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竹泓镇田野乡土资源与幼儿游戏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1-03-03周怡菁
摘 要:目前,社会各界对幼儿区域游戏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将当地特色乡土资源与区域游戏相结合也成为一项新的课题。文章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引,分析乡土资源与幼儿区域游戏融合的重要意义及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即在不同的游戏中,乡土资源利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乡土资源利用率仍需提升;教师未充分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乡土资源来源单一。针对上述问题,为更好地提升竹泓镇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区域游戏的质量,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实现同类乡土资源在不同游戏中的有效运用;其次,提升乡土资源在各类区域游戏中的利用率;再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尊重幼儿想法与意见;最后,家校共育,扩展乡土资源来源渠道。
关键词:区域游戏;乡土资源;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1-0032-03
作者简介:周怡菁(1984.8—),女,兴化市竹泓镇中心幼儿园,一级教师,荣获兴化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兴化市“优秀教师妈妈”、兴化市“教坛新秀”称号。
引 言
乡土资源贴近幼儿生活,具有多样化用途,深受幼儿喜爱,适宜被运用到幼儿区域游戏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从本地、本国的条件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近年来,江苏省多次组织以乡土资源为依托,开发园本课程的教研活动[1]。基于此,竹泓镇幼儿园积极响应号召,探索如何利用本镇特色乡土资源丰富区域环境布置、区域游戏内容与形式。截至目前,兴化市竹泓镇特色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区域游戏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开发表面化。这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结合竹泓镇幼儿园教师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通过与教师、幼儿沟通交流,笔者确定了问题所在以及原因,并提出优化策略。我们要充分运用竹泓镇特色乡土资源,更新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为区域游戏的开展增添新材料,创新区域游戏的种类。贴近生活的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可以提升幼儿的游戏参与度,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喜爱程度,同时,幼儿的各项素质能力也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有效激发。将竹泓镇特色乡土资源与幼儿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幼儿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强化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可与接纳,促进幼儿长远发展。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高度重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主张将生活实际融入教育中,否定死读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2]。其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凸显生活化特征,与幼儿生活、活动常态保持一致。本研究中所讨论的竹泓镇特色乡土资源与幼儿区域游戏充分融合,就是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
一、幼儿园乡土资源开发、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区域游戏的乡土资源利用程度差异明显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兴化市特色的乡土资源,如油菜花、郑板桥故居的竹子等,在不同游戏区域中的出现频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美工区中,竹子与油菜花随处可见。在益智区中,竹子等乡土资源是幼儿益智游戏的重要材料。在生活区与构建区中,乡土资源材料也有所应用[3]。但是在骑行区中,我们基本上看不到与竹泓镇特色乡土资源相关的材料。在不同的游戏区域中,乡土资源相关材料的投放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更偏向特定区域,而在部分区域中被有意忽略。总而言之,乡土资源与区域游戏的融合仍需进一步完善与深化。此外,运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环境创设,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教师重视程度的不同。如果教师重视程度高,在布置区域环境时则会合理、充分地加入乡土资源要素;如果教师重视程度低,乡土资源的融入则会被有意忽略,不能充分体现竹泓镇特色资源在各区域中的使用。
(二)特色乡土资源在区域游戏中的利用率有待提升
无论大班、中班还是小班,幼儿园均投放了一定数量的成品玩具,但是这些玩具基本不会展现兴化市竹泓镇的乡土资源风情,故而乡土资源在部分区域中的利用率比较低。幼儿园多名教师表示,木船是竹泓镇乡土资源的典型代表,在美工区中也投放了一些木头供幼儿组装简易木船使用。然而在组装木船过程中,幼儿如果拿着木片打闹,非常容易受伤。除此以外,部分幼儿非常调皮,且好奇心强烈,会将细小的木片偷偷含在嘴中,一旦吞咽,轻则划伤食道,重则引发窒息。基于此,为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幼儿教师在选取乡土资源材料时慎之又慎,所以竹子、石块、木头等资源材料在区域游戏中投放的频率非常低。在带领幼儿玩游戏时,教师仅会选择一些内容简单、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游戏,基本不会深度、频繁地引入乡土资源材料。
(三)幼儿主体地位未被充分尊重与认可
幼儿园教师设计乡土资源开发方案,一般由幼儿园统一部署,或者直接照搬网络中的开发模式,很少结合本班幼儿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设计[4]。由此可见,目前的乡土资源开发方案不具备针对性。在乡土资源融入区域游戏活动前,部分教师并未了解本班幼儿对不同资源、不同游戏的接纳程度,导致游戏活动开展基础薄弱,且存在盲目性。在乡土资源融入区域游戏的实践环节,对于资源种类的具体选择,游戏类型、内容的确定,均由教师决定,幼儿的意见对资源融入的影响微乎其微。很少有教师会认真听取幼儿的意见与想法,并以此為依据选择合适的乡土资源组织游戏活动。除此以外,大班、中班、小班的游戏内容差异较大,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因此调整乡土资源游戏材料的投放并利用乡土资源对区域环境进行重新布置。此外,部分教师会要求幼儿携带含有乡土特色的材料,在课堂中一起做手工。但部分教师认为,幼儿难以作为乡土资源运用的主体,因为他们对乡土资源的认识较为浅显,同时表达能力较低。
(四)乡土资源来源单一,教师收集能力有限
目前,竹泓镇幼儿园区域游戏运用到的乡土资源主要由教师收集,资源来源较为单一。也有部分教师在设计区域游戏时,会邀请家长协助收集乡土资源材料,但家长配合程度不尽如人意。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作为教育主体,应完全承担幼儿在园期间的教育责任,收集、提供乡土资源是幼儿园的任务。甚至有一些家长对协助教师收集乡土资源事宜表示不满,认为教师是在“折腾”家长,有意给家长“添麻烦”。对此,竹泓镇幼儿园的部分教师为化解家园矛盾,避免争议,独立承担乡土资源开发、乡土资源融入区域游戏的任务。但由于园内教师人数有限,部分教师在教学、家校沟通工作之余,还要承担园内部分行政工作任务,所以投入到乡土资源开发工作中的精力非常有限,导致乡土资源融入区域游戏的质量偏低。部分教师会要求幼儿自行收集乡土资源,承担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捡一些自己认为漂亮的小石块、和家长一起在小河中捞小鱼小虾等。但这些基本是幼儿教师单向布置的任务,在布置任务前并没有询问幼儿对乡土资源收集的意见,导致幼儿自行收集乡土资源的积极性较低。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幼儿能力有限,不适合作为资源收集的主体,导致幼儿的热情受到打击,潜能未被有效激发。
二、幼儿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路径
(一)同类资源在不同区域游戏中的充分利用
将竹泓镇的地理面积信息与益智区游戏相结合,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同用竹尺丈量小镇地图。竹泓镇自然景观壮丽,物产丰富,既有万亩油菜田,也有被纳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垛田,教师可以组织美工区游戏,带领幼儿用画笔画出家乡的景致与丰富的物产。光福寺、郑板桥故居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教师可带领幼儿合力搭建兴化著名旅游景点。兴化市整洁、文明的市貌在江苏省遥遥领先,教师可以组织生活区游戏,带领幼儿共同整理区域材料,感受整齐划一、干净利落的家乡风貌。将兴化著名旅游景点的缩略图置于骑行区,幼儿在骑行时就可以感受到富饶、美丽的家乡。幼儿教师应在透彻掌握竹泓镇特色乡土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对区域游戏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积极思考、大胆实践,使乡土资源能够充分融入不同类型的区域游戏中,达到提升乡土资源利用率的目标。
(二)填补资源在区域游戏中利用的空白
乡土资源与大自然的关系密切,所以教师可以添加多样化的自然材料,为幼儿区域游戏的开展注入生机与活力。材料的投放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匹配幼儿的成长发育规律,使幼儿能够愉快地使用各类材料进行游戏,也使幼儿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中建立密切的同伴关系[5]。另外,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围绕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的目标,选择可以激发幼儿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分享意识的材料进行投放。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竹子制作的全套餐具模型,引导幼儿共同玩餐厅就餐的游戏。教师也可以投放一些昆曲面具,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教师通过多样化、层次性、凸显乡土资源的材料投放,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感受本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形成对家乡、大自然的深厚热爱。
(三)突出幼儿主体地位,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接触大自然,切身体会四季变迁,用双眼捕捉竹泓镇大好河山的美景。例如,在秋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外出观察落叶、在天空中飞翔的鸟类,让幼儿用眼观察、用心体会,并将在大自然中收集的材料带回园内,共同决定如何布置各个区域,如何运用材料进行游戏。
竹泓镇幼儿园大部分幼儿教师教龄较短、学历较低,教育经验有限。基于此,幼儿园及教育主管部门可组织理论知识培训活动,使幼儿教师具备社会性发展的坚实理论基础。另外,幼儿园也可以组织经验分享、以老带新活动。例如,幼儿园可以邀请区域游戏组织、观察能力强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区域游戏组织能力,提高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引入乡土资源的能力。
(四)家園携手利用乡土资源,共促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作为幼儿教育的起点,家庭在支持、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与幼儿园应始终互相尊重、通力合作。幼儿园应搭建家园共育桥梁,争取家庭的理解与配合,使家庭积极参与到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竹泓镇幼儿园幼儿的祖辈、父辈多为本地人,对竹泓镇乡土资源尤为熟悉。尤其是祖辈在农村生活的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特色的乡土资源[6]。而少数幼儿的父辈因工作原因迁往竹泓镇居住,这些幼儿对竹泓镇乡土资源的了解、感知有限。同时,其家长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带领幼儿亲身体验竹泓镇特色乡土文化、自然资源。基于此,幼儿教师应号召、动员家长带领幼儿走出家门,去田间地头、文化馆等地感受乡土资源、寻找乡土资源,收集体现乡土资源的各类材料,为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去油菜田,感受竹泓镇的自然美丽景色;去郑板桥故居、光福寺,感受乡土文化;去油菜田采摘油菜花,去稻田捡拾稻谷,将乡土文化的印记牢牢刻在心间,并将乡土资源带到幼儿园,运用到区域游戏中。
结 语
对区域游戏中乡土资源进行有效运用,幼儿教师责无旁贷。幼儿教师应通过学习、培训强化自身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提升材料投放的科学性、适切性,设计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活动,并不断完善、调整活动的评价标准,充分促进幼儿各项素质的发展。笔者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够促进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教学体系。本研究中提出的竹泓镇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区域游戏的实施策略可能对竹泓镇以外的幼儿园并不适用。笔者将继续保持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不断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为幼儿园园本课程质量的提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胡瑜红.《指南》背景下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9):131-132.
[2]李瑶瑶.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乡土资源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8(04):32.
[3]林丽娟.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249.
[4]蔡红梅.巧借身边资源,捕捉幼儿兴趣:浅析幼儿生成活动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3-4.
[5]王曦.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18.
[6]邱蓝雨.巧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户外游戏活动[J].小学教学参考,2020(0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