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规划发展实施路径
——以左贡县旺达镇列达村村庄规划为例
2021-03-03卫丹阳
卫丹阳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厦门 3610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基此,村庄规划应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基于此,本文以左贡县旺达镇列达村建设规划为例,探析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发展实施路径,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具备旅游资源的农耕型村落提供借鉴思路。
1 村庄规划重要性
1.1 村庄规划“不容忽视”
由于村庄规划的缺失,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建设一直以来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生活环境和配套设施的缺失引发了各种问题,许多村庄自身的优势条件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致使农民的生产、生活难以摆脱困境,比如,物资运输困难,出行难、接受教育难、经济收入低等,致使奔小康时代的我国中西部地区仍然处于落后的半农耕生产、生活状态。产业发展缓慢,卫生条件差,村庄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影响社会和谐。
1.2 国家上位规划要求探索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2018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规划将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和搬迁撤并类村庄4种不同类型,并明确要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其中,特色保护类村庄的重点是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统一起来,在保护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适度发展特色旅游业。”4类村庄的划定标准,为村庄规划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村庄规划进入了实施层面的探索阶段。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作出“生态优先,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特色风貌的保护;因地制宜,避免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城市化翻版;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农民的全过程参与;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乡俗风情,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旅游与农业、科技、体育等多领域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可看作新时代村庄规划的技术路线以及遵循的原则和目标。因此,村庄规划不应仅解决传统的空间治理,还应该衔接好产业结构优化、村民生活幸福等一系列问题。
综上,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通过各个地区村庄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的探索经验,不断地推进村庄规划改革工作,各地也积累了大量的村庄规划编制经验,但我国地域辽阔,各个村的情况不一,而村庄规划关系着村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找到各类村庄规划实施路径,是目前村庄规划面临的重要工作。
2 列达村村庄规划的实践
2.1 村庄发展条件评估
列达村从未开展村庄规划,此次规划工作初期,突破常规村庄规划内容,依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特色保护类村庄要求,主要由区位、经济、资源、村民生活情况等4个方面予以谋划。
2.1.1区位条件分析
列达村地处进藏重要通道——国道G318上,周边有如梅里雪山、来古冰川等较多著名景区,车程时间均在2h~3h,距离昌都邦达机场车程时间仅2h,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具备旅游开发潜力。
2.1.2经济产业分析
近年来,列达村虽然以一产种植业为主,由于自驾游客的增加,村民现已自发开展藏家乐等三产要素,全村共有藏家乐112处左右,主要分布在居民农户内,年接待游客6000多人,平均每户年收入4500元。全村人均年收入约5500元,占比约1/3,但由于村庄自身条件和相应设施不足,因此游客以短暂休憩、用餐为主,大部分仅逗留1h~2h。
2.1.3天资禀赋分析
列达村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一条玉曲河穿村而过,山清水秀。同时,还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资源:1959年,解放军进藏时,列达村的老一辈们曾为解放军运送物资,向解放军要了一块红色布料,一针一线用手缝制成国旗,现在依然陈列在列达村博物馆最醒目位置。此外,村民收集了各类文物500余件全面直观地展示列达村村民们曾经的生活,并建有博物馆,现已被列为左贡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1.4村民意愿调查
经与列达村书记、村民的沟通,近年来,在村支部带领下,村民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传统种植业、藏家乐等产业,生活改善较大,在旺达镇中排名第二,村民总体信任政府决策,但村庄三产相对薄弱,商业服务业和旅游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未形成具有带动力的规模化核心和相应的上下游产业链组织,经调查问卷分析,村民普遍看好列达村旅游资源开发,具备一定的热忱,对规范配合度高。
综之,规划判断列达村具备一定的三产发展潜力,优越的一产资源也可以作为现代农业来开发利用,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将列达村评估特色保护类村庄。
2.2 村庄规划原则
2.2.1村庄规划结构
由于西藏村庄人口结构总体较稳定,规划总体保留村庄传统格局,形成“一心一带多组团”的规划结构。“一心”,指综合服务中心,依托G318国道,形成包括公共服务、餐饮、住宿、游览、汽车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一带”,指玉曲河生态保护带,做好保护带的环境保护,禁止一切建设活动。“多组团”,包括村庄居住组团和蔬菜大棚区、农作物产区两个产业组团。
2.2.2发展目标制定
村庄规划,首先应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与其它规划相比,村庄的发展目标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客观理性地对自身条件的审视,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并审视其实施的可能性。
同时,发动村民公众参与,这是实现村庄规划的重要内涵。从广义上说,村民公众参与自治运作过程,影响村庄公共权力运作的行为。现阶段,村民参与实践工作与社会制度之间还有较大偏差,呈现非均衡的发展态势,因此,村庄规划的规划者要积极主动地与村民沟通,并运用专业以及对自身条件的分析和判断共同谋划,促进村民成为村庄规划的主动参与者而非被动受众,由此开展的工作才有实施意义[3]。
规划判断列达村为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村庄,拟打造G318国道上的网红村庄,西藏自驾游客重要的驻点村,为进藏游客提供完整的吃、住、行等旅行服务的同时(图1),能够承担一定的旅游休闲功能。规划旅游人口从年均6000人,增加至20 000人、村民人均收入翻倍达到10 000元的目标。
图1 列达村庄规划总平面图
2.3 刚弹结合,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实施
从广州市经验来看,村庄规划在统一的技术规范下,自下而上的走向内容与深度的分异,在编制过程中,面临“广度”与“深度”的反向逆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村庄规划过程中,编制出“村民用的着,政府管的住”的规划,通过“刚弹结合”明确好村庄规划的深度,为实施打下基础[2]。
2.3.1硬性管控
硬性管控方面,除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村规划管控内容之外,针对列达村定位,补充进一步提升的要求。硬性管控注重规划可实施性与必要性,其主要实施内容以政府(村支部)实施内容为主,其中,重点控制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两个子项:一是本地村民服务的设施,主要有村委会、幼儿园、转经阁、村医务室等;二是主要为游客服务的设施——游客服务中心、餐厅、宾馆、汽车修理、洗车、列达村博物馆、观景平台、旅游商店、旅游公厕等。经测算,规划改造后,公共服务设施占比相较于周边村庄高10%左右,凸显规划对用地的管控功能。
2.3.2弹性管控
弹性管控方面,则针对村庄自身的条件,对村庄发展提出进一步建议,是列达村未来发展旅游的加分项目,其注重的是市场共构性,即:充分发挥市场在村庄规划旅游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规划者要提出在村庄的更新改造、村民就业改善、产业发展提升方面等具备条件的实施策略。列达村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产业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特色农业
依托列达村的蔬菜大棚、农田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策划蔬菜采摘、松茸采摘等体验活动。
(2)第二产业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文创产业
利用原有村委会空闲的场地,将其改造为村集体手工作坊,开展编织体验旅游项目,为村民提供就业和增收机会[4]。
(3)村集体重构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规划公共服务中心的职能,凝聚村民劳动力,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打造村集体产业,如宾馆、餐饮、修车厂、旅游商店等,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
2.4 人居环境整治规划
2.4.1保留传统村庄特色
村庄旅游发展与良好的人居环境分不开,规划者不但要引导村庄的发展,更要关注如何留住村庄的“魂”。因此,对村庄的风貌保护,在保留传统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提升村庄环境,保护藏族传统民居风貌,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村民幸福感,让田野环绕乡村,村庄规划编制描绘好农旅结合,民风淳朴描绘出绿水青山田园、白墙红顶人家的画卷。
2.4.2分类实施,合理发展
基于列达村传统建筑的风貌条件十分有限,路面未硬化、建筑破败,整体环境较差,规划重要命题是如何能够低成本再现藏族村庄风貌,延续文化、环境再造、激活功能,制定好空间发展、建设引导等策略。
规划立足村庄角度,对列达村的整治,把握住以下几个重点:一是考虑较低的建设成本,二是对相关元素进行简化,使之易于操作,整治为主不搞大拆大建。
规划师通过影像图、地籍图、现场航拍等方式,形成扎实的现状工作底图,将空间要素一一定位,将现有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建筑为新建建筑,一般为村委会、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不需要整改;第二类建筑为保留较好的民居,其风貌保留较为完整,改造主要建议翻新墙体、门窗等。第三类建筑为加盖彩钢瓦坡屋顶的民居,后期改造中建议拆除坡屋顶,建筑翻新;第四类建筑为破败的民居、临时搭棚、墙体等,建议就地翻改建或者引导搬迁。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列达村居大部分是窑土房,村居面貌是否需要再造是发展旅游需考虑的一个重点。通过对藏族传统民居的研究,列达村仍具备藏族民居所具有的低矮空间、围护结构,多用石块、木材和土为材料的基本地方传统空间,空间形态上仍表达了传统藏族村落的特点,且民居多为2~3层的建筑,通常设有晒台和屋顶平台,平台与地势较高的场地直接连接。这种因地制宜、适应自然、就坡建房形成的地方传统格局具有一定的特色,但作为旅游开发仍需要规划师扬长避短。
基此,依据列达村现有条件,提取其传统的藏族建筑传统要素,从中抓取3个重要的传统民居符号,“门饰、巴苏、檐饰”(图2),运用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建造方式,较低成本地实现整村营造。同时,该改造由村民自发维护,用以改善村民藏家乐的旅游条件。此外,一副“富春山居图”,背景也是不可缺失的元素[1],由村支部引导村民组织成团队,共同开展乡村道路整治、田野景观整治、特色景观整治、公共服务设施整治等工作,提升村庄整体面貌。
图2 藏族民居要素提取分析图
2.5 明确路径,统筹项目落地实施
2.5.1旅游景点打造
设计打造几处游客打卡点,进一步增加旅游吸引力。在村庄入口,布局游客服务中心,设置相应的旅游指示牌,引导游客有序游览。
2.5.2旅游景观重塑
鼓励村民采用当地特色经济作物,打造特色田野景观,列达村目前已种植油菜花田。规划在田野中建议使用桃树、李树、梨树、杏树等景观经济植物点缀环境;利用玉曲河打造沿江观光景观;农田复垦,创造村田相依的景致;增加步道,便于游览自然山谷天然冲沟景观。
2.5.3文化创意改造
对于已有建筑,规划进一步将其改造和开发利用。如:利用原村委会,建成餐饮、商业、文创和纺织传艺教育结合的综合场所;完成公厕及所有常住农户户厕改造。同时,将村内一处无户籍的老宅保留,改造为咖啡馆,用作村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节假日聚会点(图3)。
图3 规划实施意象图
2.5.4项目实施保障
构建建设实施项目库,厘清政府、村民、社会3个角色的工作重点,制定好有效的工作准则,打造好村民主动参与、政府引导帮扶、市场共建共赢的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政府方面
主动对接产业招商,结合村庄发展定位及用地规模需求,合理引入旅游、文创等产业,发展村庄特色产业,延伸村庄产业链。 完善配套设施,对列达幼儿园、医务室等设施进行扩建,增加旅游商业等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环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建设滨水公园:利用玉曲优越的自然风光基底,进行整体提升,建设漫步栈道、凉亭等景观设施,推进生态安全水系建设。
(2)村民方面
积极参与旅游服务的开发完善,利用自家住房打造特色民宿,发挥主人翁积极精神,整治传统民居的建筑、庭院、巷落等空间,优化村庄环境,创设农田景观。
(3)社会资本方面
与村集体合作,助力转型发展,结合传统工艺转产转型,打造新型特色产业,吸引游客参与生态农场等体验活动,提升产业文化品牌。深入村企合作,企业出资出力,对列达村整体进行整治、提高列达村藏家乐环境,与列达村民共享未来成果。
3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基本问题的战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但新时代的乡村规划,要因地制宜、刚弹结合,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策略,将村庄的规划与产业发展对接,为村民的福祉作出谋划,并通过规划引领,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