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衡的有序: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原理*
——基于抖音政务短视频的分析
2021-03-03彭祝斌唐丝蜜
■ 彭祝斌 唐丝蜜
相较于2018年,当前的政务抖音已经越来越规范化、系统化,但随着短视频的发展进入“下半场”,政务短视频信息过载、信息重叠、信息内容过度娱乐化等问题也层出不穷,部分抖音政务号甚至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在这种新的态势下,抖音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内各因子该如何保持抖音平台的娱乐性与政务短视频的严肃性之间的平衡,在此过程中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具体发生了哪些演化,这些演化又遵循着怎样的动力逻辑等,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试图引入“自组织”理论,以整体化的视角,对以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中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演化原理进行分析,以此探讨我国政务短视频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理论渊源及适用性分析
组织理论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其理论体系架构由多个子理论构成,是一个理论簇,其中主要包括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突变论(catastrophe theory)、协同学(synergetics )、超循环理论(hypercycle theory )等子理论。①1967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I.Prigogine)首次提出了“自组织”这一概念,解释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1969年他又在构建“耗散结构”理论时使用了“自组织”来解释有序结构形成的过程。②他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信息,在外界条件达到一定的阈值时,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上、空间上或是功能上的有序状态。③20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Haken)创立了“协同学”理论,进一步延伸了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并在1988年正式将“自组织”理论定义为: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就可以说系统是自组织的。④协同学以序参量及其役使规律为切入点,为系统或组织的自组织演化提供了最基本的动力逻辑解释。在自组织理论群中,其他的每一个子理论也都为复杂适应性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动力、外部条件、演化途径等问题提供了相应的逻辑解释。
Web 3.0时代,网络信息传播场域中信息参与者朝多元化趋势发展,角色的流动与杂糅使得互联网中出现了以不同单位为中心的信息生态系统。
将政务短视频历史演化过程结合在一起进行考量,不难发现,该信息生态系统的任一发展过程都受到系统内部自组织演化规律的影响。因此,抖音中的政务短视频信息系统自然而然也遵循着自组织逻辑。
二、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自组织演化表现
信息传播的过程主要受到信息主体、信息客体以及信息环境等构成要素的影响。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生态系统,其发展过程始终遵循着“自组织”规律。
(一)主体构成要素从上下级传收关系转向合作适应性关系
人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信息生态学的关键性因素。信息人可以划分为信息生产者、组织者、传播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这五个角色。⑤参与主体也不断增多,各主体间的分工不断细化,具有异质性的参与主体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适应,系统主体构成要素的交互关系开始演化。
2018年3月,“共青团中央”作为首个官方账号入驻抖音平台,至2018年底,共有“国资小新”“健康中国”“航小天”等12个中央级官方账号活跃在抖音平台上,而地方级抖音官方账号活跃度并不明显。受软件普及率以及移动设备使用率的影响,这些账号在当时的活跃度以及用户关注量远不如今天。由于处在探索初期,抖音政务信息的发布继续沿用了“两微一端”的发布模式,政府与公众之间呈现“供给—反馈”这一简单的信息交互模式。
正如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所说:“对人们交往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物质场地本身,而是信息流动的模式。”⑥随着公众政治参与热情的高涨以及交互需求的提高,政府渐渐不再是政务短视频唯一的信息传播者。公众从政务信息传播的被动受众角色向主动参与信息化生产的角色转变,主体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也不再固定。在政府与公众互动的过程中,公众既是信息生产者又是信息传播者,政府亦如此(见图1)。
图1 抖音政务信息生态系统主体要素交互关系示意图
政府与公众在信息系统中“输出—输入”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政府中心导向逐渐演变为用户中心导向。国务院在2018年12月发布的《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认真做好公众留言审看发布、处理反馈工作,回复留言要依法依规、态度诚恳、严谨周到,杜绝答非所问、空洞说教、生硬冷漠。”⑦面对各类热点事件,公众可以利用平台主动提出信息获取诉求以及反馈信息获取后的建议,对于这些反馈信息政府必须予以积极回应,并实时反馈给公众。例如政务抖音号“教育小微”在教师节发起了“我给老师比个心”的话题,号召网友通过时下流行的手指舞等形式表达对老师们的祝福,该话题在发布后的三天随即有26万的相关视频发布,总播放量近14亿。⑧政府与公众、媒体作为参与主体处在平等的生态位上,主体间关系从单纯的“政务信息传达—政务信息接受”的上下级传收关系,变成了“政府信息编码—用户信息解码、再编码—政府信息解码、二次编码”的合作适应性交互关系。
因此,政府与公众同时作为抖音政务短视频的参与主体,都在不断学习、适应抖音复杂的网络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呈现出异质性。个体间的“适应性”与“异质性”使得自组织群体在“和而不同”的氛围中创造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价值效果。⑨
(二)客体构成要素从简单内容形式转为复杂多元化模式
客体要素即信息本身。政务抖音的初衷就是拓展政务新媒体矩阵,及时进行舆论引导、传递政务信息。与“两微一端”的运作模式不同,政务短视频利用其特有的视觉及听觉上的优势,打破了传统的叙事逻辑,可以有更多的呈现方式。但是,由于政务短视频传达的信息本身具有一定的政治性、严肃性及公共性,政务短视频在抖音平台兴起之初,大部分官方账号的内容发布依旧是简单的政策宣传及相关政务信息通报又或是简单的新闻视频剪辑。这就与平台的社交属性及运行规律存在冲突,不论是传播品质还是传播深度都缺乏垂直深耕以及专业向度。“马太效应”的出现,使用户流量开始向头部账号集中,不少政务官方的抖音账号逐渐成为“僵尸”账号。在这样优胜劣汰的生态环境下,账号运营人员也需要不断探寻新的内容形式,紧跟热点,将政务短视频的信息内容进行不断细分和优化。
首先,在运营模式方面,大部分政府抖音账号都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朝着精准化、本土化、专题化、系列化的运营方向发展。例如粉丝突破千万的“四平警事”,为了进行普法宣传,2019年起开始制作“电信诈骗”“扫黑除恶”等系列专题。为了加强视频趣味性,甚至通过官民互动表演的方式呈现内容,深入浅出地传播相关知识。拥有两千多万粉丝的“中国军网”,制作了“新兵小刘”系列专题,以连续剧的形式记录我国军人生活的点滴,满足了公众对军旅生活的好奇心。
其次,在创作形式方面,“音乐+文案”的组合模式不断被拓展,形成了视听式、沉浸式、互动式等多维度组合创作模式,信息呈现方式紧贴时下热点,利用“流行音乐+热门事件”的组合方式加快了视频的更新频率,提高了账号的曝光度。例如“平安北京”利用热点事件“北京双井男子殴打他人”加上当时热门音乐《我们不一样》的组合形式,制作了一条警方办案的短视频,获得了20万次的点赞。
再次,在内容选择方面,短视频作为一种包容度极高的信息载体,给信息生产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政务短视频信息内容的演化过程中,政府工作报告、政务信息宣传等不再是政务短视频内容选择的重点,与法律普及、知识教育、价值传递等相关的内容已逐渐成为各政务信息生产者的首选,政务短视频的传播重点开始从政务宣传向政务服务、价值观传递等多方向转移。
由此可见,在抖音的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内,客体要素通过演化从一个重心变为多个重心,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发展。不同信息内容针对不同圈层的信息消费者,每一个客体信息都与不同的信息主体进行着信息交换。随着信息客体种类的增多,系统中逐渐形成了以某一类信息客体为中心的多个信息群落,每一个信息群落作为信息主体间相互交流的介质,将整个信息生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张复杂的交互关系网,并在信息客体多样化的过程中不断扩大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边界,系统从简单结构演化成复杂结构。
(三)环境构成要素从局部摸索试探走向整体优化完善
信息生态环境是除信息主体以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信息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类。外部环境主要由经济、社会以及法律等要素构成;内部环境主要由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文化等要素构成。这些构成要素在政务抖音兴起之初,便不断试探对其产生的影响,例如算法技术的融入程度、法律法规的制定原则等等,随着系统生态的不断成熟,这些环境因素也在不断优化。
首先,技术要素承载力不断提升。技术的承载力主要体现为现有信息技术的能力限度。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带动了抖音各方面性能的优化,字节跳动团队在《字节跳动技术团队年度TOP10技术干货,陪你度过不平的2020》一文中,总结了2020年该公司对旗下产品的部分优化经验,其中就包括对抖音ios和Android系统性能的优化、抖音包大小的优化、资源的优化等。信息传送的速度、距离以及介质都相应地得到了优化,低时延、超高清等技术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在吸入大量用户的同时增强了用户粘度;用户画像与大数据推送技术更加精准、全面,高效率地满足了信息主体的不同需求;信息技术对个体身份及时间空间的解构,不断扩大主体间的交流空间,并不断模糊系统的边界范围。
其次,圈层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以“饭圈”为首的不同文化圈层的涌现以及影响力的扩大,对政务短视频的信息内容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挑战。信息生产者为了满足不同圈层信息消费者的需求,获得更多粉丝的关注,需要不断扩充信息内容,而这样高频率的信息输送非常容易产出“爆款”,虽然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重复、信息过载等现象,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务抖音号的曝光度。
再次,网管制度约束力不断增强。政务短视频的出现在为公众提供政治参与机会的同时,对网络信息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等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系统内部的生态运转机制不断完善,参与主体在不断适应新政策的要求中随时调整信息客体的内容形式,这些规定的树立无形中为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围起了一道把关之墙。
综上所述,内外部环境的演化在增强政务短视频信息系统承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收缩其边界。抖音政务短视频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技术、市场、资本、各个文化圈层的流入为其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系统各方面的承载力也因此在不断提高,但同时,媒介平台的推送规则、法律法规的约束等,也使得该信息生态系统逐渐成为一个充满竞争的、远离平衡的、有序的复杂适应性自组织生态系统。
三、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演化原理
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政务短视频的发展经历了从混沌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自组织演化有其基本规律。
(一)开放性与非平衡性: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基本条件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在外界条件达到一定的阈值时,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上、空间上或是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因此,“开放性”与“非平衡性”是一个系统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基础。事实上,对于依托抖音平台而发展起来的政务类短视频而言,其生态系统的存在与演化同样具有这两大特性。
一方面,开放性为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提供了可行性。开放性则意味着系统与外部环境有物质、能量或者信息交换。传统的政府官方网站就是一个相对单向的、封闭的政务信息系统,政务工作人员作为主要参与主体,对政务信息的发布享有绝对的主导权,整个系统几乎不会受到流量、资本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政务抖音则不同,短视频依托抖音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中的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是一个天然的开放性系统。流量、技术、市场规则等内外部环境因素纷纷涌入并为政务抖音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优质的政务短视频输出可以吸引更多的粉丝,而粉丝关注量越多,抖音中政务类账号的曝光度越高,系统生态也越有活力。相反,没有技术、流量加持的政务短视频内容则很容易被其他类型的短视频覆盖,甚至一些用户主动选择不再关注此类信息或者账号。当然,抖音开放的体系架构以及内容输出渠道为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带来更多信息交换空间,但同时也对系统生产的信息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同形式的政务信息内容才能吸引不同圈层的关注者,吸引到外部流量的输送才能为政务账号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各大政务抖音号开始逐渐热衷于使用热门音乐、热门话题、热门模板以期输出“爆款”内容,例如丁真网络走红后,“四川观察”“四川文旅”“甘孜文旅”等不同的官方抖音账号纷纷制作了多条与丁真有关的短视频,有的视频点赞量高达60多万。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四川,全国其他省市的文旅抖音号也都纷纷蹭起了这一热度。抖音政务短视频开放的系统特性促使政务信息的传播内容实现颠覆式重构,同时信息交换方式的开放性也为系统生态带来了无限生机。
另一方面,非平衡性为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提供了可能性。“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向着有秩序、有组织且多功能的方向进化。正如哈肯所说“结构永远在形成、消失、竞争、协作或组成更大的结构”。抖音平台的社交性、娱乐性与政务信息的严肃性、政治性,决定了平台内的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其本身就具有不平衡性。政府部门牢牢掌握着政务信息的内容优势,但是由于政务短视频的发布需要借力抖音这一社交型平台,这就出现了政府掌握发布主动权以及公众掌握选择性观看主动权的主体间交互关系。简单来说,政务部门要想迅速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发布的信息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那么吸引忠实的粉丝就是账号运营的必修课。而过分追求娱乐性,迎合公众又会使政务短视频丢掉本真。另外,抖音中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参与主体虽然在主观上有了交互的需求,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却产生了不容回避的落差,例如政务抖音兴起初期,部分账号评论区只有网友的留言,没有官方回复;官方发布有关热点时间舆情信息后,部分水军不顾真相乱带节奏等。这些落差的产生,使得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总是在平衡与不平衡中发生变化。
(二)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役使规律: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核心动力
哈肯认为,复杂系统的结构是按照某种内在的自动机制而自组织起来的,自组织系统的形成及演化总是因应着序参量及其役使规律,这一动力机制是系统自组织赖以进行的自然规律。系统序参量是用来表示系统特征和行为性质的变量,主要包含控制参量(外部变量)和状态参量(内部变量),这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制约着系统的运动发展。协同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序参量,则是属于状态参量,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物质形式,也可以是一种现象、心理和社会形态等。同时,凌复华教授还提到,在翻译《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一书时,哈肯教授曾向他明确表达,他有意识地利用了“序参量”一词的两义性,协同学的基本原理是“支配原理”,序参量迫使其他因素和状态纳入它的轨道。在自组织理论中,核心序参量是具有“革命性”的,系统的改变总是从它开始,而它的变化又总是支配着其他子系统的变化。
纵观政务抖音的发展历程,从按部就班的政务信息公布到分区域、分版块、分系列的政务信息沉浸式展示,从新闻视频裁剪、拼接到视听兼具的多元化画面的展示,从2018年初为数不多的几个头部账号到2020年底2万多官方账号的注册以及大批地方账号的高度活跃,从政务人员兼顾编辑政务短视频到专门专业技术人员运营政务短视频账号等等,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政务抖音传播内容、传播者数量、传播效果等全方位的革新,这些变化也随之带来了平台内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结构的重构。
科技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呈指数型增长。在智媒体时代,数字化技术对于抖音政务短视频的生产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支配各个因素的核心动力因子,因此,数字化技术这一序参量显然就是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序参量。
那么已知核心序参量以后,该序参量又是如何推动抖音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运作的呢?根据协同学理论,序参量的支配作用是通过其役使规律完成的。就抖音平台而言,在政务类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这一序参量因为技术赋能而具有意义。
首先,技术赋能平台,为抖音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能量”供给。在抖音前期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就已经打通了其与“今日头条”的内容导流,并移植了“头条”的算法推荐技术。后期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对抖音平台的资源、内存、算法等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在丰富大众使用体验感的同时,也对平台内的政务信息资源不断进行匹配、叠加和重组,持续大量的曝光与引流为不少官方抖音账号提供了更多的流量来源,增加了系统的生命值。
其次,技术赋能内容为抖音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形式创新提供了多种选择。例如,A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为警务、法务等类别的短视频内容创作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来越多的抖音热门模板、音乐、剪辑手法等被运用于政务短视频,这也预示着技术赋能为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传播范式。数字化技术不仅仅拓宽了时空维度,同时还搭建了一个新的信息交互渠道,政务信息的传播范式不再拘泥于政策宣传,经过不断的摸索,传播正能量、树立政府形象逐渐成为了政务抖音新的传播范式。公众被真正激活并赋予了新的使命,从信息接受者变为了信息“产销者”。政务短视频信息系统从一个简单的宣传系统转而变为一种拉近官民距离的媒介化渠道。可见,即便政务短视频最初是由政府主导推出的具有政治性目的的文化产品,整个信息生态系统看似与“自组织”的概念相矛盾。但事实上,为了适应抖音社交化、媒介化的环境,政府不得不进一步拓宽政务新媒体渠道,而政务短视频的产生及发展正是在核心序参量“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役使规律下被推动的。因此,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符合“自组织”演化逻辑,而“数字化技术”则是其演化的核心动力。
(三)协同与竞争:系统自组织演化的主要逻辑
抖音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复杂适应性的生态系统,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内部各因子之间也必然存在着这样的“竞合”关系,而这一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正是该信息生态系统得以演化的动力逻辑。
一方面,信息参与主体与系统外部生态环境的“竞争—协同”推进了系统生态的更新迭代。抖音的开放性使得平台运营必然会受到资本及市场竞争的影响,碎片化的内容营销策略及大数据推送就是对“流量至上”的市场逻辑的回应。数据监测系统可以对每一个政务抖音账号的数据进行检测,并分别以天、周、月、年为单位进行各项数据的排名,例如公、检、法等机关单位每月都会公开排名前20政务抖音号的视频量、播放量、点赞量以及端政指数等,这一方式无疑将各个政务抖音号都放置在了“竞争”的环境下。不仅如此,政务类短视频除了要与自身竞争外,还需要与其他各个类型的抖音账号进行竞争,尽力争取粉丝、曝光度、大数据推送等等。可以说,政务类短视频想要在抖音平台获得生存空间,信息生产者就必须适应大数据环境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不断进行信息内容创新,与自身、其他信息生产者“同台竞争”。这样,多样化的政务内容及政务场景层出不穷,营销式传播、碎片化传播逐渐成为政务短视频新的传播方式。同时,各信息生产者与系统生态环境之间又是相互依存、彼此协同的。官方的进驻不仅为抖音带来了权威性、影响力和关注度,也为其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流量。例如一些地方政务抖音号通过短视频获得一定数量粉丝后也会进行“直播带货”,为当地农副产品等资源进行推广助力。官方进驻直播间不仅为产品的销量带来了保障,更为抖音带来了大量的资源和流量,而这些资源同样也会作为能量反馈到各个政务账号。这样,信息生产者在与抖音外部环境的协同竞争中获得了“共谋”的力量。
另一方面,参与主体内部之间的“竞争—协同”关系推动了系统生态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就主体要素而言,政府部门作为政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肩负着政务公开、舆论引导的职责。与此同时,抖音的社交功能为政府与公众构筑政治参与的共同话语空间,政府与公众同时作为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而存在。在抖音这一传播场景中,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的信息传播机制,共同主导着信息内容的发展。为了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各个政务抖音号都会密切关注公众的点赞、评论、转发等情况,通过数据监测实时获取信息传达效果,并通过设置热点事件话题来拓展视频内容,以此保持账号的曝光度,政府在与公众的互动中逐渐“去身份化”。而当“官方消息”不能满足个人需求时,部分用户转而成为信息传播者以发泄情绪,更有甚者试图制造不实言论吸引官方注意。用户话语权的提高也增加了谣言传播的几率,为了维持系统生态的稳定,就需要网络信息监管部门、抖音官方审核人员等扮演信息分解者的角色,对每一个政务信息的参与者、政务信息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合理约束。自2016年抖音成立以来,官方已颁布了关于版权、直播、言论等多种相关规定和条例,有关政府部门也针对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及用户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受到法律法规约束的网民可以各抒己见,但不造谣生事、传播谣言、煽动情绪是底线。就此,官方与公众之间同时作为信息参与主体,也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形成了“竞争—协同”的适应性关系,各信息主体因子在竞争中不断适应彼此,找到信息交互的最佳状态,以此推进系统生态在不断进化中平稳运行。
综上所述,在抖音平台内,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演化是建立在“耗散性”与“协同性”规则之上的自组织运动。在以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役使规律为核心动力的推动下,大量具有自适应性与异质性的信息主体在开放且非平衡的系统中,以交互、协作、竞争作为系统演化的动力逻辑,实现了平台内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演化。当然,抖音仅仅是众多短视频平台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些平台具有异质性也具有同一性。事实上,他们都是当前数字化社交时代的表征,依托着各平台逐渐演化发展的政务短视频也正是对这个时代的回应,因此“耗散性”与“协同性”对其他平台内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演化原理的解释同样具有普遍性意义。
四、研究启示
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在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中不断迭代与突围,“自组织”既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也是其发展逻辑,这一演化原理不仅为政务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解析,也为改善政务短视频的发展生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优化政务短视频信息主体生态位,促进协同演化,强化主体间的共生关系
根据前文分析,在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中,每一个信息主体都有自己的生态位。而事实上,系统在“平衡—非平衡—平衡”的演化过程中,时常出现生态位重叠的现象。例如公众在接受政务短视频时是信息消费者,但通过评论、点赞、弹幕等发表观点时就站在了信息生产者的生态位上。当信息生态位重叠时,每一个信息主体就会处在竞争关系中。但是,这种竞争关系在促进系统运转的同时,也会因为过度竞争而带来信息错位、信息过载以及信息缺失等不良生态情况,并引发舆情,滋生社会恐慌情绪。要优化信息主体生态位,防止出现因过度竞争而导致的系统“非平衡”状态,信息主体须采取协同演化策略,在竞争与合作中强化彼此间的共生关系,保持在重叠的生态位上合理竞争的状态,从而保持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的良性运转。
“共生”(symbiosis)即不同种属以不同的利益关系生活在一起,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De Bary)于1879提出。共生关系旨在强调主体间互利优化、共同进化的命运关系。在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信息主体逐渐从对立话语转化为基于主体性的身份共在话语,形成共生关系,即“我”与“他者”共同在场,并以各自不同的利益共同主导政务信息的传播。当各参与主体逐渐形成“编码—解码、再编码—解码”的合作适应性关系时,整个生态系统也将逐渐回到平衡状态。因此,在信息生态位重叠的情况下强化主体间的共生关系,既可以让政府与公众在信息传播中精确定位自己的生态位,并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政务信息互通,将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最优化;同时也可以避免同一生态位上不同信息主体的过度竞争,减少舆情危机的出现,提高政务信息的传播效率,从而保证系统生态更平稳运行。
(二)合理利用系统的开放性,提升信息质量,适时调整信息生态系统的边界
政务短视频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寻找合适的定位,从追求信息数量转向追求信息品质,适度压缩系统边界,进而完成生态系统的蜕变。
第一,信息生产者要抓住政务要点,回归政务初心。公众与政府在政务短视频的传播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交互关系,彼此的交互促使整个政务短视频系统生态不断进行拓展与更新。为了增强用户粘性,具有公共属性的政务短视频在将用户“卷入”后,更须注意回归本位和初衷。近年来,在资本注入平台的运营背景下,政务短视频圈内生态系统的不断演化,使政务短视频运营出现了盲目跟风商业自媒体的现象,“流量至上”的市场逻辑对政务短视频的内容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不少政务账号成为了形式主义的秀场,发布的内容日渐泛娱乐化、通俗化,以致与其初衷相去甚远。长此以往,政务账号即便拥有众多粉丝关注,用户粘性也不会增涨。因此,政务短视频应当回归初心,切切实实抓住政务服务的重点,真正成为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渠道和桥梁。
第二,信息生产者要提高内容质量,打造精品视频。技术作为政务短视频这一生态系统不断演化的核心动力,对创作者和运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地将“+技术”转变为“技术+”,是未来打造高质量政务短视频信息平台的重要突破口。“短小精悍+片段式配乐”的形式有利于促成政务短视频成为“爆款”,但是碎片化的内容营销策略并没有解决政务短视频形式亟待创新的问题,同类型的视频反复出现,反而会加速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要提高政务短视频信息内容质量,应将AR、5G等先进技术进一步融入短视频内容的制作中,如模拟抓捕、庭审、新闻发布会等现场,将复杂的事情和信息进行简洁直观地呈现。同时,还要注重政务短视频的“本土化”场景表达,避免自说自话的无效宣传;努力凸显新媒体政务的本地特色,打造政务短视频精品,避免政务短视频信息生态系统因无明确定位而导致的无限制边界拓展。
(三)优化生态系统的信息链,搭建交互桥梁,提高系统信息传播的效力
开放的系统以及能量的相互传递是政务短视频生态系统得以存续的基本条件。而信息在流转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出现失真、过载、重复等现象,因此,系统内信息链的优化可以提高政务信息的流转速率,使政务短视频在有限的信息生态空间实现高效传播。
首先,要注重打造政务新媒体矩阵,推动各平台的协同发展,搭建好官民沟通的桥梁。目前,“两微”平台已经打通了短视频分享渠道。一方面,用户在视频分享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政务信息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了政务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不同平台的政务短视频账号进行内容发布,为公众互动和账号引流提供了空间。同时,不同平台之间的信息互动和分享,多平台的协同发展,可以不断完善官民沟通的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其次,账号运营者要加强对公众言论的分析,并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通过双向的交互行为增强用户粘性,提高沟通效率,从而充分发挥政务短视频的舆情管理和舆论引导效能。
注释:
① 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② G.Nicolis,I.Prigogine.Self-OrganizationinNon-equilibriumSystem,fromDissipativeStructurestoOrderThroughFluctuations.New York:Wiley.1977.p.60.
⑥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12/27/content_5352666.htm,2018年12月27日。
⑧ 章震、尹子伊:《政务抖音号的情感传播研究——以13家中央级单位政务抖音号为例》,《新闻界》,2019年第9期,第65页。
⑨ 喻国明、马慧:《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利范式:“关系赋权”——连接一切场景下的社会关系的重组与权利格局的变迁》,《国际新闻界》,2016年第10期,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