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和效率研究

2021-03-03舒燕飞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省区陆地城市化

舒燕飞

(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化成为解决农村隐形失业、提高劳动力生产率、实现集聚效应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城市化在东部沿海省区与内陆省区的核心区域发展效率较高,迅速提升了城市的集聚效应和城市区域的发展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1],但是陆地边境省区的城市化发展效率和质量仍然比较落后,严重制约和影响着边境的稳定和陆地边境省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的背景下,以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效率为研究对象,探索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促进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目前,学术界对于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和效率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关注陆地边境省区与东部沿海以及内陆省区的区别,将具体陆地边境省区独立出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体研究[2]。这类研究主要关注个体省区城市化的滴涓效应,常常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选取省区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和发展影响因素做回归分析,并深入分析和探索促进当地城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二,关注陆地边境省区与相邻省区或者直辖市之间的关系,以包含陆地边境省区在内的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将陆地边境省区及其城市纳入整个体系之中,重点分析某些重点变量是否对城市化发展有显著影响[3-6]。这类研究主要通过省区之间的差异变量对城市化的影响,常常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城市群整体作为研究,进一步深入这些省级差异变量对于城市化发展的作用和这些差异变量造成的具体影响。第三,关注陆地边境省区具有较强的产业承接能力和高效的行政执行能力,认为陆地边境省区的城市化建设可以迅速地模仿东部沿海和内陆省区的模式,进而较快地达到想要的效果。这类研究将中国城市化进程作为研究对象,从模型的角度先分析家庭行为、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常常采用动态优化的分析技术,从理论模型上得出结论并提出恰当的假设,并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模型参数变化对于城市化过程中核心变量的冲击和影响,模拟分析城市化影响因素的作用[7-8]。部分研究还采用回归分析,对研究整体做回归分析,进而探索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规律并提出政策建议。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对中国城镇化的进程、速度和发展质量及效率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但是它们未将具有共性特征的陆地边境省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具体研究,未考虑它们的共性与特殊性。本文针对这种不足,拟将陆地边境省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选择陆地边境9省区2012年至2018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指数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水平指标,计算城市化水平各分级指标权重,得出陆地边境9省区城市化水平具体的测度结果。另外,本文以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水平为产出变量,将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地方财政支出和进出口作为投入变量,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技术[9-10],测算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的效率以及各省区城市化要素投入的技术效率和其他重要效率指标,最后具体测算出急需提高效率的具体投入要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研究区域概述

本文的研究区域是陆地边境省区,即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9个省区。它们肩负着守卫祖国边疆的重任,为祖国的安定与稳定做出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距离中国经济核心区域较远,其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截止到2019年底,陆地边境9省区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1.85%,地区生产总值总和为13.58万亿元,仅占全国比重的13.7%,平均城市化率为53.61%,落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6.98个百分点。陆地边境省区的城市化不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对于经济的贡献程度不高。

二、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构建及计算

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需要进行科学的测量,并进行评价,因此需要构建科学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并对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测量。

(一)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的构建

学术界评价和度量城市化水平常用的指标是城镇化率,即某地区城镇户籍人口数量与该地区总人数的比值。但是该指标在评价城市化发展水平时只是关注简单的人口比重,但是人口比重不能全面反映城市化发展的水平,也不能评价城市化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基于这种原因,部分学者关注产业结构、交通发达程度、研发投入、区域开放程度、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人均天然气用量、私人汽车拥有量、万人拥有公厕数等统计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法或者因子分析法将上述统计指标构建成一个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标。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这种方法却存在明显的缺点和不足。第一,部分指标数据获取困难,需要进行实地抽样调查。第二,过度注重专家的主观经验,在权重获取时不能保证权重指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克服数据获取的困难,本文在考虑数据可获取性和数据科学性的前提下,从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城市化水平和社会保障城市化水平三个角度构建了全新的指标体系。

首先,关于人口城市化,本文考虑了传统的城镇化率,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人口的集聚程度,具有一定的数量代表性。但仅从城市户籍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分析,并不能体现城市的人口城市化质量,因此本文将在岗职工所占比率纳入分析,较客观地反映城市人口中就业的情况,进而体现人口城市化的质量。其次,经济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是城市化发展的物质支撑,对城市化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常常可以由城市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来决定,因此,本文从产值角度、收入角度、国际经贸角度和地方政府角度,选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岗人员平均工资、进出口总额和地方财政支出四个维度,综合度量经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第三,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和阶段之后,社会保障水平将成为度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城市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就越高,城市化带给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就越高,因此,在我国步入老龄社会的背景下,评价城市化发展质量应该将社会保障城市化水平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上述思路,本文从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三个维度综合度量社会保障城市化水平,最终构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

(二)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利用MATLAB 2018a,计算出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指标权重 %

根据表2可知,在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指标中,进出口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占据前4位,这表明在我国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促进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的作用小于进出口总额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但它们也成为影响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认为,我国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至少已经进入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提升带动城市发展的阶段,已经不再是简单让农村居民进入城市的人口简单城市化阶段,政府应该更加注重陆地边境省区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以更好地促进陆地边境省区的城市化。

(三)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

根据表2,进一步可以计算出2012年至2018年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如表3所示。

表3 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

表3表明,2012年至2018年,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整体的均值远远小于0.50,即熵权综合指数得分不高,这说明陆地边境省区的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2012年至2018年,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在区域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是内蒙古、新疆和甘肃,而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区是西藏、广西和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云南属于中等发展水平。

三、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效率

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体现了发展的程度和层次,能体现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但是城市化发展水平并不能体现发展效率,城市化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一)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效率分析模型

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的发展水平高低与城市化发展的效率没有必然联系,城市化水平高不一定意味着城市化发展的效率高。为翔实分析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效率,本文将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看作产出,技术进步以及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地方财政支出和进出口作为投入,借助DEA方法,构建如下C2R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模型:

minθ

(1)

为求解模型(1),引入松弛变量S-和剩余变量S+,可将模型(1)转变成等式形式的模型(2),

min[θ-ε(EmS-+EsS+)]

(2)

其中,θ与λj为决策变量,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

当模型(1)和模型(2)求得最优解θ*时,利用费尔和格罗斯奥普的定义[12-13],可以构造Malmquist指数如下:

(3)

(二)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效率实证分析

依据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效率分析模型,可以进一步从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技术角度、时间动态角度、省区动态角度和要素投入效率角度进行实证分析。

1.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技术效率动态实证分析

技术效率指的是生产要素投入中,从技术角度看这些要素是否被充分利用,如果技术无效率,则陆地边境省区的各种投入要素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14]。利用DEAP 2.1软件做DEA包络分析,可计算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技术效率,如表4所示。

表4 陆地边境省区不同年份城市化技术效率

表4表明,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的整体技术效率不高,而且还呈现出巨大的省区差异。技术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甘肃、辽宁、西藏、吉林、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广西和云南,它们城市化发展在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地方财政支出以及进出口等五种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很低下,云南省的技术效率仅仅为0.239,急需优化和提升。因此,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必须注重提高技术效率,必须摆脱传统的投入资源的发展模式,注重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资源的有效组合,注重科技知识和现代技术的运用,充分动员和利用各种投入的利用效率,提升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的产业层次,发展技术推动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以进一步提升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质量。另外,表4还表明,北部陆地边境地区的技术效率优于南部陆地边境地区,这说明南部陆地边境省区的资源利用效率相比北部陆地边境省区而言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各种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该进一步挖掘要素利用空间和发展机会。

2.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发展效率时间动态实证分析

技术效率变动指的是在要素自由配置且规模报酬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两个时期的资源或者生产要素被利用程度的对比关系,短期内常常可以体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变化或者追赶程度,如果技术效率变动大于1,则说明与上一年比较,资源利用效率在增加,反之资源利用的效率在下降。纯技术效率是管理水平和制度优化带来的效率,是一个经济体由于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体制优化表现出来的产出效率。如果纯技术效率变动大于1,则说明与上一年比较,经济体管理水平和制度改革带来的产出效率在提升,反之在下降。规模技术效率变动描述的是从技术角度看,经济体技术规模效率的变动情况,如果规模技术效率变动大于1,则说明与上一年比较,经济体技术的规模效益有改善,技术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企业技术的提升。技术进步是指经济体在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的情况,若技术进步大于1,则表明与上一年比较,经济体技术进步得到提高和增强。ML指数指的是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若ML指数大于1,则表明与上一年比较,经济体整体而言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提升[15-16]。

利用DEAP 2.1,可以计算出陆地边境省区2012年至2018年之间的整体的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技术效率变动以及ML指数,具体见表5。

表5 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发展效率的时间动态

表5表明,从整体上看,从2012年到2018年,陆地边境省区的技术效率变动基本都大于1,均值为1.064,同时规模技术效率变动均值为1.035,结合两个指标可以分析出,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提升。2015年后技术变动效率却大于1,规模技术效率变动也大于1,这说明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的各种要素投入利用效率从2015年开始得到显著提升。另外,陆地边境省区纯技术效率变动均值大于1,而且各分项指标基本都大于1,这表明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城市治理的各种制度越来越趋于科学和合理,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制度设定对于城市化的发展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从2012年至2018年,陆地边境省区的技术进步表现不佳,远远小于1,这表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障碍。最后,ML指数所表示的全要素生产率却显著小于1,这表明整体而言,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的效率是动态无效的,ML指数平均仅仅为0.773,距离ML指数有效的1还有较大的距离,而且从2014年开始,陆地边境省区的ML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可以看出,陆地边境省区技术进步及技术运用水平滞后于资源利用效率、管理水平和制度设计水平,技术创新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陆地边境省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制约因素,已经成为阻碍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障碍。因此,陆地边境省区的城市化发展,不能仅仅依赖资源的投入,必须加大利用科学研究及技术进步,让科学技术能够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3.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发展效率省区动态实证分析

利用DEAP 2.1,可以计算出2012年至2018年各年之间的陆地边境各个省区的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技术效率变动以及ML指数,具体见表6。

表6 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发展效率的省区动态

表6表明,陆地边境9省区的技术效率变动除黑龙江以外,其他省区技术效率变动都大于1,这表明与上一年比较,陆地边境大部分省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在提升,但是黑龙江省的资源利用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从纯技术效率变动看,除黑龙江省以外,纯技术效率变动都大于1,这表明与上一年比较,陆地边境大部分省区的城市化建设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及制度实施更加适应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对城市发展起到了正向的推动促进作用。从规模技术效率变动看,陆地边境省区规模技术效率变动都大于1,这表明与上一年比较,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建设各要素的规模报酬存在递增,各要素的利用效率得到优化和提升。但是,从技术角度看,陆地边境省区的技术进步指数远远小于1,这表明与上一年比较,陆地边境省区技术进步发展不足,技术进步对于各省区城市化发展的贡献远远低于潜在水平,并导致各省区全要数生产率ML指数也远远小于1,技术进步是各省区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各省区ML指数也小于1,这表明各省区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的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不尽如人意,与上一年比较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各省区需要大力提升技术进步和与要素的使用效率。另外,从地域分布看,2012年至2018年,陆地边境省区中,东北地区的黑龙江、辽宁和吉林三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西北地区的甘肃、新疆和西藏的全要素生产率也比较低,其他陆地边境省区相对较高。因此,陆地边境省区中城市化发展效率呈现显著的地区不平衡现象,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更加急需注重技术进步、资源投入和技术与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节约城市化发展的资源投入,提升城市化发展的技术效率。

4.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要素投入效率实证分析

根据表5和表6可知,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程度不高,已经成为制约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瓶颈。除技术进步外,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地方财政支出以及进出口对于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的效率也需要进行深入具体分析和探讨。总的来看,陆地边境省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不高,对于城市化发展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实践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房地产开发投资、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部分组成,根据东北三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8年,黑龙江规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4.7%,但是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却比上年增长15.8%;吉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但是房地产投资上涨29.2%;辽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7%,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3.5%。这些投资数据表明,东三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的投资独占鳌头,全社会投资结构和相对增长速度存在严重的失衡,资本主要流向技术含量不高、对经济和城市化健康发展作用有限的房地产投资上,而人口质量投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投资却出现不足,甚至下降。因此,依赖投资房产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城市化发展的技术效率而言是低下的,必须及时调整投资方向,以提高城市化过程中要素的效率。此外,陆地边境省区社会消费对于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的效率也较低,没有发挥消费带动城市发展的潜力,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改变民众的消费预期和消费习惯,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释放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效率提升的潜力[17-18]。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对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和效率研究,可以进一步得出具体的研究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政策建议。

(一)结论

第一,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标权重中,经济城市化维度占据最重要的权重,其次是公共服务城市化维度,最后是人口城市化维度。

第二,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区域效应不明显,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是内蒙古、新疆和甘肃,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区是西藏、广西和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云南属于中等发展水平。

第三,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技术进步效果不明显,已经成为制约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障碍。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投入要素效率由低向高排序分别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人口、地方财政支出和进出口。

第四,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的全要素生产整体而言是缺乏效率的。从时间维度看,2014年以来,陆地边境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从区域维度看,东北边境省区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西北地区的甘肃、新疆和西藏的全要素生产率也比较低,南方陆地边境省区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

(二)政策建议

第一,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建设不应该只是关注人口城市化,更应该关注经济城市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城市化建设,以提升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建设质量和水平。因此,陆地边境省区应加大对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是应该加大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降低房地产投入的比重,以使得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口城市化质量得到提高。

第二,加快科技创新,并不断促进科学技术和城市建设的融合,以加大科学技术在陆地边境省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城市化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规划和管理,提升产业层次,发展技术推动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给各种生产要素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让要素的组合效益能够发挥出来,以充分利用各种投入要素,提升陆地边境省区的技术效率。

猜你喜欢

省区陆地城市化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开年第一会,11省区打响“当头炮”
课例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中国行政区域之最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省(区)及城市GDP增长和城市化差异研究
雕塑的城市化
治病强身的百字经:《陆地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