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现实态度
——以上海市海湾三校为例

2021-03-03袁王骏顾文卿李彦儒张艺贝朱佳文张娓娓

山西青年 2021年3期
关键词:受调查者高校学生劳动

袁王骏 顾文卿 李彦儒 张艺贝 朱佳文 张娓娓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一、当代高校学生对于开展劳动教育态度的基本现状

本研究通过调研对上海市海湾三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辅导员、家长进行采访,通过学生正面反馈和家长老师侧面了解两个角度,了解高校学生对于开展劳动教育态度现状。调查问卷针对本次课题,以上海市海湾三校学生为主体采访对象,通过了解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参加劳动教育的情况、对于劳动教育的态度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高校学生对于开展劳动教育态度现状。本次学生问卷共收集271份,其中有效问卷271份,本次调查分布平均,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具有研究性。

(一)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

在调研中的271人,超过九成的受调查者认为志愿者服务属于劳动教育范畴,说明当代大学生认为劳动教育是在不求回报的基础上,通过奉献自己的劳动使得他人或自己得到更多益处的一种教育形式。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认为毕业实习和挂职锻炼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认为劳动教育是与自己未来的劳动就业密切相关的教育形式。此外将近三分之二的受调查者表示打扫家务也是劳动教育的一种,从中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认为体力劳动亦是劳动教育的一种形式。

超过95%的受调查者认为劳动教育开展十分有必要,绝大多数人认为劳动教育能够帮助我们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的美好。但也有5%的受调查者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没有必要,他们有的认为“浪费时间,没什么劳动必要”“劳动教育没用”,认为劳动教育在当下的大学生活中是无用的。

在“你认为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能起什么作用?”一问题中,超过五分之四的受调查者认为劳动教育“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说明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劳动教育对于未来的职业劳动有很好的意识培养效果,能很好地促进青年形成“多劳多得”的观点,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对劳动的教育性有正确的认识。更有86%的受调查者表示劳动教育“有助于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劳动中,当代青年正在逐步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的优良品德,传承中华优秀的教育品德。此外还有83%的受调查者觉得劳动教育“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青年的成长时期,有助于青年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并通过体验的方式在日积月累的劳动中不断成长,并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体比例,见表1。

表1 “你认为劳动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能起什么作用?”

可见,广大学生群体都认可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肯定其可以带来的积极效果。

(二)参加劳动教育的情况

在271人中,超过80%的受调查者虽在高校开展过劳动教育活动,而仅有17%的受调查者表示没有开展过劳动教育。对于表示开展过相关劳动教育的受调查者进一步分析后得知,他们参加劳动教育相关活动的频率多集中于“一月一次”,而对于表示自己参加劳动教育一周2次以上的受调研者仅有43位占据调研人数的19%。对此,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频率相较预期有所降低,不愿劳动、不想劳动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其中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想法也屡见不鲜。

(三)对于劳动教育的态度

通过询问受调查者,可以得知受调查者及其身边的朋友绝大部分认为“积极参与劳动教育,为自己以后参加劳动获取经验”,与此同时,也有超过三成的受调查者及其身边的同学仅仅“根据学校要求参加劳动教育,应付学校所要求的部分指标”,此外还有3%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不愿参与劳动教育,认为劳动教育是形式主义”。[1]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愿意通过劳动教育,丰富自己的劳动技能,提高自己的劳动意识。

二、目前高校学生对于开展劳动教育的态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参加理论性的劳动教育活动意愿不强

当代大学生对于劳动教育普遍都持积极态度,但是在调查中,可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更远参加实践性劳动,如职业体验、挂职锻炼等教育形式,不愿进行相关的理论性劳动,如劳动讲座等。大学生更愿意通过实践,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自己的劳动水平,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大学生通过实践性劳动,能从中收获劳动的乐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而对于理论性的劳动教育,相对于实践性教育课程而言,其周期较长、见效较慢大学生普遍认为此种形式相对枯燥乏味,与在校学习中的专业课程并无区别,因此不愿参与。

(二)参加公益性的劳动教育活动意愿不强

当代大学生更愿意参加收益性的劳动教育活动,通过劳动获得一定的劳动收入,而对于公益性劳动教育不愿参与,在调查中,“没钱不是浪费时间”也曾出现在对于劳动教育的意见之中。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经济情况和学业压力的影响,希望通过劳动教育的相关活动,增加自己的兼职渠道,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进而更乐意参与收益性的劳动教育活动。

(三)参加连续型的劳动教育活动意愿不强

当代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参加时间跨度较长的连续型活动,仅仅愿意参加单一的、时间跨度较短的劳动教育。大学生所受的劳动教育通常以学校为主办单位,随着自己的升学,劳动教育形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连续型的劳动教育也被迫中断。在我们采访的辅导员中,多数辅导员也表示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连续型不够强,学生体验感也比较差,学生普遍希望能够参加长期的劳动项目。

(四)参加体力型劳动的教育活动意愿不强

根据调查和采访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更愿意参加智力型劳动,而非体力型劳动。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父母都曾经在教育孩子时表示体力劳动毫无用处,并在家中不会让孩子从事相关的体力劳动。绝大多数家长害怕家务体力型劳动占据孩子学习时间,害怕孩子体力无法承受家务劳动,或是害怕孩子做不好给自己添麻烦。根据问卷调查,也不难发现,绝大部分调查者更偏向从事智力型劳动,不愿帮家里打扫卫生已成为普遍现象。

三、针对现有高校学生对开展劳动教育态度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劳动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自我劳动教育意识淡薄,认为劳动教育可有可无,对自己的帮助并不大;也有的大学生认为劳动教育是一种形式教育,仅仅需要走过场。部分大学生认为不劳而获最光荣;也有的学生认为劳动不是自己现阶段应该所做的事情。绝大部分大学生因为自身原因,视劳动为不必要的活动。

(二)家庭劳动教育缺失

现在许多家长都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不愿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等基本的劳动教育活动。对于大部分的“00后”来说,衣食住行都有父母和爷爷奶奶包办,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已经成为常态。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分宠爱使得孩子缺乏劳动能力和对于劳动的正确认识。[2]

四、对改变高校学生对于劳动教育态度的措施及建议

(一)强化社会劳动渗透性,增强劳动教育归属感

社会各界应该引导当代青年积极参加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正确劳动观念,利用传统传媒方式,通过电视、广播等,讲述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唤起社会与高校的教育意识;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兴传媒方式,了解身边人的劳动故事,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通过上述传媒宣传,提高社会整体对于劳动教育的关注度,形成正确的劳动思潮,并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可以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工作如挂职锻炼、爱心暑托班等公益项目,为各阶段学生提供劳动教育的平台,更是学生能就近参加各种丰富的劳动教育,增强劳动教育的丰富度。各类事企业单位可以为各阶段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工作职位、工作场地,拓宽学生劳动教育类型,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

(二)增强高校学习教育性,丰富劳动教育获得感

大学期间是青年形成劳动观的重要时期,学校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理论性课程,通过开展讲座、宣讲等方式,讲解劳动教育的意义,让高校学生更好意识到劳动教育能够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丰富自己的劳动经验;将劳动教育融入至日常思政教育课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以劳动为荣的正确劳动观,促使自己劳动价值观更好地与自己未来的劳动体验相融合。[3]高校的劳动教育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为目的,在大学生即将形成世界观框架的良好时机,让大学生体验到劳动所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安定感、实现感和幸福感,为社会培养更多热爱劳动的公民,提升国民的劳动素质,再创国民的劳动奉献精神。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展劳动教育的活动方式也多种多样,高校可以利用新兴网络平台开展相关劳动教育活动。通过打卡平台,形成高校劳动打卡圈,在打卡圈中体验身边同学劳动的快乐,分享自己劳动的所感所思,增强劳动获得感。通过线上知识竞赛活动,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更好进步。对于疫情后时代,我们更需要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相关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实施,更好地丰富劳动教育学习方式,提高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和可实践性。

总之,针对今后劳动教育,各高校依然重任在肩,需要继续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受调查者高校学生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状况调查
47.18%受调查者表示不休带薪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