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青春底色 厚植家国情怀”教学实施报告
2021-03-03黄对娥
黄对娥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一、教学整体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提炼“教学专题”,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教学指南》的要求,结合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要求,遵循教材逻辑、依据教学基本要求,把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已形成了“时代之托、人生之思、青春之歌、理想之光、强国之魂、家国情怀”等14个教学专题,本次参赛内容为专题四理想之光、专题五强国之魂、专题六家国情怀。
参赛内容为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的第二章、第三章。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关于中国精神的弘扬,是对第二章关于理想信念问题(中国梦)的承接;同时,也为下面关于如何厚植爱国情怀专题做好理论铺垫和教学准备,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教学任务。因此,弘扬中国精神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2.学情分析
综合分析学生学情,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本次教学采用SWOT模型分析本专业学生情况。如图1所示。采用所罗门学习风格调查问卷,综合分析学生学情。根据风电运维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分析(惯死记硬背、喜欢视觉型学习材料、按顺序学习),开展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即时了解该阶段学生课堂表现和心理状况,随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另外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采取能力均衡和强弱协同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图1 采用SWOT模型分析本专业学生情况
3.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构建了专题教学目标体系,明确了教学重点、难点、广度和深度。
(二)建构“三理贯通”[1]的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坚持学理支持政理、知识输送价值、故事激发情感为原则,教学内容设计由政理阐释、学理解释、事理解析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体现三理(政理、学理、事理)贯通。以“三理贯通”为主线,将“三理贯通”体现于课前备课、课堂讲授、学生讨论、课后实践全过程,在推进“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性、实效性中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学生获得感。同心战“疫”看中国精神-视频2为例,阐释“三理贯通”教学模式。
(三)采用“问题探究型”教学策略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采用问题探究型教学策略,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设计教学,以“成果为导向”理念组织教学,以“智慧教学五步法”开展教学。
(四)实施“智慧五步”[2]教学方法
智慧五步教学法对应赫尔巴特学派五段式教学法,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以“致敬伟大的祖国——担当报国行”教学为例,展示智慧五步教学法。
课前:课前预习。预习网络课程做忠诚的爱国者的要求。
课中:智慧五步教学法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测一测、说一说、讲一讲、做一做、思一思。
第一步,发放测试题,测一测。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和课前预习情况,对应赫尔巴特学派教学法的“预备”环节,唤起学生原有的相关观念和引起学生注意。有效解决预习效果差问题。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实践方式以及爱国需要主义的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步,借助学习通平台,说一说。学生说预习中存在问题及学习需求,学生回答主观问题,通过表述,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主题讨论,对应赫尔巴特学派教学法的“比较”环节,使学生的新旧知识产生联系。有效解决学生抬头率低、参与度低的问题。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胸怀爱国之情、锤炼爱国之志、实践爱国之行,主动肩负爱国使命担当、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抵制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错误言行。
第三步,把握学况,讲一讲。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教学重难点,对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学生讲解可以实现知识的外化,提高能力,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和不足。对应赫尔巴特学派的“总结”环节,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有效解决学生重难点把握不准的问题。教师重点讲解,报国行要把握的四个方面:坚定制度自信,永跟党走,明确报国行的方向;做到勤学奋斗、增长才干,担当报国行的责任;能够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精神,把握报国行的高度;立足民族、面向世界,把握报国行的情怀。
第四步,以任务为驱动,做一做。开展探究式学习,对应赫尔巴特学派教学法的“应用”环节,让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应用新知识。引发学生思考。有效解决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愿望不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入手,阐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追求,结合中国与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伙伴关系等维护正当国家利益、争取良好发展环境的努力。
第五步,分析总结,思一思。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通过课后做一做等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教师了解和判断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有效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思一思,如何产业报国,专业报国。
二、教学实施成效
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制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实施中的关键要素和各项环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通过学习实践,学生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取得初步成效,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在学习成果、课堂效率、课程实效、教师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四个提高”教学成效。
(一)课堂学习成果明显提高
以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课堂学习成果明显提高。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并给课堂留白,通过教学活动,将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独立思考等达成教学目标,避免教师单纯的说教与灌输。
(二)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多种评价方式,即时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积极性,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教师综合考评学生全程表现,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线上平台数据和线下课堂记录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
(三)课程实效性明显提高
结合三教改革,把教材转化为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课程实效性明显提高。本教学设计以教材知识点和学生关注点整合为教学点,把教材转化为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的问题,开展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主题活动就是对当前的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经验总结问题的阐释和宣传。二是解决思政课教学方法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开展爱国力行的主题教学活动,坚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来展开。三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立体推进问题,专题教学将教材内容与国家党政方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主要用于教学内容研究,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教学实践的推进等,引导和帮助学生胸怀爱国之情、锤炼爱国之志、实践爱国之行,主动肩负爱国使命担当、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抵制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错误言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三、教学反思
(一)融入“三理贯通”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得以实现的核心和灵魂。“三理贯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模式,讲好“理”做到以理服人,讲好“事”做到以情感人,讲好“情”做到以行激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专题式课堂讲授、开放式小班讨论、多样化主题社会实践相互衔接安排教学,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前与课后相联系,以解决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关注热点难点不关联的问题,解决思政课教学中课前预习与课中学习脱节的问题,解决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环节不衔接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上支撑和保证“理论联系实际”。
(二)开发“共享式”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教学实践得以实现的要素和条件。丰富“共享式”劳育教学资源。邀请全国劳模、湖湘工匠进校园,通过劳模工匠的亲身讲述启发学生对一线行业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的认知,引导学生对一线劳动者理解与认同、对劳动信念的熏染与强化。丰富“共享式”抗疫防疫教学资源。教研室全体老师积极行动,精选战“疫”素材,从各种新闻报道中,从身边事例中,从人民网、学习强国等网站中,大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切合各种素材融入课程,凝练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战疫专题,如专题四“觅战‘疫’青影”、专题五“同心战‘疫’看中国精神”。丰富“共享式”专业嵌入式资源。专业嵌入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各专业特点开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现实社会职业生活中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和职业观。
四、结语
从通用教学方法的优化实践来看,在以后教学改革创新的探索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内涵与特点、形式与内容、环节与流程的创新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对教学中教师将理论阐述和灌输作为“思政课”教学目标,如何整合教学内容、组织课堂的、开展教学等问题进一步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