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及路径选择
——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2021-03-03张南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编码危机肺炎

张南

(贵州民族大学 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2019年12月,武汉部分医院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因该病毒以前从未在人体内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后正式命名为COVID-19)[1]。2020年初,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疑似病例,新型冠状病毒几乎席卷了全国各城市[2],这场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疫情,牵动着数亿人的心,给城市治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挑战。《国家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公共事件具体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级[3]。2020年1月至今,广东、湖南、浙江、湖北、天津、安徽、北京、上海、重庆、江西、四川、山东、云南、贵州、福建、河北、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海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南、黑龙江、甘肃、辽宁、山西、陕西、青海、吉林、宁夏、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都曾全面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涵盖总人口超过13亿[4]。

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疫情防控工作十分紧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5]。钟南山院士及相关专家在疫情爆发初期曾研判认为,疫情可防可控,防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隔离[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海关总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公告》;中央国家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公积金服务保障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报道也已多见,但学术界探讨此次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研究尚显不足。中国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是应对此次疫情的必然选择和有力推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是城市战胜风险的定海神针,彰显城市治理的智慧。因此,本文尝试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实践过程中,已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效。结合收集到的政策文本资料和相关实践案例,对这些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构建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理论模型,分析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实际效果,为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路径选择提供具体建议,以期能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一、文献综述

公共危机是指一种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严重威胁发生,通常由灾害或巨灾引发,对社会系统的核心价值与运行功能提出严峻的挑战,要求危机管理者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与心理压力下,在短时间内作出尽可能正确的决策[8]5-6。公共危机治理是指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通过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有序分工和平等合作,采用灵活性和动态性的治理方式对公共危机进行治理,以实现减轻和缓解公共危机带来的危害[9]。因此,城市公共危机治理可以理解为城市治理部门及相关主体对发生在城市范围内,与公共利益紧密相关且造成重大威胁及损害的公共危机事件,采取合理方式进行综合整治的具体过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呈现了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主要表征。目前,国内外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公共危机治理,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关系

公共危机历经了从管理到现代治理的整体跨进,通过国家治理视域探讨公共危机治理问题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思想,有学者认为公共危机治理现代化应包括治理结构的协同性、治理内容的系统性、治理工具的多样性和治理模式的法治性等方面[10-11]。也有学者认为公共危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达到善治的过程和能力表现,公共危机治理体系现代化包括治理组织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方式现代化等维度[12-13]。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关系探讨,有学者认为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有效性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内在逻辑[14]。参照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完善可以从顶层设计、管理体制、法律体系、协商合作、广泛参与等方面努力[15-16]。

(二)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现况及完善对策研究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大的数据共享和跨域技术,是推动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力量[17]。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城市公共危机治理面临着信息迅速扩散和政府危机回应不足、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和政府应对能力方面缺陷、公共危机的突发性和危机治理的体制僵化等方面问题[18]。通过协同治理,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治理合作机制,是完善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有效共识[19]。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离不开公众参与,重视公众参与力量是有效应对城市公共危机和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方式[20-21]。构建城市群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网络,从法律法规、信息沟通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有利于助推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实践[22-23]。

(三)城市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及提升路径研究

Robert Heath将危机治理的能力分为危机协同缩减能力、危机预警能力、危机协同应对能力、危机协同恢复能力四个维度[24]1-15。城市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的治理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信息公开时间和信息公开程度,对公共危机事件治理的综合能力影响较大[25]。社会主体参与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效率[26-27]。通过提升政府与社会危机预防意识、建立统一的应急预警系统、建立跨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构建协同治理信息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危机协同治理的能力[28]。

综上所述,既有文献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关系、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况及完善对策、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及路径选择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但是,这些既有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从研究对象来看,已有文献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互动关系展开探讨,而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视域研究城市风险防控措施及路径的研究尚不成熟,研究缺乏系统性且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第二,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主要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城市危机治理的现况及对策等方面展开单独研究,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多元性;城市疫情防控措施可以对防控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国家政策同样是影响疫情防控效果的核心要素。第三,从研究思路来看,现有研究并没有很好地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理论模型,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逻辑关联,这对于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剖析和路径的建议,缺少清晰的研究思路。因此,本文基于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个防控背景,构建和阐释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理论模型,探讨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主要措施,结合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实际效果,提出完善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具体路径,这些研究是对既有研究的有力补充。

二、研究设计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非常突然,截至目前,关于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研究的理论架构和逻辑链条,还处于探索阶段,亟待完善,涉及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理论体系,尚未发现研究者涉足。基于研究的现实困境及扎根理论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优势,本文尝试采用扎根理论展开具体研究,结合扎根理论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和路径选择。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简称GT),最初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 Strauss和Barney Glaser两位学者提出,具体是指建立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化的程序,对某一现象采取归纳的方式,从而得出引导性结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运用该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时,没有理论假设,具体研究过程包括“实际观察—经验概括—系统理论”,其特点是依据经验事实抽象出新思想和新理论。扎根理论的主要优势是以资料为基础,不依赖于研究者的既定假设进行演绎和归纳,所研究的问题是在研究过程中自然涌现出来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研究者的主观认识和先入为主的判断[29]。扎根理论在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定性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得到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理论模型,能够为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这种质性研究的方法可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二)资料收集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2020年1-3月,笔者在互联网上收集到的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政策文本和具体案例。政策文本和具体案例主要来源于22个省(广东省、湖南省、浙江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山东省、云南省、贵州省、福建省、河北省、江苏省、海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甘肃省、辽宁省、山西省、陕西省、青海省、吉林省)、4个直辖市(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文本及具体案例。这些宝贵的资料从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概述和完整总结,资料详实、内容完整。因此,本文尝试将上述收集到的这些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展开具体的研究。

(三)资料编码

基于扎根理论进行具体的研究设计,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资料的编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开放式编码,即对原始资料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第二,主轴编码,即对概念组的关系和逻辑进行归类。第三,选择性编码,即挖掘核心范畴。

第一,开放式编码,是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逐句编码,将所有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标记,针对资料所反映的现象,对句子进行拆分,通过比较和区分,对原始资料中的同类或类似的句子,进行分类、整合和提炼,形成初始概念,把概念化中同范畴的内容进行整理,从而进一步确定概念范畴。开放式编码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原始资料的开放式编码

续表

续表

第二,主轴编码,即通过对开放式编码的范畴进行归纳和整理,在对资料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主范畴,建立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在对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对得到的主范畴进行分析,尝试获取这些主范畴之间的联系,见表2。

表2 主轴编码结果

续表

第三,选择性编码,是将上述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进行结合,通过梳理和发现核心范畴,核心范畴能够涵盖各主范畴的整体特征,建立概念逻辑即故事线,同时,检验范畴的完整性,构建一个具有逻辑链条的理论框架,并将不完整的概念化范畴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的系统整合,可以发现核心范畴。

第四,饱和度检验,是指所选取的材料是否可以揭示范畴,新材料的增加是否会产生新的理论或者新的范畴。当新增材料不会产生新的理论和新的特征时,理论得到了饱和。本文对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资料进行随机抽取,对资料进行概念范畴和核心范畴的提取,从而进行理论饱和度的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所提取的概念范畴以及核心范畴与之前提出的范畴基本一致,新的范畴尚未生成,并且各主范畴内尚未形成新的概念,则可以由此判断出本文得到的最终范畴达到理论饱和,核心范畴有效。

三、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

经过上述三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以中国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为中心,呈现出故事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整个国家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坚守在第一线,相关部门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民众积极配合,整个疫情狙击战取得了胜利。结合城市公共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30]15-16[31],本文将此次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过程具体分为产生阶段、反应阶段、爆发阶段、缓和阶段以及恢复阶段,由此,构建了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理论模型

(一)产生阶段:统筹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排查风险隐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刚开始,社会各界的认知正处于未知阶段,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整体认知有待提升。在这一时期,探索和调查此次病毒的具体来源以及此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是抗击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封城”是紧急情况下的被迫之举。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并迅速作出了准备和合理的部署工作,将全面疫情防控工作纳入统一领导过程中,召开统筹推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核心位置,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首要环节,随着统筹工作的逐渐推进,以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为关键点,进行了全域范围内的风险排查工作,全面疫情防控工作战略形成了整体格局。

(二)反应阶段:实施公共区域管控、重视防控采购工作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感染人数不断激增,这一时期需要果断实施全面的严格管控,内防扩散和外防输出,是遏制疫情扩散的有效方针和具体政策,全面救治病人,做到最大化的以人为本,力争从源头阻止疾病的扩散与蔓延,筛查和收治病人,减少传染风险。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全面爆发,全国各地迅速开设医院救治,优先保障医用物资,各省市全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国内已实施公共区域的最严管控,社会各界全力配合,人员流动减少,医用物资和生活用品得到基本保障,全国的生活用品市场整体平稳,采购工作以线上为主,社会秩序基本稳定和保持正常。

(三)爆发阶段:紧抓社区防控环节、化解矛盾纠纷工作、采取便民服务举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搭建强硬的防控平台,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救治率是防范疫情风险的核心。公共区域实施健康监测管理,所有来往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实施体温检测,公共场所设立检疫站点和发热门诊,社区进行小区内部的环境消毒和发热人员的全面排查,采取封闭小区管理。在社区封闭管理期间,不少市民由于长期不能出门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已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政策的宣传,有力化解了大众的矛盾纠纷。在公民的生活保障方面,各社区的环境卫生和设施消毒工作一直以来有序展开,市民的生活必需品供应链条稳定,收集信息、定点代购和送货上门等便民服务举措,获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四)缓和阶段:关爱疫情防控人员、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优化行政审批服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控制,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疫情防控工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医务人员是中坚力量,部分医务人员甚至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以身殉职。关爱疫情防控人员,向一线工作者致敬,对疫情防范工作人员进行防护物资保障、安排轮休制度、落实工资待遇、实行激励机制等。企业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遭受了很大的挑战,国家出台阶段性的减税和降费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资金负担,这些中小企业也在国家的帮扶下渡过了难关。在行政审批服务环节,已采用网上办理、一网通办等,最大程度和最小时长,实现了高效率的行政审批服务。

(五)恢复阶段:保障企业复工复产、防疫药品科研攻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整体防控工作是持续进行的,在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各地企业在享受中央贷款贴息的基础上,也获得了地方财政给予的有力支持,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导各级预算单位加大对企业的倾斜力度,通过技术引导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企业在员工排查、教育培训和厂区管理等方面做好了防疫工作。在防疫药品科研方面,医疗组织和企业组织等都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治技术进行科研攻关,病毒的防治、病毒的检测和疫苗的研发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科研院所在动物模型构建、疫苗和抗体研发以及应急药物筛选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将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针对部分重点人群,第二步是疫苗获批上市有序开展预防接种,我国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疫苗阶段,这些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四、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路径选择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由于整体防控工作的认真落实,目前,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效果较好,但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在产业效率、舆情恐慌和信息保护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一)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主要效果

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效果主要表现为受疫情影响的人数得到有效控制、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得到部分恢复和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得到一定复苏。

第一,受疫情影响的人数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政府部门等相关组织,已采取多种措施,保障了健康管理工作有序落实,本着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在疫情爆发初期就已通过居家隔离观察等途径,有效地切除了此次疫情的传播途径,社区工作人员、派出所工作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有效配合,降低了此次疫情的传播源头。

第二,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得到部分恢复。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相关部门已出台一系列帮扶举措,很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逐渐得到恢复,餐饮、交通、娱乐和服饰等行业,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基本能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此次疫情使得人们的卫生意识显著提升,医疗器材、药品和保健品等需求暴增,食品健康行业得到大家的密切关注,线上教育和远程办公已得到明显重视,实现了大面积推广。

第三,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得到一定复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国内和国外的经济环境都受到巨大影响,最直观的危机即是现金流缺失。突发的疫情,使得原本有完整计划的各行业应对危机的经验不足,现金流在当时明显普遍缺乏,库存积压当时也非常严重,规模较小的企业在面临这次疫情的前期,甚至具有倒闭的风险。为帮扶行业复苏生产获得收益,国家已发布并实施了精准帮扶、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发放消费卷等一系类刺激消费的计划,经济的恢复已经呈现出稳定趋势。

(二)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存在的问题

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整体效果较好,但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产业效率下降、舆情恐慌消除不及时和个人信息保护不力。

第一,产业效率下降。疫情期间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部分产业出现短暂的用工荒,由于当时缺少人力资源,需要人力来完成的相关产业产量较少,因此,通过技术提升产业是迫切之举。同时,由于当时受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制约,产业的供应链运输能力曾出现短暂受限,物流效率当时明显较低,这需要运用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助推产业效率的提高。

第二,舆情恐慌消除不及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初期,伴随而来的是社会舆论,不同的声音是民主的体现。但是,在疫情爆发初期,由于人们当时缺少科学的防范认知,网络舆情的处置缺乏系统性,部分信息在疫情爆发的前期曾具有一定程度的虚假性,引发了少数公众的恐慌情绪,给当时的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的发展,言论的表达渠道多元化,使得言论发表的快捷性日益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舆论管控的难度。

第三,个人信息保护不力。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持续进行,在疫情防控前期曾出现部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等人员的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和住址等,这些个人信息在社会范围内公开,公民的隐私保护工作有待提高,公民的知情权和隐私保护权等在当时没有得到合理的保障,部分个人隐私信息的公开曾干扰了公民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信息收集方式应规范,疫情信息的保护工作程序需要合法和合理。

(三)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具体路径

结合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整体效果,建议相关部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现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效果的优化。

第一,增加产业创新技术,拓展产业销售渠道。产业的增量需要有政策支持,通过实施经济刺激政策,营造产量的增产环境。加大国内和国际间的相互合作,获取新技术,加强科研投入力度和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改进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由此可以提高产业效率,同时运用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搭建良好的货物运输平台,有效保障货物供应链和传送链的有效衔接。

第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应继续在第一时间运用新闻发布会,引导公众认知疫情风险,及时传递最新疫情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消除公众内心的恐慌。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出台一系列的舆情管理制度,对造谣、对谣言进行扩散的个人、组织和机构进行处罚,避免负面情绪占主导,做好政务媒体在疫情传播过程中的舆论引导重要工作。

第三,规范信息保护制度,认真回应公民需求。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相关部门应出台突发事件个人信息权益保障法,对于公众个人信息的收集过程进行严格规范,同时应规定因疫情需要获取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此外,持续保持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工作态度,让政府和公众代表能够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沟通,通过真诚的沟通方式,认真回应公民需求,保障公民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五、结语

政府部门及相关组织已积极做好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各城市治理部门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产生阶段、反应阶段、爆发阶段、缓和阶段以及恢复阶段,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城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实践探索,是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突破口,是推进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第一,各城市治理部门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产生阶段、反应阶段、爆发阶段、缓和阶段以及恢复阶段,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过程。第二,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政策文本和深度访谈资料,本文对这些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取了十二个主范畴,即保障企业复工复产、重视防控采购工作、采取便民服务举措、关爱疫情防控人员、统筹推动各项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紧抓社区防控环节、防疫药品科研攻关、实施公共区域管控、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构建了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理论模型。第三,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结合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实际效果,建议相关部门从以下方面入手,实现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效果的优化:增加产业创新技术,拓展产业销售渠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出台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信息保护制度,认真回应公民需求。当然,本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不足,例如,通过原始材料提炼出的信息具有一定主观性,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适性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猜你喜欢

编码危机肺炎
HEVC对偶编码单元划分优化算法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编码
来势汹汹的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论纪录片影像中的组合编码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