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大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

2021-03-03薛立强曹丹丹

上海城市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薛立强 曹丹丹

摘要:建筑垃圾在高速公路路基、海绵城市建设、再生骨料应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资源化利用价值。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法制环境和管理政策,大力推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天津市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还存在着处理方式较为粗放、资源化政策尚不完善、相关技术较为落后、管理主体责任分工不甚明晰等问题。推进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应从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借鉴相关国家有益经验、探索实行“大数据+建筑垃圾治理”新模式、加强相关技术研究、促进建筑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全社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意识等多方面着手。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超大城市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1.01.011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作为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规模大幅度增长。2009年至2018年,全国年均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约107.5亿平方米。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居住需求,推进了城市化的步伐;另一方面则增加了城市建筑垃圾的产量。据统计,当前建筑垃圾产量已占固体废物总量的30%~40%,[1]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大障碍。近年来,我国各城市建筑垃圾的迅速增长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和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办发〔2018〕128号)的出台,使得建筑垃圾管理进一步从城市项目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2]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以揭示我国超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建筑垃圾的构成与资源化利用价值

(一)建筑垃圾的概念及构成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废混凝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3]目前建筑垃圾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原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规定》(2003)按照产生来源将建筑垃圾分为五类:土地开挖垃圾、道路开挖垃圾、建筑施工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和建材生产垃圾五大类(表1)。其中道路开挖垃圾是指在道路开挖过程中所产生的,也包括道路翻新前的建筑垃圾,这类建筑垃圾成分中含有的沥青、混凝土块等,具有极强的污染性,必须进行回收处理。建筑施工垃圾成分中含有的碎砖、桩头、砂浆、包装材料比例最大,约占建筑施工垃圾的80%。[4]旧建筑物拆除垃圾与建筑用材有很大关系,20世纪60年代后,建筑用材很少使用木制材料,所以在旧建筑物拆除中木材含量相对少一些。

分析建筑垃圾的构成可以看出,尽管它们的产生方式不同,但是主要成分都是以废沙土、砖瓦碎块、木材的边角料、混凝土块、沥青块、废弃塑料、废金属残料为主。按照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讲,渣土、砖瓦碎块、混凝土块、碎石块等都属于无机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很稳定,是没有污染性的,这些成分在建筑垃圾中占据了90%,[5]如果处理妥当,便不会产生污染。当然,建筑垃圾中也包括污染性比较严重的成分,如废金属、木材的边角料和废塑料等物质,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稳定,且具有污染面积大、持久性长的特点,如果采用简单粗放的填埋或堆放处理,一般需要经过数十年的沉淀,这些危害成分才能稳定。[6]

(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价值

建筑垃圾作为一种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首先,建筑垃圾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污染环境。建筑垃圾中含有的重金属、有机溶剂等,经过雨淋和流水侵蚀后,融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会造成大面积的水污染,人们一旦饮用这种被污染的水,就会危害身体健康。建筑垃圾中的重金属会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及树木的健康生长。其次,建筑垃圾中的含有的某些成分会带来空气污染。例如,建筑垃圾中废弃石膏,在各种化学反应后,会产生硫化氢气体污染空气并散发出恶臭气味,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同时,还会提高空气中的PM2.5以及PM10指标,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再次,建筑垃圾具有体积大、占地面积广的特点,不仅占用城市土地,影响城市市容,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诱发出崩塌、滑坡等事故。例如,2015年12月20日深圳市光明新区的建筑垃圾山体滑坡灾害就造成73人死亡、4人失踪,33栋建筑物被掩埋或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8.8亿余元的重大损失。

然而,如果处置妥当,建筑垃圾则会成为重要的资源。可以说,在各类城市垃圾中,建筑垃圾具有最大的资源化价值。所谓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是指对已经产生的建筑垃圾,通过采取分揀回填、重新加工制备建筑用砖、水泥、沥青等方式,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使其成为新的建筑产品。[7]目前,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高速公路路基应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越来越多,路基回填材料对于公路建设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建筑垃圾具有可利用价值,刚好可以弥补资源不足的缺口。对建筑垃圾进行筛选、破碎,将其加工成不大于6厘米的建筑垃圾材料粒径放进搅拌机进行搅拌,[8]从中提取建筑垃圾的再生混凝土骨料,利用这种再生混凝土和其他材料结合在一起,可以作为道路的基层使用,还有一些强度等级低的再生混凝土也可作为道路的垫层材料使用。[9]

第二,海绵城市建设应用。海绵具有很强的吸附力,下雨时能够蓄积水量,干旱时能够释放水源,能够有效解决城市洪涝或干旱的难题。建设海绵城市需要绝配骨料作为渗透层,一般都是采用天然骨料来作为原料,但是,随着天然骨料无尽的开发利用,资源处在紧张状态。有学者提出,建筑垃圾中的再生骨料也可作为渗透层,且经过实验表明,其吸水率比天然骨料更高,蓄水量更多,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环境温度,[10]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采用再生骨料作渗透层,能够促进城市资源循环。

第三,制成再生骨料作为建筑原材料应用。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经过分类、筛选、清理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和,可制成再生骨料作为建筑原材料运用在城市建设中。经研究发现,在不添加减水剂和不考虑配合比附加水的情况下,再生混凝土的抗压性比自然混凝土的抗压性更强,可以部分或者完全取代自然混凝土。[11]运用建筑垃圾来生产混凝土路面砖、实心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砌块等也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二、天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管理环境

加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贯彻国家大力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政策要求,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意识,有利于促进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天津市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管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一)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法制环境建设

2005年建設部发布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对建筑垃圾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出规定,并开始鼓励企业运用可再生建材。2007年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布《天津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规定指出对于擅自处理建筑垃圾的违规违章行为给予行政处罚。2008年财政部提出对研究建筑垃圾技术、规范、再生产品的企业及学者,给予财政奖励补助。2008年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布《天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规定》,提出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建筑废弃物混入其他生活废弃物中,且不能私自建设垃圾场地,进一步明确了建筑垃圾的管理规定。2010年天津市政府颁布的《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提出,对于建筑垃圾要实行100%密闭运输,主要干道无大型货车、清运土方车通行。2012年通过的《天津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中提出把建筑节能纳入全市节能目标考核中,并积极推动节能市场建设。2013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颁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要落实建筑垃圾责任制,并设立建筑垃圾集中处理中心,积极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要开展建筑垃圾治理,提高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及资源化利用水平。可以说,当前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已经进入全面治理阶段,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二)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管理政策

为更好地贯彻国家建筑垃圾管理法律法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除上述国家和市级层面的法规外,2015~2020年天津市相关委、办、局还出台了10多项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政策文件(表2)。其中重要的规定有:2016年7月13日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八部门发布的《天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按照结构类型明确规定了各类建筑垃圾的计算标准,例如,砖混结构建筑垃圾量=建筑面积(平方米)×0.05吨/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垃圾量=建筑面积(平方米)×0.003吨/平方米等。还提出建筑垃圾产生和排放管理的各项指标,规定了各个部门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的工作流程与细则。2017年3月17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天津市资源综合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也由追求速度规模转向追求质量效益,建筑垃圾资源化提上了新的议程。同时指出,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天津市发展遇到了新的机遇,对外开放层次提升,科技进步带动了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也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2018年6月29日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容园林委员会发布的《天津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暂行)》中提出,要实现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综合利用的全过程闭合监管。

(三) 各区大力推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天津市所属各区也大力推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例如,2018年东丽区积极开展建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一是对各类建筑垃圾进行全面清整,重点放在8个村庄进行试点治理,其中金桥街中心庄村、流芳台村和金钟街赵沽里村已经清除完成,截至当年8月已经消纳建筑垃圾21.7万立方米。二是清除无人管理、乱堆乱倒的建筑垃圾,做到全区范围内无死角、全覆盖。2019年东丽区为加大建筑垃圾处置力度,与中朗泰合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免费处理建筑垃圾合作协议,引进德国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置设备,每天处理建筑垃圾2000吨,有效提升了建筑垃圾末端处理效率。

北辰区市容园林委建立规范的渣土处理厂管理制度,从2018年4月起对各镇、街开放渣土处理厂及时处理各街道留存的建筑残余物,为美丽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此外,北辰区通过积极向社会资本推荐建筑垃圾处理场项目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环境质量。截至2019年7月,北辰区PM2.5降至54微克/立方米,改善率达31.6%。

截至2018年底,蓟州区共消纳建筑垃圾160万立方米,对于建筑垃圾消纳场也实行了苫盖防尘的有效处理,并开展了别山镇小黄土庄村建筑垃圾消纳场综合评估项目,对渣土回填是否产生环境污染进行调查,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科研研究。2019年投资90万余元,建立建筑垃圾数字化运行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全过程闭合式监管,并积极推行环保智能建筑垃圾运输车,使运输车辆全部达到国V排放标准。

宝坻区借助“智慧交通”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对于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垃圾散落、乱倾倒等现象,严格排查禁止,并加强主要干道的道路清洁,减少大气污染。

此外,天津市为了帮助建筑业降尘,在2017年引进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简称BIM)技术来支持装配式建筑,该技术能把建筑设计从二维图纸推进为三维模型,并能够清楚显示各个建筑部件的构造与能耗情况,以最大限度减少建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天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天津市虽然日益重视建筑垃圾管理,建筑垃圾的总体管理水平还不高,管理效果还有待提升。这主要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

(一)处理方式较为粗放

虽然近年来东丽区等一些市辖区积极引进先进的处置设备来处理建筑垃圾,但从总体上看,天津市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还是采用简单粗放的堆放和填埋等方式,大部分建筑垃圾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运送到郊外的堆放场或者填埋场填埋。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花费大量的征地费、垃圾清运费,还可能在运输途中产生环境污染,是不利于城市化发展的。目前,天津市对于建筑垃圾处理的效率并不高,而且还引发了一些问题。例如,在2019年6月,天津市南开区安泽里小区居民反映,由于小区内的建筑垃圾长时间没有清理,管理效率低下,引起了住宅户间的纷争。2019年10月,天津市武清区翡翠半岛周边三块空地建筑垃圾成堆,荒草丛生无人管理,严重影响市容。2019年12月,武清区出现大量优质农田丧失基本耕种功能,其根本原因就是建筑垃圾的不合理處理方式,引发了一系列农田污染问题。

(二)资源化政策尚不完善

有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必须着眼于完善的政策体系来维护与支持。建筑垃圾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分为源头减量、初始分类、中间收运、末端处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政策。然而通过梳理天津市2015~2020年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可以发现(表2),这些政策大多都处于中间收运阶段及末端处理阶段。如《天津市智能建筑垃圾车购置补贴方案》《关于加强智能建筑垃圾车装运管理》《天津市智能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技术规范》等,都在着重强调建筑垃圾中间收运过程中,对于运输车辆的要求。在末端处理环节中,出台的《天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办法》《天津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暂行)》《天津市2020年城市管理工作要点》中都提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性,但是也没有明确指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具体处理方式。在《加强学校施工扬尘污染治理》《2017-2018年秋冬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市城市管理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工作实施方案》中虽然强调了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尚未重点关注。通过这些政策可以看出,天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还处在摸索阶段,不仅缺少在源头减量及初始分类阶段的政策,且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还缺少实质性的细则规定。

(三)相关技术较为落后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可分为破碎、筛分、分选、除杂等工艺流程,[12]每一个流程对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我国一些超大和特大城市正在积极探索相关技术,例如:2018年北京市昌平区利用振动风力分选机,利用风力和物理振动高效分筛技术,完成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70万吨。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实行全机械化分拣设备,通过将装修垃圾依次进行抓扒、筛分、水洗等工艺程序,分拣出可燃、不可燃、可利用等物质,从而提升分拣的速度和纯度。同时还配备了河水循环装置,在作业过程中进行喷水降尘,有效地降低了扬尘污染的产生。2019年南京南部新城建设中中铁四局通过提高再生利用技术、利用施工和检测技术,有效减少外运建筑垃圾,还可减少外购填料约80万立方米。而目前天津市建筑垃圾相关技术比较落后,仍然采取传统处理工艺及设备,耗费大量人力及物力来进行建筑垃圾的消纳,并且没有足够的技术来支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四)管理主体责任分工不甚明晰

我国建筑垃圾实行属地化管理,在每个地方,建筑垃圾管理都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主体。天津市主要由城市管理、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负责全市的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其中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倾倒、运输、处置和监督考核工作。城市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堆放、苫盖、控尘监督管理。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制定各类工程施工现场控尘标准,对渣土车尾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对有关违法情况进行查处。此外,交通运输、城市公用事业、水务等部门还负责建筑工程、公路工程、城市道路工程、房屋拆迁、装修、水务工程等施工现场渣土堆放、苫盖、控尘监督管理。交通运输与公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承担建筑渣土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建筑渣土运输车辆改装管理,查处渣土运输车辆不遵守交通法规、不按规定时间和线路行驶等违法行为。从建筑垃圾管理的四个阶段来看,源头减量阶段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初始分类和中间收运阶段包括运输企业、建筑垃圾消纳场。末端处理阶段涉及回收利用企业、居民等相关主体。政府作为管理责任主体在建筑垃圾各个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协调作用,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主体间存在着责任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例如,由于建设、城市管理、公用事业等部门间职责履行不到位,导致对建筑垃圾初始分类收集的监管不到位,很多拆迁及建设单位只会选择用最简单低成本的方式进行,导致后续产生很多准以处理的问题。建筑垃圾的运输过程中,由于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协调困难等问题,形成监管盲区,给一些运输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在运输过程中不开顶灯,私自关闭密闭限速功能,不按原定时间及线路运输等留下监管漏洞。在处理设施建设中,存在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保等部门之间审批手续较为复杂,导致建设周期过长,等等。

四、推进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思路与对策

可以说,建筑垃圾在各类城市废弃物中具有最大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建设蓬勃进行的情况下,推进包括天津市在内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法规政策

为保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该全面完善建筑垃圾管理法规政策。具体而言,第一,应完善源头减量阶段的法规政策,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应把建筑垃圾源头减量作为一种指标纳入各级规划中,并进行严格审核。新建设计要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要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避免出现频繁拆迁改动的现象。要制定正负激励机制,鼓励建筑企业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对于有效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的企业,可以考虑适当的税费减免;对于增加建筑垃圾产生量的企业,则征收一定的税费用于补贴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第二,在初始分类阶段,应把建筑垃圾与其他垃圾区分开来,建立建筑垃圾分类标准体系,按照分类标准进行收集与存放。第三,在中间收运阶段,应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收运责任制与收运监督管理政策,明确收运阶段各个主体的责任,制定好收运过程的监督制度。第四,在末端处理阶段,应贯彻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原则,对于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做资源化处理,对于污染严重的建筑垃圾进行特殊处理。要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细则,大力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

(二)借鉴相关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益经验

很多发达国家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长期战略来实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13]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日本对于建筑垃圾有较为完备的法规体系,先后制定《推进建筑副产物正确处理纲要》《建筑废弃物对策行动计划》《建设再循环指导方针》《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等多项法律,使建筑垃圾资源化有法可循。韩国不仅明确规定政府、建筑商、排放者等的责任义务,还规定企业未按照规定使用相关产品的要给予严厉处罚。在管理体制上,韩国建立了中央、一级地方、二级地方三个层面的管理机构,实现了从上到下严格的管理。[14]德国的建筑制造商非常注重建筑垃圾的环保与回收,他们会设计出不同长度的木板,来免去施工过程中的多余切割。美国对建筑垃圾作低、中、高三级处理,利用分类分级的办法促进资源循环。[15]此外,很多发达国家大力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道路,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培养出一批专业高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把建筑垃圾作为一种资源,投放到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化。[16]包括天津在内的我国各城市也应该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再结合本土资源,走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道路。

(三)探索实行“大数据+建筑垃圾治理”新模式

应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加快建立“大数据+建筑垃圾治理”的新模式。第一,应建立健全网上信息共享平台。例如,可以效仿广州的经验,在互联网上下单约车,由专业的建筑垃圾清运公司上门服务,将居民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输至各个分拣中心或资源化利用企业。[17]第二,应开发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平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初始分类、中间运输、末端处理的四大环节中,涉及多方主体的参与,如设计单位、建设施工单位、运输企业、建筑垃圾消纳场、回收利用企业、居民、科研机构、政府等,运用全过程监管平台,能够有效监督和检查建筑垃圾管理的各项工作进度,促进各个主体各司其职,保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顺利进行。

(四)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首先,要着重提高建筑垃圾分选、破碎、筛分、除杂等工艺技术的研究。通过分析建筑垃圾的物理及化学特性,研发出适合的施工工艺及设备,并大力提倡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即根据施工现场所需的建材,直接由工厂加工制作,然后运输至各个工地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建材浪费及建筑垃圾的产生。其次,加大建筑垃圾资源化科研力度。政府要大力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鼓励科研单位与建筑企业加强合作,扩大信息沟通与交流,大力提高科研创新力。再次,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资金投入,增加建筑垃圾消纳场数量,减少建筑垃圾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压力,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时间和空间。

(五)促进建筑行业资源循环利用

我国超大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更新,然而如何消纳大量固体废弃物,助力“无废城市”的形成,成为建筑行业面临的机遇与难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建筑行业资源循环利用:第一,鼓励建筑行业多建设可持续建筑。可以在建筑设计环节,考虑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的长短,避免出现短期建筑物,减少建筑垃圾产量。在建筑施工环节提倡多使用环保、节能、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对无法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的消耗。第二,积极采用建筑先进技术、工艺与设备,及时淘汰落后的建筑生产机械与装备,提高建筑物质量与水平,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加强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引导。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形式,引导更多主体兴办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另一方面,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督与排查,将安全、质量、环保、节约等指标纳入企业的项目审核中,提高建筑业整体水平。

(六)提高全社会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意识

首先,应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讲座等形式,对居民开展建筑垃圾危害及防范的知识传播,让民众了解到建筑垃圾的危害性,认识到建筑垃圾管理与自己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减少建筑垃圾排放量。其次,加强对建筑行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传播,通过观念进步,促进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为建筑垃圾减量奠定基础。同时,对于建筑施工工人以及消纳场的技术人员,应培训其学会运用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从源头提升建筑垃圾管理效率。再次,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城市发展的动态需求,出台适当的激励措施,建立积极引导机制,不断提升自身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意识和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在国家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背景之下,各个城市都应坚持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道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政策、管理、技术、意识等多方面入手,有计划、高效率地推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从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积庆,郑有飞,吴晓云.城市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及VOCs排放的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5(8):70-73.

[2]石世英,胡鸣明.无废城市背景下项目经理垃圾分类决策行为意向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2):23-26.

[3]周文娟,陈家珑,路宏波.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对策[J].建筑技术,2009(8):741-744.

[4]吴贤国,李建辉,杨婧,等.建筑施工垃圾的产生和组成分析[J].建筑技术,2001(2):105.

[5]时颖,杜菲,钟丽华,等.基于全过程管理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模式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学报,2017(6):107-111.

[6]杨艺,高迪,张博.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与建议[J].环境保护,2013(6):42-43.

[7]刘江平.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1):283.

[8]牛永宏,郭滕滕,王鑫.建筑垃圾回填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4(9):49-52.

[9]肖辉,郭华,邹洪,等.永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与创新研究[J].居舍,2019(23):167.

[10]李岩凌,李烁,周少剑,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9(10):170-173.

[11]于媛,柯燊,燕武,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与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节能技术与应用,2020(3):92-94.

[12]王信鸽,何廷树,张凯峰,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J].商品混凝土,2018(10):34-36.

[13]孙继成,焦素芳.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差异引发的思考[J].中国标准化,2016(9):240-245.

[14]苏永波,王玲.韩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对我国的启示[J].建筑经济,2018(12):21-25.

[15]方帅,邹桂莲,王华新.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调查与启示[J].公路工程,2017(10):155-167.

[16]李建明,王志刚.基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无废城市”建设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19(7):25-29.

[17]郗永勤,张大涛.再生资源“互联网 + 回收”模式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8(12):261-267.

Research on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Mega Cities

Xue Liqiang,Cao Dand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Tianjin300134,China)

Abstract:Construction waste has extensive resource utilization value in highway roadbed,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recycled aggregate application, etc. In recent years, Tianjin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legal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policies for the recycling of construction waste, and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recycling of construction wast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recycling of construction wastes in Tianjin, such as extensive treatment methods, imperfect policies on recycling, backward 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unclear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of management subjects. Promote the city 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we should further perfect the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draw lessons from the beneficial experience of relevant countries and explore a new mode “big data + construction waste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related technology research, to promote the recycling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resources, increase the whole societys awareness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so forth.

Key words: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mega-city

責任编辑:王世燕

猜你喜欢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泸州白酒企业酿酒产业链副产物资源化利用进展
种养废弃物预处理技术可行性分析与实践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装备及应用案例
筑垃圾现状的对策研究
浅谈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
浅析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与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黄蜀葵花期不同组织器官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与利用价值挖掘
我国浓海水资源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