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重构的《项目管理》课程教改研究
2021-03-03崔林林崔伟伟崔卫丽
崔林林 李 斌 崔伟伟 崔卫丽 原 方
(1.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2.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传媒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5;3.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高度发展,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针对高校而言,我国大多高校已经开始较大幅度地进行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项目活动的管理方法和基本规律的学科。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1],是高等院校企业管理、工业工程以及会计等诸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当前信息获取的手段和方式较以往而言,更加的丰富和便捷,《项目管理》这门课程现有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相对显得较为落后,不能积极地应对新情况,亦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新知识新理论的诉求。对《项目管理》这门课程进行基于模型重构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世界500强公司经典项目管理案例的引入,课前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翻转课堂+案例模型重构的形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的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善于解决问题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一、《项目管理》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项目管理》这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2],以中原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为例,根据该专业最新的培养方案,学生将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学习此课程。由于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面临考研和找工作的双重选择及压力,且该课程之前的教学模式较为僵化,不能引用最新的案例以佐证相应的知识点,使得学生缺乏对本专业课程清晰的认识,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这门专业必修课程的重要性。目前《项目管理》这门课往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时下热点管理问题不能够进行及时更新,教师通常采用某一两本经典教科书为基础进行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而学生由于缺乏针对相关热点问题的比对研究,则会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逐渐产生消极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继而导致专业课不能够被较好地认知。上述因素可能会导致大部分学生针对《项目管理》这门课不能够付出最大的主观积极性,从而反向影响学生的就业技能及考研能力。由此可见,《项目管理》的这门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工作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于模型重构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热点问题和案例的合理选用
热点问题和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这门课重点章节知识点的实际授课效果。因此,教师在选用热点问题和案例的时候,需要进行认真的甄别。有些热点问题和案例虽然时效性较强,但与课程的知识并不能足够相关或匹配,则这类案例是不建议采用的。在此,一方面,热点问题以时下学生最为关心的公司或组织为对象,搜集近几年某些典型公司或组织的公开资料,选定某一个项目管理的方向,组织学生进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结果比较;另一方面,以教研室教师日常搜集的“世界500强经营管理案例”作为《项目管理》课程的常备基础热点案例,以供师生间探讨相关管理模式的优劣。
(二)“模型重构”分析
在选用合适的热点问题及交互性案例之后,根据《项目管理》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分析当前案例是否需要进行项目管理“模型重构”,采用单个学生或小组形式(3—5名学生构成一个小组)进行热点问题或案例的系统模型重构分析。这里的“模型重构”指以学生选择的某公司成功或失败案例为基础,重新构建一个新的类似的公司作为探讨对象,结合教师给定的竞争环境、成本情况、人员配置等因素,分析新公司将来预计的经营管理状况,最后给出一个合理的案例分析报告。下面针对是小组研讨和单个学生PPT问询的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小组研讨的形式
采用学生小组的形式来对所选用的公司案例进行分析。在进行课程的第一节课时,将整个班级学生划分为n个小组,小组一般由3—5位学生构成。其中组内的任务分配模式为:1—2位学生负责重构案例的模型搭建,1—2位学生负责整理相关资料(包括所选用热点案例的资料以及相关论文著作),1—2位学生负责新的竞争环境下模型的评判标准制定工作,最后从中选择1名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考核答辩的形式主要采用PPT问询的方式进行交互式探讨。项目负责人采用PPT的形式对当前的模型重构及相关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其他组外学生和教师将负责对该模型的具体情况进行问询。
2.单个学生PPT问询的形式
采用单个学生的形式分析所选应用的公司案例。当前情况下,该学生将独自负责对案例的资料收集及分析工作,以课堂讲授过的项目管理管理经典知识点为基础,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分析热点公司案例中项目管理成功和失败的具体原因,最后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与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沟通。这里,沟通的形式既可以采用PPT问询的方式,也可采用“头脑风暴法”[3]“目标管理法”[4]“德尔菲法”[5]“滚动计划法”[6]等方法,并以个体中心式的会议形式进行。
“模型重构”强调以热点问题或公司案例作为改造中心和对象,给定新的成本、技术、管理、人员等因素设定作为边界条件加以限定,以新公司的需求和顾客满意度为目标,对当前问题或公司进行重新审定及彻底的再设计,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搜集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自身实现项目管理的职能诉求和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项目管理的课程改革内容,除了进行热点案例的模型重构探讨外,也可以将案例的相关公司资料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例如,以“BAT”(作为热点案例进行模型重构分析探讨的时候,通过搜集三个公司的近期的相关资料,分析2018年[7]和2019年[8]中国上市企业市值排名100强的名单,比较中国传统的IT巨头“BAT”的市值,见表1。
表1 2018年和2019年BAT市值(单位/亿元)
这里主要侧重中“BAT”公司的年终市值作为课程的分析对象,以课程中的“项目管理环境和企业战略”的知识点作为主要应用工具,让学生展开小组或单个成员的分析。由表1可知,以往齐名“BAT”的B公司,其市值现如今已经不及另外二者的零头,且具有同比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在2019年而T公司的市值出现落后于A公司的现象。将“BAT”三者在2018年到2019年市值的变化情况告知学生,让学生自行或分组讨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以及外来这三者应该改善的地方。以“我向BAT提建议”为题目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模型重构作业,利用《项目管理》课程章节的某些知识点以及自行搜索的资料来完成该案例项目模型构建。
由于涉及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热门公司和热点问题,单个学生和学生小组将在下次问询前会收集大量的资料,并为各自的论点和论据做充分的准备,课堂讨论气氛非常热烈,每个小组和学生都相应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例如学生在评价项目风险的时候,提出与当前问题相关的项目统计法、风险值法、决策树法、蒙特卡洛法、专家判断发等),达到以模型重构为基础的《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目的。
三、结语
针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强的特点,传统是的授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课程建设的需要。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重构的《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研究,实际课程的授课效果证明通过模型重构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对热点案例的模型重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了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和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课程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