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临摹花鸟画的思考

2021-03-03崔钊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花鸟画

崔钊溯

摘 要: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是中国传统花鸟画中最常用的表现题材。梅之傲骨、兰之心素、竹之节坚、菊之清雅的品质,历来深受文人画家的推崇。这四种植物也成为品行高洁、志向坚贞的象征。文人墨客常通过描绘梅兰竹菊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梅兰竹菊的文化意蕴,从用墨、用笔、构图和思想感情等方面提出了临摹花鸟画的有关思考。

关键词:花鸟画;书画同源;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是写意花鸟画的基础。梅花以孤傲著称,兰花以幽香名世,竹有刚直的性格,菊有耐寒的品性。因此,文人墨客常以这四种植物来代表不同的人格精神。画家对梅兰竹菊的描绘,表达了自身在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中对君子品德的坚守,体现了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在绘画过程中,画家主张“取其意气,得于象外”,求画外之意,重神似,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常常借物抒情。

一、梅兰竹菊的文化意蕴

一直以来,梅兰竹菊“四君子”因其清雅淡泊的品质而深受世人的喜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梅为“四君子”之首。“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在这句诗中,苏轼想表达的是,如果书画诗词以“形似”为标准,是很浅薄的,如实烦琐的描摹不如疏淡笔墨所传达出的有韵味。画家对梅花向上的姿态的描绘,不仅表现出了梅花的高傲、优雅,也与自身想要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相符。兰花大多生长在深山幽谷里,它神秘优雅,超凡脱俗,洁白的花瓣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幽香,集自然美和人格美于一体,被历代画家称为“君子”。画家常通过感悟兰花的品格来表达自身的人生追求。竹子修长挺拔,万古长青,一股谦谦君子风范,气节十足,象征着坚贞、虚心的高尚品格。画家常通过描绘竹子来表达自身坚韧不拔、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在秋风瑟瑟、百花凋零的季节,唯独菊花盛开。菊花具有与生俱来的平凡气质,象征着不惧艰难险阻、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画家常用菊花来表达自己隐居山林的決心。

梅兰竹菊意象是文人画的重要元素。在绘画创作中,画家往往追求以素为贵的艺术境界,取法于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了突出自身的个性,常借物抒情,借助象征着高洁的植物,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愤恨表现出来。大多数文人画家一生不得志,厌倦了官场,有着超凡世俗的情怀,希望隐居山林,过着自己向往的生活。他们通过对梅兰竹菊的描绘,来表达自身高尚廉洁、不媚流俗的精神。梅兰竹菊已经不只是一种植物,而是画家内心中的自己。

二、临摹汪士慎《墨梅》的有关思考

毛泽东同志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生长在寒冬腊月,历经风霜,仍将灿烂的一面展现出来,暗示着万物即将复苏,象征着希望,有着独傲霜雪的高贵品质,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是画家常用的绘画素材。汪士慎喜爱画梅,其梅的作品最多,且极富魅力,因其风格独特,被称之为“汪梅”。汪士慎认为,梅花体现了自身的精神。他通过描绘梅花来表达自己不畏艰辛、突破重重阻碍的思想感情。

汪士慎的梅花风格清秀。在他的作品《墨梅》中,整体上梅花是向上生长的,并没有因为寒冷的天气而衰颓,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中一枝梅花向下生长,与其他的树枝形成对比,这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表达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无奈。画中的树干以淡墨湿笔写之,浓郁的水分似乎暗含春意。树干上排列成串的焦墨点苔,似有规律,但又富有变化,有古拙、质朴之感。梅花姿态轻盈、巧妙,又极具文秀之气,三五成群,有全开和半开的,还有含苞待放的,也有独立生长的,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给人一种不同的视觉感受,仿佛身临其境。元代赵孟■提出“书画同源”理论,即以书入画,用书法的笔法来作画,强调画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绘画是一种书法的升华。只有将书法融入绘画,并与绘画技能相结合,才能使绘画作品变得更加活灵活现。笔者在临摹汪士慎的《墨梅》时,梅花主干的用笔一波三折,中侧锋并用,以表现出梅花苍劲老辣、挺拔有力的特点;用中锋画出细枝,以表现出其挺拔傲慢之气;梅花花瓣则用中锋绘出,且每一笔都有行笔的过程,以表现出其自由奔放、张力弥漫之感;多方位、多角度地描绘花头开向,以使梅花拥有各不相同的姿态。

三、临摹胡远《 兰 》的有关思考

兰草四季常青,有着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的特性。纵观古今,人们习惯把兰草称为“花中君子”,以兰草来表现自己高洁、典雅的优美气质。兰草若栽于庭院当中,不久就会凋零,只有将其移到山石中,才可以茂密生长。胡远通过描绘兰草,来表达自己坚定不移、坚贞不渝的态度。

文人画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意似”不只是审美客体的形似或审美主体的感受,而是审美主客体的统一。胡远的《兰》不仅对兰草进行了表现,还融入了画家主观的臆想。在这幅作品中,石头占据着画面大部分的位置,较好地突出了兰草的特性,即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兰草仍能够顽强生长。画家用大笔触,寥寥几笔便将石头的形象勾勒出来,再用皴法来表现石头不同的面。兰草位于画面的中下方,形成C型构图,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在描绘兰叶时,胡远采用中锋用笔,用笔中有提按的变化,从而表现出兰草顽强不屈、坚贞不渝的品质,也使兰叶活灵活现,同时也有墨色的变化,表达出了前后空间关系。画面的左上方有一丛兰草,其与画面下方的兰草形成对比,展现出兰草茂盛的生长状态。在位于画面左上方的那组兰草中,有几株是向下生长的,这不仅符合兰草的生长规律,还改变了兰草一贯向上生长的趋势,给画面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对于兰花的花头,画家用简单的几笔勾画出兰花不同的形状。兰花向左、向右、向下,迥然有别。在临摹这幅作品时,兰叶始终保持中锋用笔。同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的疏密变化,使画面具有节奏感,同时也不能忘记墨色的变化。兰花的花头虽小,但每一笔也要交代清楚,不能草率。兰花花头要朝向不同的方向,这样才不显得呆板。花蕊可用浓墨有节奏的进行勾点,从而组成一幅富有生气的《兰》。

四、临摹王绂《墨竹图》的有关思考

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虽中间有节,却永不止步,继续向上生长,象征着刚正不阿、自强不息、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俗话说:“以喜气写兰,怒气写竹。”王绂通过对竹子的描绘,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表明自己隐居山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王绂的《墨竹图》将竹子的气节表现得淋漓尽致。元代画竹名家柯九思说:“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赵孟■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清代郑板桥曾题道:“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由此看来,在画竹的过程中,书法用笔是必不可少的。竹竿使笔者联想到了篆书的写法,即中锋用笔,表现出硬、直、洁等自然的属性。竹叶用笔爽朗,中侧锋并用,来表现其大小、前后、形状的异同,表达其刚直不阿的性情。王绂笔下的竹子纵横飘逸,清翠挺劲。他的用笔爽利,毫不犹豫。画面中间竹叶的浓、密与画面上方竹叶的淡、疏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整幅画面有着强烈的空间感。竹叶看似杂乱无章,但每一组竹叶却清晰可见。在临摹这幅作品时,笔者使竹叶呈“个”字形和“分”字形,先用浓墨将前面的竹叶画出来,再用淡墨来表现后面的竹叶。在用淡墨描绘竹叶组合时,可适当地加上几笔重墨,以突出竹叶的层次感。在竹叶茂密的地方也应体现出节奏感,竹叶的大小、胖瘦、浓淡应各不相同。

五、临摹陈淳《墨菊图》的有关思考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一般在深秋开放,虽经历了风霜,但其生命力顽强,是“花中隐士”,高风亮节的象征,深受画家们的推崇。画作是画家自我性情的流露,也是画家生命力的体现。陈淳通过对菊花的描绘,来宣泄个人情感,表现出了自身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

陈淳的《墨菊图》笔墨放纵,收放自如。整体画面呈C形构图,中间留出大部分的空白与其他墨色较浓的地方相呼应。对于画面上方的石头,画家以淡淡的几笔勾画出朦胧之感,表现出菊花平和淡雅、淡然安静的生长特点。每朵花的花头各不相同,表现出了花复杂多样的种类,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画面上方花头、叶子的密与画面下方花头、叶子的疏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上方的花头和叶子紧密结合,没有一点空隙,而画面下方则留出空白,营造出一种意境美。疏密关系不仅表现在画面上下部分的对比上,还表现在花头的分布上。上半部分的花头是一个整体,但也有疏密变化,每个组合各不相同。在画叶子时,陈淳用笔大胆奔放,不拘小节。枝干用笔提按顿挫,苍劲挺拔。画面左下方的小石头与画面上方的石头相呼应,以造起承转合之势。在临摹这幅作品时,笔者先画出菊花的花头,在画的过程中,注意花头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做到书法用笔,从而使花瓣富有生机。在画菊花的叶子时,用笔应果断、干脆,让叶子“飞动”起来。在勾叶茎时,应时刻保持中锋用笔,表现出菊花的清秀。在整个绘画过程中,一切都要在变化中去完成,不能机械地用笔,用笔时要有快慢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菊花更显清雅灵动。

六、结语

在临摹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在技法上,画家要做到书法用笔。绘画不单单是“绘画”,更是一种书法的升华。画家只有将书法用笔与绘画技法相结合,才能使绘画作品更加活灵活现。通过临摹,笔者对赵孟■提出的“书画同源”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对梅兰竹菊的精神品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笔者明白了,在以后的道路中,要有勇往直前、绝不止步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概.芥子园画传[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李毅峰.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马躏非.经典绘画临摹范本:齐白石梅兰竹菊篇[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

[4]霍春阳.历代名画录梅兰竹菊:上[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4.

[5]霍春阳.历代名画录梅兰竹菊:下[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4.

[6]牛志高.中国历代名家作品精選:陈淳[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花鸟画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浅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
工笔花鸟画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从宋代院体花鸟画看传统中国画的写实观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莫高翔工笔花鸟画研究室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