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代社会语境下繁昌窑青白瓷应用传承的发展策略
2021-03-03高峰周稳
高峰,周稳
(安徽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繁昌窑青白瓷是安徽民间陶瓷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传统审美观念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与艺术氛围,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映照出社会心理和人文情怀,并彰显了古老繁昌地区的文化内涵。繁昌窑青白瓷诞生于政局混乱、战火连天的五代十国时期,诸国林立的局面反倒刺激了社会生产,使得陶瓷业发展势头迅猛。但繁昌窑青白瓷在历朝几乎没有准确的文字记载,直到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机构和个人对繁昌窑窑址进行小面积试掘,并发表相关调查纪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繁昌县文物管理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组织相关人员对繁昌窑柯家冲、骆冲、姚冲、半边街等窑址遗迹进行多次大规模考古发掘[1],并于2010年出版了《安徽繁昌窑遗址发掘与研究》,为当下学界对于繁昌窑青白瓷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有利于探索中国传统青白瓷的起源,证明繁昌窑的烧制年代和历史沿革,同时对繁昌窑即为南唐时期宣州窑的观点加以证明。当下学界对于繁昌窑青白瓷的研究多集中在考古科研、文化特征、制瓷工艺、审美意趣等基于晚唐至南宋年代背景下的学术性研究,对于繁昌窑青白瓷如何在当代社会语境下的传承、发展、延续等应用性研究涉略较少,同时虽然繁昌窑窑址早已经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繁昌窑青白瓷中途断烧近千余年,使得非物质遗产项目的申报困难重重,繁昌窑青白瓷所承载的深厚文化积淀,在当代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繁昌窑青白瓷艺术的再生依然困难重重,能否实现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仍然值得怀疑。
一、繁昌窑青白瓷历史概述
青白瓷是制瓷匠人对天然陶瓷原料中含铁量进行人为控制后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种类,它的出现打破唐朝以来流传近百年的“南青北白”陶瓷格局,是中国陶瓷历史中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事件,成为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以瑰丽清新、古朴素雅的艺术风格和莹润光泽、如冰似玉的质感而受到所处时代不同阶层人们的强烈追捧。目前根据有关专家研究考证,繁昌窑是目前已知最早烧制青白瓷的窑口,是中国传统青白瓷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烧更是晚唐至宋初朝代交替社会变迁背景下南北方制瓷工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晶。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发展、演变,都深受所处时代社会背景的政治经济状况、地理环境及自然资源、外来文化、本土文化等要素的影响。繁昌窑地理位置上处于皖南地区长江沿岸,繁昌一词具有繁荣昌盛之意,《后汉书》中便记载“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世而遂繁昌”[2]1131。繁昌县自古便是南北交流要道,五代时期瓷器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运输为辅,繁昌窑各个窑口沿峨溪河分布且拥有多个港口,极大程度上加速了繁昌窑的发展。同时繁昌县附近矿产资源丰富的笠帽山为繁昌窑提供了大量简单易得的瓷土及釉料,而笠帽山丰富的林业资源也为繁昌窑青白瓷生产提供大量可做燃料的松木,使其得以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清代董浩在《全唐文新编》中以“赋众口多,最于江南”[3]2509,对繁昌地区的丰富资源进行描写。繁昌窑青白瓷所处的皖南地区在五代十国时期归于南唐国管理,瓷器是南唐重要的文化代表与符号,但早期南唐国内并没有一个可以与越窑相对抗的窑口,南唐先主李昪及中主李璟为维护自身统治,与掌控越窑的吴越钱氏家族抢夺向中原政权上贡瓷器的主导权,集中资源大力发展本国制瓷业,南唐制瓷业版图以皖南为中心,调拨唐代知名的洪州窑和岳州窑杰出制瓷工匠前往皖南地区,并且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逐渐打破唐朝延续百年的“南青北白”局面,以一种陶瓷集成业态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最终在皖南地区形成一个足以与传统越窑青瓷相抗衡的青白瓷窑系——繁昌窑。繁昌县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繁昌窑青白瓷通过水路源源不断地运抵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极大满足了南唐社会达官显贵等中上层阶级人士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趣味,中国九大传世名画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大量青白釉瓷器的出现便说明了繁昌窑在南唐的盛行(图1)。南唐是唐宋之交南北方文化、艺术交融的文化整合的前沿,以繁昌窑青白瓷为代表的南唐制瓷业呈现出承上启下的姿态,也为后期宋代瓷器的革命性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4]。
图1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时期,繁昌窑青白瓷由兴转盛,此时繁昌窑青白瓷的造型、釉色、装饰等方面相较前期均有显著提升,尤其在北宋早期政治开明、文化包容、经济发达的背景下,繁昌县地处交通要道,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带动手工业者的交流频繁,极大带动繁昌窑青白瓷制瓷工艺与窑业技术的革新。同时游人商贾必经此地,商业活动频繁,商业氛围浓厚,使得繁昌窑青白瓷的需求量大增。北宋繁昌窑青白瓷一大显著特点便是首创“二元配方”制瓷工艺,打破原本“一元配方”制瓷技术的制约,采用了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原料混合制胎然后进行烧制,这不仅可以解决瓷器烧制中原料不足的困境,并且一定程度提高了繁昌窑青白瓷的制成温度,降低了瓷器在烧制时的形变,提高了繁昌窑青白瓷的良品率,也为后期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演变奠定良好基础。至南宋初期繁昌窑青白瓷走向衰落,但现有研究并未发现繁昌窑青白瓷质量下降或制造技术衰退的迹象,只能推测为此时期繁昌窑青白瓷由官方主导转变为民间主导,使得无法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制瓷原料,繁昌窑青白瓷在窑口林立、瓷器繁多的南宋最终失去竞争力走向衰落之路。
二、繁昌窑青白瓷在当代应用传承的困境
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创造、传承、发展、演变至今已经在世界上存在了两千余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在世界的象征之一[5],但让人痛心的是,大多数民间传统手工艺都正面临着潜在灭绝的威胁,相关数据显示,每分钟便有一件传统民间艺术走向消亡。繁昌窑青白瓷虽然可以称为中国传统青白瓷的里程碑,但其烧造历史较为短暂,北宋中期就被同时代景德镇青白瓷所超越,且已停烧近千余年,直到21世纪初安徽省有关部门才正式对其繁昌窑窑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导致当下繁昌窑青白瓷在国内知名度较低,在应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遭遇了极大的阻力,面临诸如传承内涵的缺失、传承环境的恶劣、传承资源的流失、传承方式的滞后等诸多困境。
(一)传承内涵的缺失
对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应用性传承是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唤醒沉睡千年繁昌窑青白瓷艺术的重要方式,但一旦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就会遭遇艺术性消解、文化性迷失等问题。2010年瓷器商人杨国民在芜湖市成立安徽青白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注册“繁昌窑”有关商标,以繁昌窑青白瓷传统制瓷技艺为基础,并采用现代瓷器烧造科技与釉面配比,成功使得停烧千余年的繁昌窑青白瓷得以复原与呈现。但由于缺乏官方政府在资金上的支持,在当代工业化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击下,对于如繁昌窑青白瓷这样的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他们原本以手工制作为主、效率低下、产量稀少的生产方式逐渐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而被以大批量生产为基础的高效机械化生产所取代(图2),虽然减少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产品同质化趋势严重缺少原本特色,使得繁昌窑青白瓷技艺含量降低、技艺水平退化,制作粗制滥造,不仅失去往日手工生产的“匠心”,更会以低廉的价格严重冲击传统繁昌窑青白瓷艺术市场,严重影响繁昌窑青白瓷艺术的市场印象,极大减损了繁昌窑青白瓷的文化价值和工匠精神。具有人文气息和艺术渲染力的繁昌窑青白瓷艺术载体逐渐变成了缺乏文化艺术价值的工业流水线产品,繁昌窑青白瓷本身所具有的传统艺术情怀被异化和误读[6]。同时繁昌窑青白瓷应用传承路途中,过多地追求经济利益,在金钱的驱使下,迎合市场进行改造,逢迎所谓的群众审美需求,不仅原有传统文化精神和传统造物精神逐步丧失殆尽,逐渐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自我,而且逐渐与当初保护传承繁昌窑青白瓷的初心渐行渐远。当下社会语境下繁昌窑青白瓷在应用传承中价值取向黄钟毁弃,其价值的标尺被曲解为有无商业价值,如果一味地追求工业化生产及经济利益,而忘却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代社会的责任,偏离了最初传承、保护繁昌窑青白瓷的初心,最后必定会成为社会运转的牺牲品,再次走向消亡道路。
图2 现代繁昌窑青白瓷生产
(二)传承环境的恶劣
当今繁昌窑青白瓷艺术市场两极分化严重,由于产品定位的不同,个别繁昌窑青白瓷以及在五代至宋朝时期生产的繁昌窑青白瓷古董文物,通常面向高端收藏市场,一般只能在工艺博物馆、美术馆或者拍卖场所看到,其作品表现出制作精美、工艺精湛、价格高昂、艺术水平深厚等特点,他们拥有自己固定的欣赏人群与购买人群,平常大众对这一类繁昌窑青白瓷接触较少,普适性较低。而目前大多数繁昌窑青白瓷为面向低端旅游市场或者低端民用陶瓷市场的作品,呈现出产品相对单一、小规模生产、制作设计粗糙、价格较低的特点。并且当下繁昌窑青白瓷的实用功能大大降低,装饰功能更加突出,已不再适应现代生活,人们购买这些繁昌窑青白瓷制品大多是出于怀旧情绪或装饰居住空间的目的,但其造型、釉色、纹样装饰、制作工艺已落后于时代并且不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两极分化过于严重使得繁昌窑青白瓷传承环境恶劣,难以持续繁荣发展。造成当下繁昌窑青白瓷应用传承环境恶劣的另一大原因便是自身文化自信的匮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芜湖市政府积极组织对繁昌窑青白瓷保护和宣传工作,但缺乏对于繁昌窑青白瓷应用传承立体系统的建设,呈现出极大程度的碎片状和割裂感,例如在辖区内大中小学等教育系统内开展“繁昌窑进课堂”活动,但只借助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点状介入,缺乏连续性、整体性、系统性规划设计,这使得原本的保护工作极易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更严重的是由于缺乏文化艺术自信的教育,造成一部分人盲目的崇洋媚外,对待本国珍贵的传统文化艺术不自信、不珍惜、不重视,众多无益且有害外来文化极大地冲击了如繁昌窑青白瓷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使其逐渐丧失在世界文化艺术体系下的话语权。
(三)传承资源的割裂
青白瓷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初五代以来众多窑口纷纷烧制青白瓷,例如繁昌窑、景德镇窑、湖田窑、吉州窑、德化窑等,它们共同构成了青白瓷这一庞大的陶瓷艺术体系,具有共同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理应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伴随时代发展和行政区划的变化,当今中国青白瓷艺术体系中众多窑址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地区之间缺乏文化艺术资源的共享、融合、合作、共赢的传承意识,相互之间除必要的学术会议外几乎没有交集与联系。除景德镇窑青白瓷依托景德镇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大量陶瓷专业人才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其他以繁昌窑为代表的一系列青白瓷在应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都遭遇了极大的阻力,在地区利益保护主义思想之下,逐渐与传统文化艺术应用传承的初心所背离,使其整体性遭到极大打击和破坏,造成了青白瓷艺术应用传承资源的割裂。同时芜湖当地的繁昌窑青白瓷工艺美术大师、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农村社会加工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都相对较低,如果不解决传统技艺传承问题,缺乏优秀人才支撑与长期的研发投入,会使得当代繁昌窑青白瓷的传播脆弱且偶然,代际传播链很容易被打破,极有可能重蹈历史的覆叠,再次走向消亡道路。
(四)传承方式的滞后
芜湖市政府为宣传和保护繁昌窑青白瓷这一民间传统手工艺,时常在各地博物馆内举办繁昌窑青白瓷专题展览,但是大多以一件展品一段介绍性文字为主,早已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兴趣。并且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缺乏,当下的大部分基于繁昌窑青白瓷的展览,仅仅只局限于安徽省内乃至芜湖市内,无法及时了解国际关于传统民间手工艺最新的应用传承方法,也无法真正扩大繁昌窑青白瓷在当代的知名度。博物馆内繁昌窑青白瓷的数据资料依然采用传统低效的人工记录与部分电脑录入,没有很好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科技,资料的数量与质量都远远无法达到繁昌窑青白瓷应用传承的要求。由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安徽省政府、芜湖市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繁昌窑考古遗产公园已于2012年开工建设,现今已初见雏形,但从设计方案看依然存在传统景区展览中静态陈列、展品更换周期长、投资大收益小的缺点,在展览方法上没有借助科学技术手法,还在一味地从事效率低下的传统保护,使繁昌窑青白瓷在当代的应用传承局限在落后的应用手段与思想观念之中,对其应用保护的广度与深度也都十分有限。芜湖地区的艺术环境、艺术氛围和艺术渲染力相较大城市来说较为缺失,与现代市场接轨能力差,相关主管单位对于繁昌窑青白瓷的保护也依然存在保护模式单一、相关主体权利义务忽视、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使得繁昌窑青白瓷难以融入日常大众的生活,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当下,繁昌窑青白瓷这样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便会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
三、繁昌窑青白瓷在当代应用传承的发展策略
对于繁昌窑青白瓷这样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应用传承亟待转变观念,针对时代背景的变化而改变应用传承的策略,珍惜繁昌窑青白瓷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及艺术价值,基于坚守、自信、共享、创新四位一体的前提下,运用新的现代理念、方法和形式,使繁昌窑青白瓷与现代社会生活实践相协同,通过应用性的保护使繁昌窑青白瓷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在生活中持久传承[7],让繁昌窑青白瓷可以重新得到人民群众喜爱,这对于在当代发展举步维艰的繁昌窑青白瓷来说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一)坚守艺术内涵,初尝工业化生产
民间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一部分,经过代代相传,其传统性和历史性、人文价值与艺术价值人尽皆知。所以当代社会语境下繁昌窑青白瓷的应用传承与保护应该着重凸显其特有的文化价值、艺术内涵及工匠精神,充分掌握芜湖市及繁昌县民间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发挥繁昌窑青白瓷艺术载体的功能,将繁昌窑青白瓷置于当地源远流长的民俗娱乐活动之中并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加强当地群众对于繁昌窑青白瓷这样优秀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喜爱和认同[8]。同时民间传统手工艺应用性传承的关键在于核心技艺的传承,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整个过程中都要和古代完全相同,民间传统手工艺不能脱离当代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如果完全脱离现实而只在乎文化艺术的追求,也是丧失繁昌窑青白瓷应用传承初心的一种表现。所以当下对于繁昌窑青白瓷的应用传承依然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变化,鼓励在繁昌窑青白瓷的制作过程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适应时代变迁并满足现代工业大规模生产的要求。
虽然当下现代化工业化生产进入繁昌窑青白瓷制作过程的效果和想象中大相径庭,不仅在质量上无法和原本古法相比,而且存在缺乏灵魂缺乏匠心缺乏内涵的现象。但是对此我们依然要积极在生产方式上进行适当拓展,不拘泥于以往家庭式小作坊手工生产,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在传统手工制作的过程增添适当的工业化机械设备,进而将有限的人力置于繁昌窑青白瓷制作的关键环节,而不是不加思考对传统手工制作全盘放弃或者对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望而生畏。繁昌窑青白瓷制作不能忘记对于现代人审美的变化,繁昌窑青白瓷在当代发展遇到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大多为传统器型,无法满足当下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无法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因此应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适当融入当代审美与现代需求,坚持保护传统与改革创新并行发展,积极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繁昌窑青白瓷的艺术内涵进行提炼,设计出一批符合现代审美并具备文化价值、艺术内涵及工匠精神的当代繁昌窑青白瓷制品,逐渐培养大众对于繁昌窑青白瓷的消费习惯,使高品质、高价值、高格调的艺术投入成为消费者的支出热点,唤醒繁昌窑青白瓷这一民间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价值,使之在当代更好地应用传承。
(二)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艺术协同发展
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高度自信,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说道:“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9]11但目前国内校园对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教育极度缺乏,自20世纪初引入西方造型艺术教学手法后,西方美术体系便占领了国内校园的艺术教育,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被大量的边缘化处理,符合传统中国审美心理、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的繁昌窑青白瓷遭遇传承断裂的困境,人民对待本国珍贵的传统文化艺术也表现出不自信、不珍惜、不重视的态度。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对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当下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外来文化极大冲击着繁昌窑青白瓷这样的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我们应该在教育体系中培育对本民族文化艺术强大的自信,在这样的前提下,对繁昌窑青白瓷进行应用传承环境的建设,并保障生态培育有序协调进行。学校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是繁昌窑青白瓷应用传承的重要手段,应将诸如繁昌窑青白瓷这样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全面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建立涵盖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现代文化艺术全民教育体系。在不同的教育系统内分层次进行中国民族文化自信的介入,以求达到足够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当下中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优化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将繁昌窑青白瓷融入当下中小学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对繁昌窑青白瓷的设计语言和表现元素进行进一步提炼,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艺术造诣精选进行激发,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设计技能进行培养,也可以对繁昌窑青白瓷进行良好的应用传承与发展。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可以开展以繁昌窑青白瓷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手工艺讲座及相关必修课程,繁昌窑青白瓷中蕴含中华民族最真实的情感映射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让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创建表现形式,寻找创作灵感,学习如何制作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并委托相关高校或研究机构培养一批陶瓷保护、陶瓷制作、陶瓷研究、陶瓷鉴赏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促进繁昌窑青白瓷在当代的应用传承。除学校教育外,在芜湖当地社区也要开展相应的繁昌窑青白瓷的宣传教育,邀请当地普通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繁昌窑青白瓷的传承与发展,增加他们对于繁昌窑青白瓷在发展和决策方面的发言权,这是一个“赋权”的过程,赋予普通人民群众权能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让他们重建自我认知的过程,从而唤醒他们参与繁昌窑青白瓷传承发展的意识与信念。伴随着芜湖本地普通人民群众文化认同感的不断增强,他们对繁昌窑青白瓷的兴趣不断增加,也会使传承人队伍逐渐壮大,更有利于繁昌窑青白瓷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所有对于繁昌窑青白瓷的应用发展需要营造出良好的传承环境,在把握当代全球文化艺术浪潮的基础上,使现代文化艺术全民教育体系杜绝“全盘西化”,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诸如繁昌窑青白瓷这类民间本土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支持和保护繁昌窑青白瓷的良好氛围,端正广大人民群众对保护传承繁昌窑青白瓷这样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态度,使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应用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的使命。
(三)共享传承资源,改善传承机制
中国传统青白瓷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由繁昌窑、景德镇窑、湖田窑、吉州窑、德化窑等共同构成,具有共同的审美情趣、艺术氛围和文化价值,所有当下对于繁昌窑青白瓷的应用传承思路应该遵循共享的前提,各地区各级政府应积极配合对其保护,打破原有行政区划,形成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责任意识、交流意识,相互配合,共同挖掘青白瓷艺术在当代的价值,避免各地青白瓷艺术体系的破坏,维持各地青白瓷艺术体系的完整与一致,充分保证繁昌窑传承资源在各地青白瓷艺术体系中的共通、共享、共用。在对繁昌窑青白瓷工艺美术大师、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农村社会加工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的保护方面,应该学习他国先进的政策理念,由芜湖市政府牵头给予繁昌窑工艺美术大师特殊照顾,颁发艺术津贴及相关荣誉称号,并为其提供医疗、住房、交通等社会保障,不仅给予经济上的补偿,而且还给予他们应有的个人威望和自尊,使其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繁昌窑青白瓷的技艺传承与艺术创作。对于有兴趣传承学习繁昌窑青白瓷的年轻人,建立完善的文艺奖金制度,鼓励年轻的传承者以新时代创意、想法促进技艺传承和品种创新,凭借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文化消费导向引导大众,使繁昌窑青白瓷应用传承和保护更进一步,培育繁昌窑青白瓷的核心竞争力,继承民间传统手工艺蕴藏的工匠精神。同时根据繁昌窑青白瓷遗产生产专业化的原则,对繁昌窑青白瓷保护的相关官方机构进行划分,对其明确职责并相互合作,建立公私法统一的法律保护模式,以法律手段确认繁昌窑青白瓷传承人的权利义务,完善繁昌窑青白瓷的商业秘密保护,增强对繁昌窑青白瓷的法律保护意识,在法律层面为繁昌窑青白瓷的应用传承发展保驾护航。
(四)拥抱现代科技,积极尝试创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繁昌窑青白瓷应用传承的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范围和速度。繁昌窑青白瓷的应用传承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和社交软件,大力收集寻找艺术、文化、科技、新媒体等各方面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技术队伍,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繁昌窑青白瓷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和整合,完善繁昌窑青白瓷的历史沿革和制作方法,归纳繁昌窑青白瓷视觉设计中的纹样、装饰、釉色、器型等要素。对于繁昌窑青白瓷的数字化保护,不仅要保护它现存的器物形态,更要分析、发掘、归纳其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使繁昌窑青白瓷可以更好的活态传承,在当代社会重获生命力和创造力,呈现出民间传统手工艺背后更大的文化艺术价值,并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应用和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提供相应的资源。同时当下安徽省及芜湖市博物馆包括在建的繁昌窑考古遗产公园中对于繁昌窑青白瓷的展示与保护存在包括陈列静态、展品更换周期长、投资大收益小的缺点,并没有积极地拥抱现代科技。因此,增加方便有效的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势在必行,例如在当下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现实世界和虚拟科技进行结合,形成数字文化内容,不仅可以显示真实的环境信息,而且可以构建虚拟环境的信息,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将繁昌窑青白瓷艺术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保存、可互动的数字化资源,然后在现实场景中叠加,可以增加游览的灵活性和便利性,给游客更加直观全面且具有冲击的游览方式,这对于对繁昌窑青白瓷艺术景区、博物馆、艺术馆的文化传承、宣传展示和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永久性保护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增添游览观看时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以更具互动性和娱乐性的方式加强他们对繁昌窑青白瓷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解决人们在理解繁昌窑青白瓷艺术过程中看不见、摸不着、体验不到的现实问题。在繁昌窑青白瓷的销售方面,结合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建立繁昌窑青白瓷网络平台,在品牌打造和销量提升上发力,打破原有只在线下的禁锢,引导其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变更目前繁昌窑青白瓷销售渠道难、市场窄、受众少的问题,推进销售平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改变原本繁昌窑青白销售行业单打独斗、价格混乱、产品同化的无序化竞争,使其传播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并成长为一个具有造血功能的完整系统,进一步促使其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伴随时代发展,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传统民间手工艺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在如何抢救和保护民间传统手工艺方面,政府在借鉴他国保护措施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振兴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加强文化保护;2016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启动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16年4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征求意见稿)》出台;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三部门正式印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振兴传统工艺正式成为国家意识,对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应用性传承、发展、保护已经成为当下学界研究的最新课题。每一项民间传统手工艺背后都蕴含固定时代的地域、人文、艺术、文化背景,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入当地人的生活之中,虽然在时代发展与社会变革之中,逐渐落后于时代,但是有必要珍惜繁昌窑青白瓷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及艺术价值对其进行应用传承与保护,基于坚守、自信、共享、创新四位一体的背景下,保持其核心技艺和核心价值,让繁昌窑青白瓷文化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使繁昌窑青白瓷在当代的应用传承与发展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