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芥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2021-03-03叶希
摘 要:相比传统的人工浇水、施肥模式,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肥水高效利用、节约成本、保护生态等优势。该文从水肥一体化系统应用、播种育苗、整地移栽、肥水管理、病虫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客家芥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关键词:客家芥菜;水肥一体化;滴灌
中图分类号 S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3-0034-02
Integrate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Hakka Mustard with Water and Fertilizer
YE Xi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Me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Meizhou 514000,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rtificial watering and fertilizing mode,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efficient utilization, cost saving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t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for Hakka mustard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sowing and seedling raising, field preparation and transplanting, management of fertilizer and water, disease and insect control, timely harvesting and so on.
Key words: Hakka mustard; Integra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Drip irrigation
芥菜含有大量的抗壞血酸,是活性很强的还原物质,参与机体重要的氧化还原过程,能增加大脑中氧含量,激发大脑对氧的利用,具有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作用[1]。客家芥菜主要是叶用芥菜,品种为扁哈迟大肉甜芥菜、高脚大芥菜及花叶芥(三月大菜)等。客家芥菜是粗生易长的冬种作物,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生长适温为10~20℃。芥菜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糖类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排毒、助消化的功能,是梅州客家地区加工和鲜食的主要蔬菜品种,可加工腌制成酸菜、客家咸菜及梅菜干等。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成本及肥料农药费用不断增加,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应用,它不但节省了成本,提高利用效率,还保护了生态环境,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客家芥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现就客家芥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1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原理与优势
1.1 技术原理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具体应用时,先对种植土壤进行分析,确定土壤类型、需肥量、作物种类等,再根据对应比例配制灌溉肥液,通过控制灌溉管道系统实现供水供肥一体化作业[2]。
1.2 技术优势 相比传统的大水漫灌、浇灌及人工穴施肥方法,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根据芥菜的生长规律,采用滴灌系统(滴管带)均匀浇水、施肥,大大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而采用传统人工淋水及施肥模式,不仅费时费工费力,还影响水肥利用效率。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农户只需要控制好水肥比例,然后倒入水池管道中,打开阀门,调节喷洒水量,就能实现自动化滴灌或喷灌,仅需要1~2人就能轻松管理。另外,管道送水与自然隔绝,避免了水肥中混合的病菌传染芥菜,降低了病虫害发生概率,节约了用药成本,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水肥一体化系统安装及使用
2.1 安装 在地面上放置贮水大桶及肥料桶,将动力系统与过滤系统固定在地面上,彼此通过PVC管道互相连接,最后与置放在田间畦面的滴管带相连,滴管带滴头间距规格最好选择20cm,这样更能保证植株吸水均匀且不受株距大小的影响。在灌溉、施肥过程中,设备系统不能随便移动,这种安装方法具有简单、便捷、成本小,适合于梅州地区地块面积不大的特点。
2.2 使用 在滴灌系统建成后至使用前,可进行滴灌试验,检查管道的密封性和压力,防止在正式滴灌过程中漏水或者不出水的现象发生,保证水压稳定[3]。使用时先将需要的肥料(液体肥或固体肥)置于肥料桶用水溶解防止沉淀,再将水池开关与肥料桶开关同时打开并启动水泵混合输出,控制总出水量(水表可读)以达到水与肥需要配兑的倍数。
3 客家芥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3.1 规范整地 选择中性土、肥力较高、排灌方便、水质好的农田栽植。将地块整成宽1.5m,做沟宽30cm、深30cm的畦面, 按株行距35cm×45cm、穴深10cm开穴[4]。田块周围的边沟做的要比畦之间的中沟要深一些,以利于排除积水。
3.2 适期播种 客家芥菜种植时间在春秋2季均可进行,春季播种在2月下旬,秋季播种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一般以秋季栽培为主。芥菜的播种量春播为22.5~30kg/hm2,秋播为30~45kg/hm2。播种育苗最好采用小拱棚,这样能保证种子发芽必需的温度与湿度,有利于培育壮苗。荠菜通常采用撒播,因种子小可混合细沙或碎土均匀撒播在苗床中,播后用手轻轻地将畦面轻压1遍,使种子和泥土紧密接触,以利种子吸水。如用当年采收新子播种,因种子尚未脱离休眠期,要放在2~7℃环境(冰箱)中催芽后播种。
3.3 施足基肥 大田结合深耕梨翻施足基肥,以腐熟粪肥或厩肥为主。起畦后在畦面中间挖沟施入有机肥12000~15000kg/hm2,同时施入三元复合肥750kg/hm2,并平整好土地,在畦面两边放入滴管带,并连接好水肥一体化系统。
3.4 起苗移栽 当苗长出5~7片真叶时进行移栽,按株行距35cm×45cm进行种植。选阴天或晴天16:00以后带土移栽,栽后淋足定根水,并避免根系与肥料直接接触,以促进幼苗成熟,减少缓苗时间[5]。出苗前后立即除草,移栽7d后检查成活情况,并及时补苗。
3.5 肥水管理 淋水与追肥可采用省时省工省力的水肥一体化系统,追肥时可用自动化水肥一体化系统输送沼气液、高浓液肥(15-10-25)或腐殖酸(15-5-15),這些水肥也可以在生育期内交替使用。由于客家芥菜是一种比较喜湿的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应保持土壤湿度在70%以上。芥菜生长周期为45~60d,生长过程需要进行4~5次追肥,一般移栽后7d第1次追肥,以后每隔7d追肥1次,直至采收前10d停止追肥及淋水。
3.6 病虫害防治
3.6.1 病害 由于客家芥菜多在冬天种植,故病害相对较少。通常软腐病发生时,应立即清除病株,并在病穴上撒施石灰粉以消毒,同时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淋根或可杀得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d喷雾1次,连续防2~3次。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500倍液防治。
3.6.2 虫害 菜青虫可用阿维菌素1500倍防治;黄条跳甲可选用Bt乳剂1000~1500倍液或40%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20%吡虫啉1500倍液或20%苦参碱2000倍液。
3.7 采收与加工 芥菜采收可以分次采收,每次采收应采大留小。叶片数15~16片(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 且转浅黄色时即可采收,选择晴天采收,用刀在菜茎处截断,同时去除黄叶[6]。客家芥菜忌早收,采收前15d停止施肥、喷药,以防止肥料过剩、水分含量过高,否则会使组织充实以及增加农药残留而影响品质。客家芥菜由于收获期比较集中,大量集中上市会影响其销量及价值,所以在梅州地区一部分芥菜通常进行腌制加工成酸菜、咸菜及梅菜干。腌制前期的芥菜不能食用,需经70d,待腌菜中的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后方可食用[7]。
4 结语
客家芥菜是梅州客家地区加工和鲜食的主要蔬菜品种,可加工腌制成客家咸菜、酸菜及梅菜干。但是,近年来由于梅州芥菜栽培技术与加工技术参差不齐,芥菜品质难以保证,所以客家芥菜品牌一直没有打响。本研究利用高效的水培一体化技术栽培客家芥菜,有利于整体提升客家芥菜的产量与质量,还可制定客家芥菜加工腌制技术标准。通过这些措施的应用,必将打响客家芥菜品牌,从而提高客家芥菜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慧珊.冬种客家芥菜高产栽培核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19.
[2]封志明,樊建英,李东玉,等.马铃薯石薯1号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22):65.
[3]景艳杰.玉田县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6(11):94-96.
[4]张威华,吴碧云,曾赐金,等.客家芥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4):163.
[5]罗延平.冬种叶芥菜标准化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5):179-180.
[6]何永梅,赵安琪.有机叶用芥菜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1(8):28-29.
[7]肖妙玲,邓彩联.广州北部山区吕田大芥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1(10):29.
(责编:张宏民)
基金项目:梅州市应用型科技专项(190924094640463)。
作者简介:叶希(1977—),男,高级农艺师,广东梅州人,从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应用与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