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埋线加腹针治疗无症状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2021-03-03黄绪银梁英林育珠陈翠姬邓明月李剑生
黄绪银 梁英 林育珠 陈翠姬 邓明月 李剑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占总疾病90%左右。主要原因是与胰岛素分泌异常、遗传因素、不正确的饮食习惯、血脂代谢异常、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关[1]。由于T2DM早期大多无特异症状,且潜隐期长,导致很多患者确诊时就已经合并并发症,增加残疾率和死亡率。非药物手段已受到医患双方共同的青睐,给予糖尿病患者埋线、腹针,或西药、中药干预,是糖尿病防治的关键策略。同时按中医体质辨识,进行干预,使其更合理[2]。因此,本文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中医体质辨识的无症状2型糖尿病的埋线加腹针治疗临床效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1日-2020年3月1日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50例无症状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参照美国2010年糖尿病指南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初次确认为2型糖尿病,符合以下任一项:随机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FPG)≥7.0 mmol/L且≤16.7 mmol/L,糖耐量试验餐后2 h血糖(2 h PG)≥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3%且≤9.0%[3];(2)经1个月系统的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仍不能正常。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2)合并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3)已使用胰岛素或相关类似物治疗[4];(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5)依从性差不愿意合作及意识障碍。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埋线腹针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 54~89岁,平均(70.25±5.53)岁;病程 1~30年,平均(15.7±3.5)年。体质辨识埋线腹针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9~86岁,平均(65.25±5.53)岁;病程 1~20年,平均(9.7±1.5)年。西药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 50~85岁,平均(65.54±6.31)岁;病程 2~19年,平均(9.6±1.7)年。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健康教育、用药指导。
西药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浙江亚太药物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0664)口服,500 mg/次,2次/d,治疗1个月。
埋线腹针组埋线常规选穴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丰隆、脾俞、胃俞;埋针操作:对皮肤常规消毒,用镊子将长约1 cm的羊肠线穿在一次性针头内,准确快速刺入穴位皮下1 cm处,以感到酸胀为宜,在选用对应的针灸针辅助羊肠线进入穴位,拔针后注意保护针眼。每10天穴位埋线1次,治疗1个月。腹针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腹针操作:患者仰卧位,根据从上至下,从中至旁的原则,逐次在所选穴位上快速进针,均用0.35 mm×40 mm毫针直刺,进针时避开腹部的血管、毛孔,进针时宜轻、缓,采用轻捻转、慢提插的方法,引气归元;滑肉门、外陵均中刺;其余配穴均浅刺。1次/d,每次留针30 min,30次为1个疗程。
体质辨识埋线腹针组选用体质辨识分型选穴加用埋针、腹针治疗,体质辨识分型选穴如下,A型平和质取足三里、胰俞为主配穴;B型气虚质选气海、脾俞为主配穴;C型阳虚质选三阴交、肾俞为主配穴;D型阴虚质选复溜、胃俞为主配穴;E型痰湿质选丰隆、脾俞为主配穴;F型湿热质选手三里、肺俞为主配穴;G型血瘀质选血海、膈俞为主配穴;H型气郁质选气阳陵泉、肝俞为主配穴;I型特禀质选足三里、胆俞为主配穴[5]。埋针操作方法及腹针操作方法与埋线腹针组一致,每10天穴位埋线1次,治疗1个月。每天进行1次腹针治疗,每次留针30 min,30次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体重指数(BMI)。(2)观察三组治疗后血脂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指标(TC)、甘油三酯指标(TG)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体重指数比较
治疗前三组血糖指标水平、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体质辨识埋线腹针组FPG、2 h PG、HbA1c、BMI水平均低于埋线腹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辨识埋线腹针组各项指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体重指数比较 (±s)
表1 三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体重指数比较 (±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组(n=50) 9.21±0.69 5.91±0.52 13.49±2.63 8.32±1.13 9.69±0.95 6.13±0.21 25.74±4.02 22.03±1.95埋线腹针组(n=50) 9.23±0.64 6.52±0.94 13.47±2.75 9.41±0.82 9.62±0.93 8.04±0.28 25.85±3.98 23.36±2.01体质辨识埋线腹针组(n=50) 9.20±0.67 6.02±0.62 13.50±2.64 8.43±1.15 9.60±1.01 6.34±0.31 25.57±3.89 22.11±1.78 F值 1.296 4.751 0.932 5.146 0.137 4.847 2.037 9.028 P值 0.124 0.048 0.295 0.043 0.691 0.047 0.094 0.027组别 FPG(mmol/L)2 h PG(mmol/L)HbA1c(%)BMI(kg/m2)
2.2 三组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后体质辨识埋线腹针组LDL、TC、TG均低于埋线腹针组,HDL高于埋线腹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辨识埋线腹针组各项指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三组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 [mmoL/L,(±s)]
表2 三组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 [mmoL/L,(±s)]
组别 HDL LDL TC TG西药组(n=50) 2.15±0.29 2.41±0.08 4.02±0.37 1.35±0.43埋线腹针组(n=50) 1.02±0.25 3.37±1.12 5.92±0.52 1.69±0.62体质辨识埋线腹针组(n=50) 2.09±0.23 2.46±1.02 4.12±0.41 1.41±0.52 F值 5.751 5.846 7.861 4.066 P值 0.042 0.039 0.032 0.049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日益增加,老年人群是糖尿病患者的高发人群。糖尿病并发症多涉及全身各器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最常见的糖尿病干预方式为饮食与营养、运动锻炼、药物干预等,但需长期坚持,短期效果不佳[6]。二甲双胍是治疗T2DM常用药和一线用药,功效是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除了降糖作用外,它还能改善血脂、可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利用,还可以减少肝糖原生成,减少糖异生和释放葡萄糖[7]。但药物干预需定期服药,且长期服用对肝肾不利,而穴位埋线加腹针法受到患者青睐。
穴位埋线疗法通过对穴位的长期刺激,达到疏通活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增强体质的功效[8-9]。腹针是一种新型针灸方法,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达到调节脏腑、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10-11],消渴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特征,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失调、身体虚弱均可引起消渴。按中医体质辨识,进行干预,治疗效果更显著[12-13]。本研究中,治疗前三组血糖水平、体重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体质辨识埋线腹针组FPG、2 h PG、HbA1c、BMI水平均低于埋线腹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辨识埋线腹针组各项指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体质辨识埋线腹针组LDL、TC、TG均低于埋线腹针组,HDL高于埋线腹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辨识埋线腹针组各项指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中医对患者体质辨识,对T2MD初步筛查,早期评价,然后采用埋线、腹针方法干预方法,使其血糖下降,调节血脂,甚至达到正常水平,体质辨识埋线腹针实施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埋线配合腹针治疗方案对无症状2型糖尿病的干预达到西药同等疗效,比单纯埋线配合腹针组更有效,可降低血糖指标,调节血脂水平,可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