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林草科技推广 服务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2021-03-03

内蒙古林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通辽市文冠果科技推广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62 项,围绕内蒙古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依托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推广示范了特色经济林丰产栽培、防沙治沙、生态修复、灾害预警与防控、森林经营、优良树种繁育造林、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成果52 项、优良品种22项,繁育优良苗木400 多万株,建设示范基地(林)80 多个、示范面积13.5 万多亩,举办培训班100 余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1.2 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 万多份,充分发挥了推广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依托项目建设 强化科技培训

加强推广项目组织管理。为充分发挥林草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效益,更好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移转化,全区对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采取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全过程管理包括项目申报、项目立项、合同签订、组织实施、中期评估、现场查定、资金审计、验收等环节,同时要求各盟市林业和草原局加强监督管理、督导项目实施。在合同签订、中期评估、现场查定、验收等环节,均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审查把关,对项目实施提出意见建议,确保更好完成项目。项目资金严格要求按有关财务规定执行,并要求由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金审计,从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做好项目遴选和立项。在项目选择方面注重实效,结合各盟市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选择优势和特色方向,集中资金和力量重点支持,发挥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作用。在通辽市以“塞外红”苹果为重点,在赤峰市以果树经济林和文冠果为重点,在阿拉善盟以肉苁蓉为重点,在东部地区以文冠果、元宝枫等为重点,全面开展良种繁育造林、集约高效经营等方面的推广示范。通过几年的连续稳定支持,已经基本建立了示范户、示范基地、合作社、企业等一起参与的综合示范体,充分发挥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在推广项目实施中,将技术培训作为重要内容,通过课堂式集中培训、现场讲解示范、入户面授、技术咨询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将理论、实用技术、生产技巧等送到基层一线,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如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依托“塞外红苹果良种科学种植技术示范”项目,2019年开展了果树春季修剪培训工作,前后历时半个月,行程近2000 公里,到4个旗县(区)的10 个嘎查村培训,集中授课培训4 场,培训700 多人(次),深入果园现场培训10 场,培训1000 多人(次),由辽宁果树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的5位专家授课,每位专家每天平均授课1.5 小时,并现场解答果农提出的技术问题。培训受到了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部分果农全程跟随学习。此次培训反响热烈、效果显著,真正将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做到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两不误,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依托“塞外红良种提纯及果园精准提升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创新培训形式,利用快手网络直播平台开展技术培训,进行线上技术指导、咨询答疑,果农足不出户就能学习技术,深受其欢迎和好评,共开展了6 场网上培训,参与培训果农达1000 余人(次)。

培育优质良种 助推产业发展

推广“塞外红”苹果。“十三五”期间,自治区依托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先后安排资金700 万元,推广“塞外红”良种丰产栽培技术、高光效整形修剪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高标准建园技术等,果树示范户和示范基地遍布通辽市各旗县(区),发挥了显著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塞外红”苹果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农牧民种植热情高涨,市场认同率高,成为通辽市果树经济林的首选树种,种植面积达30 多万亩,现已成为通辽市乡村振兴战略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之一。近几年,“塞外红”苹果已经引种到兴安盟、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等地,在吉林省和辽宁省的部分地区也有引种,颇受当地果农欢迎。

选育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十三五”期间,围绕木本油料树种繁育栽培和产业化发展,依托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投入资金870 万元,组织实施了文冠果和元宝枫繁育栽培、母树林经营与保护、产业化发展等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文冠果项目实施中,充分利用国家林业草原文冠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力量和资源,在文冠果良种选育、苗木规模化繁育、丰产优质栽培和产品研发中试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国家林业草原文冠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国家级林木良种1 个、省级良种10 个;在内蒙古赤峰市、辽宁阜新市、甘肃白银市、陕西富县、宁夏同心县、山东潍坊市、河北邱县等地建立了文冠果木本油料林集约高效栽培示范基地,总面积超过5 万亩;在内蒙古敖汉旗和山东潍坊市建立了生态产业发展核心示范基地。

支撑经济林建设。赤峰市自2011年开始推进“赤峰市百万亩高效节水经济林建设工程”,已累计发展果树经济林120 万亩,其中结果面积64.5 万亩,林果产值达8.64 亿元。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围绕经济林建设工程,依托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积极主动开展优良品种引进、良种基地建设、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工作,推广示范良种、整形修剪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制定相关标准,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为经济林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十三五”期间,组织实施经济林类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8 项,资金1100 万元,推广示范蒙富苹果、新苹红苹果、寒红梨、杏、榛子等优良品种和整形修剪、智能灌溉、嫁接改造等技术,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示范村、合作社、示范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选派经济林技术员,对经济林建设的苗木质量、栽植技术、栽植质量、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进行把关指导,提高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服务沙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围绕阿拉善盟沙产业发展,依托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投入资金750 万元,大力推广梭梭造林与肉苁蓉嫁接技术、黑果枸杞繁育与造林技术,将整套技术推广示范到了田间地头,为特色沙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深入农牧区开展科技培训服务,发放相关技术手册,现场解答农牧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困惑,受到了农牧民的普遍赞誉。目前,阿拉善盟梭梭种植面积651.3 万亩,肉苁蓉人工接种79.2 万亩,年产肉苁蓉1500 吨左右,年加工肉苁蓉产品1000 吨;黑果枸杞人工种植面积达1.28 万亩。

猜你喜欢

通辽市文冠果科技推广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龙杞3号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王舒作品
阿拉善生态建设中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冠果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文冠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文冠果茶营养价值与功效浅析
数万市民逛展会感受“内蒙古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