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生态巨轮 谱绿色华章

2021-03-03

内蒙古林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草畜呼伦贝尔市公益林

“十三五”期间,呼伦贝尔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持续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实施林草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不断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乘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巨轮,在“十三五”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画卷上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

呼伦贝尔市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和大湿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着重要的生产和生态功能,是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东北生态保育区,同时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和后备资源储备基地及东北亚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林地面积1630 万公顷,森林面积1330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2.7 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2.6%。草原面积993万公顷,占自治区草原总面积的11.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70%以上,位列全区第一。湿地面积299.28 万公顷,占自治区湿地面积的49.8%,是全区湿地面积最大的盟市。有脊椎动物489 种,野生植物1600 多种。

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绿色美好家园迈出坚实步伐

呼伦贝尔市始终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十三五”期间,呼伦贝尔市共计完成造林绿化任务325.30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15.47 万亩,封育63.66 万亩,退化林分修复46.17 万亩。积极开展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坚持“点上治理与全流域治理并重、河湖治理与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并重、工程治理与科学管护并重”,编制了《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修编)》,分两期完成了环湖沙化土地治理面积83 万亩,周边流动沙地及半固定沙地得到了有效控制,周边湿地面积逐步扩大,呼伦湖保护区内鸟类增加7 种,鸟类种群数量增加近万只,封育区植被盖度达到60%以上,沙区牧草种类增加到30 余种,克氏针茅、黄花苜蓿、糙隐子草、冰草、野韭菜等优质牧草逐步恢复,植被长势良好,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完成退牧还草任务447.84 万亩,其中,完成休牧和划区轮牧围栏288.76 万亩,退化草场改良137.50 万亩,人工种草8.88 万亩,毒害草治理12.70 万亩,随着草原保护建设项目规模扩大和资金投入加大,草原生态得到了有效修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步提升。加快推进乡村绿化美化进程,积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改善提升村容村貌,计划建设绿化美化示范村106 个,共增加乡村生态绿化11665 亩,改造提升乡村绿化1347 亩。2016—2019年末,全市累计收回已垦林地92.21 万亩,实施已垦林地还林还草75.43 万亩。全面完成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已垦林地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试点面积20 万亩,有效控制了工程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退化,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效保护了农田牧场安全。

呼伦贝尔市荣获国家级“森林城市”荣誉称号,阿荣旗新发朝鲜民族乡东光村、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岭航村、海拉尔区哈克乡团结村、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腾克镇特莫呼珠村、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嵯岗苏木莫和尔图嘎查被列入“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全方位构建资源管控新格局

从2015年4月1日起,呼伦贝尔市直属林业六局所属38 个国有林场、11 个旗市(区)所属42个国有林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停采量48万立方米。“十三五”期间,实施天然林保护面积4301.89 万亩,2018年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调整后,新增国家级公益林173.35 万亩,公益林面积达1505.13 万亩,地方公益林补偿面积467.01 万亩。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造林绿化、森林抚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实现了各项指标全面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较2010年,全市森林面积增长了958.5 万亩,森林蓄积量增长了1 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50.01%增长到52.60%,森林面积和质量不断提升。推动构建以湿地公园、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区30 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3 处,其中3 处已正式挂牌。实施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项目33 个、湿地保护恢复工程项目1 个,累计投入资金8550 万元。完善了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拉尔西山自然保护区、维纳河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区内的湿地资源得到合理恢复。为充分挖掘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碳汇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开展了泥炭资源摸底调查工作,共排查沼泽斑块2460 个图斑,面积15740982.75 亩,其中泥炭斑块155 块,面积109327.80 亩。持续加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和护林防火力度,维护林草资源安全。“十三五”期间,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677.1 万亩,其中,轻度260.0 万亩、中度212.6 万亩、重度204.5 万亩。防治总面积270 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100%。强力推进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面积2439.89 万亩,其中鼠害1807.18万亩、虫害632.71 万亩。发生森林火灾18 起,受害面积90324.30 亩;发生草原火灾19 起,受害面积96100.05 亩,年均受害率均控制在指标以内。各类森林保险责任灾害获得赔付资金1.7 亿元,保险理赔资金保障了灾后及时重建,反补了植被恢复。2016年至今,全市公益林参保面积由最初的3820.94 万亩发展到2020年的4536.27 万亩,实现了公益林保险全覆盖。森林保险受灾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森林受灾面积0.009 亿亩,2020年森林受灾面积0.0036 亿亩,同比减少60%。

持续推进政策落实生态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认真落实新一期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对牧民进行生产性补贴,编制了《呼伦贝尔市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市落实草原补奖面积10358 万亩,其中草畜平衡面积8671 万亩、禁牧面积1687 万亩。牧业四旗作为天然草原主体部分,草原补奖面积9066.36 万亩,占比87.5%,每年获得补奖资金近6.3 亿元。2019—2020年,实施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制定了《草原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和《草原生态修复专项资金使用方案》。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政策,“十三五”期间,市政府出台了《呼伦贝尔市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组织编制了《呼伦贝尔市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条例》,并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公开征集意见,对条例进行修改完善。扎实推进碳汇研究,对地方林业管辖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天然次生林面积、人工林面积、林分类型等基础数据,聘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碳汇中心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岭南六局森林碳汇资源评估与碳汇项目开发方案》。

五年盛世华章,五年砥砺奋进,和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呼伦贝尔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使天越来越蓝、地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越来越美。展望“十四五”,呼伦贝尔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为建设美丽中国、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草畜呼伦贝尔市公益林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及对策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丰收会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
草原生态补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