儿具有自己动手创设自己喜欢环境的能力。犹如陈鹤琴老先生所说过的:“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去创造自己的生存的环境,这样会使得幼儿主动感知自己周围的环境,并会自觉保护环境。”[4]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提供者和观察者的角色,为激发幼儿主体性做好准备工作。第一,教师作为材料的提供者,要准备好一切可能会使用到的材料;第二,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观察幼儿的兴趣点、观察幼儿创设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并对幼儿的创设程度进行评价。总之,教师要通过不断改变自身墙面环境创设的认知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犹如“变色龙”的角色,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墙面环境创设中来,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保持墙面环境创设内容的教育性和平衡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也应该充满教育性。首先,所创设的墙面环境要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创设的内容必须是“基于幼儿、为了幼儿”的价值取向,从幼儿的年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出发进行创设,促使幼儿与墙面环境内容进行互动,在不断地互动、对话中促进了幼儿的综合发展。其次,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应该辐射五大领域中各个领域的内容,改变以往对艺术领域的偏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5]。因此,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要根据所进行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挖掘五大领域的内在联系,并以幼儿熟知的、感兴趣的形象和符号展现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对幼儿园的整体环境与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结合,以保证所创设墙面环境与幼儿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平衡一致的生态性。

3.重视墙面环境创设形式的变化性,为幼儿创设“对话”的墙面环境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墙面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生命体”,正如迪尔本所说的:“要想了解发展着的个体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就要试图通过改变一方而去观察另一方的变化。”[6]因此,为了达到让幼儿发展的目的,必须及时改变墙面环境创设。要保持墙面环境创设动态变化性,一是教师需要根据自己了解和观察到的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去调整墙面环境创设的形式;二是要做到保持班级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的及时变化,又要保持走廊、天花板等墙面环境创设与主题墙墙面环境创设的变化一致性;三是还要及时更新幼儿园整体的墙面环境创设,让幼儿不但感受到班级小环境的变化,也感受到幼儿园大环境的变化;四是教师要改变以往对墙面环境创设单一静态、平面的展现形式,学会创新,追求以新颖的、多样化的、能够吸引幼儿对话的形式来展现,以此达到生态学理论所认为的幼儿与墙面环境双向互动作用。

4.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的材料,让幼儿感受其与自然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通过与外界信息、物质、能量的不断互动而发展,而材料的开放性是幼儿园墙面环境生态系统开放性的一个重要体现。《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如山、水、家庭、社区等资源。因此,在收集墙面环境创设材料时,要保持开放的眼光,将材料的来源放大到大自然、大社会的各个环境中,从关注活动室内的材料到关注幼儿园内各个角落的材料,从关注幼儿园内环境材料到关注园外的家庭、社区等材料。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一切可生存的资源。而具有丰富资源的自然环境同样也可以作为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材料的获取地。因此,在进行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时,应减少成品材料的购买。幼儿园本身就有着丰富的自然材料,可以带领幼儿去收集这些丰富的自然材料,如树木、石头、土壤和水等自然材料,让幼儿真正地沐浴在大自然之中,使幼儿的身心与天地万物交融,从而可以直接从大自然中汲取他成长所需的养分[7]。还可以鼓励幼儿收集来自家庭和社区等的废旧物品,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材料来源的自然性和开放性,也做到了经济环保,同时还让幼儿接受了直观的环境教育。

5.协调布局墙面环境创设的各个元素,发挥环境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隐性功能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墙面环境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大系统,因此,要使得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回归到生态学和谐的理性当中,就必须发挥教师统筹规划的能力,即在进行墙面环境创设之前教师要有“大局意识”。首先,对墙面环境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态因子的生态位进行规划,使得各个生态因子的空间安排保持其应有的和谐性。其次,是对各个生态因子的协调布局,在创设内容上要注意与所进行的主体教育活动的契合度,还应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在展示形式的布局上,要注意动与静、平面与立體的和谐搭配;在颜色的布局上,除了考虑对幼儿视觉具有较大冲击力的鲜艳色彩,还需考虑近似色、同色系、对比色、互补色等不同色系的协调搭配。总之,幼儿园墙面环境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需要教师在进行墙面环境创设之前对其中的各个元素进行协调布局和设计,以发挥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正确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埃德加·莫兰.方法:天然之天性[M].吴泓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32.

[2] 薛烨,朱家雄.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43.

[4] 高晓敏.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8):24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

[6] 朱家雄,华爱华,等.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8.

[7]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任代文,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7.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高珊

1040756279@qq.com

猜你喜欢

生态学环境创设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幼儿园形象识别系统与环境创设整合的探讨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生态学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