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温情互动的玩耍中自由发现

2021-03-02邱学青

教育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电子产品玩具家长

邱学青

最近,网络上流传的一个广告让人颇有感触。家长打算给孩子买一个拥有多种功能的平板电脑,得知产品是买给5岁的孩子时,销售员说,“请7年以后再来取货。”家长颇为不解,销售员的一席话引人深思:“平板电脑适合12岁以上的孩子使用,您的孩子年龄尚小,应该充分享受生活中的温暖与爱。”这个广告巧妙地警示了我们:12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而不是冷冰冰的电子产品,电子产品永远不可能成为替代家长的好“保姆”。

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电子产品盛行,即使不识字的孩子也无法抵挡其诱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儿童专家研究观看电视对孩子的影响,结果发现:观看电视没有使孩子的视觉系统得到适当的刺激,长期接触电子产品会导致脑部发育受损;视线移动是阅读的关键技巧,孩子长时间盯着屏幕,视线不会移动,从而影响孩子的终身学习能力。那些坚信孩子通过电子产品可以学到知识的家长,必须认识到屏幕中快速变化的图像和声音只能吸引孩子浅层的注意力,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而得到进步。孩子的视力、阅读能力、创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还可能受到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人手一臺平板电脑的现象并不罕见,电子产品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孩子的世界。这种现象,背后或许包含了家长的妥协与孩子的坚持,应该引起警惕。孩子为什么偏爱电子产品?

首先,源于对家长行为的模仿。当下智能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购物、工作、娱乐等必不可少的帮手,成人只要一有空闲就会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处理各种事务。不管在家、单位还是交通工具上,都不乏“低头族”。家长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会对家长的手机产生好奇,想探究家长感兴趣的事物。

其次,电子产品本身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屏幕里种类繁多的视频、游戏,以声、光、色彩交织在一起的画面迅速引起孩子的关注,让孩子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电子产品所带来的愉快时光里。

最后,当下孩子缺少玩耍的陪伴者。家长忙于刷手机的时候,身边的孩子希望参与互动,有的家长会直接把手机给孩子玩,有的家长会用零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还有的家长以成人权威要求孩子不许乱动……孩子的天真无邪在家长的忽略中渐渐消失。

玩具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在电子产品之外,有很多适合孩子的玩具。只有让孩子接触适合其年龄段的玩具,才能更好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多家长发现:家里玩具一大堆,孩子很快就都不感兴趣了。孩子为什么会厌倦家里的玩具?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挑选玩具?

第一,思考玩具兴趣的主体。孩子对玩具的兴趣是被家长灌输的还是被玩具材料自身魅力所激发的?部分家长会以是否具有教育价值为标准选择玩具,将自己的兴趣置于孩子的喜好之上,用“益智”“有用”“精美”的玩具塞满孩子的玩具箱。然而,这些家长认为美观且有意义的玩具,可能并不是孩子的首选。

第二,思考玩具需要的来源。面对琳琅满目的仓储式玩具市场,孩子是真的喜欢那些玩具,还是被刺激而产生的需要呢?各种玩具广告刺激着孩子对玩具产生渴望,孩子喜欢新奇的事物,只要自己没有的东西都能激起他的占有欲。于是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家庭里都能找到外形、材质不同,但功能、色彩相似甚至相同的玩具。起初孩子愿意玩,一旦掌握了固定的玩法后,这种不能与孩子真正互动的“死”玩具很快就会被冷落。

第三,注意玩具的结构造型。许多玩具制造商、经销商为获取更多利润,并不推崇结构过于简单、体积小的玩具,外观新颖、结构多变的玩具才能不断地提升价格。在追求创新的玩具市场中,一些优秀经典的传统玩具慢慢被新奇的玩具所取代。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具有百玩不厌的魅力,这种玩具应是家庭的首选。

对于孩子来说,童年幸福与否,拥有多少玩具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获得温情的互动体验。亲情陪伴便是良好的互动体验,亲情陪伴不是家长和孩子简单的在一起,而是家长要与孩子开展积极的言语互动,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孩子需要与真实的人进行交流,才能将字词与其意义、情境联系起来。家长与孩子交流时所用的缓慢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正是孩子需要和喜欢的。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家哈洛设计的人造母猴实验启示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感知到家长的存在,并能从家长身上获得安全感,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家长陪孩子玩耍,给予孩子欣赏和鼓励,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

除了亲子互动,亲近自然不容忽视,这是一种充满成就感的体验。接触大自然对孩子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不亚于日常饮食和睡眠。用直接、亲密的感官体验替代通过电子媒介的间接探索,孩子会发现大自然中有各种新奇、有趣的东西。进行户外游戏,孩子有机会感知真实的小草、石头、树叶。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为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探索空间。在户外看物体时,孩子的眼睛可以接收不同频率的光波,从而拓展视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孩子有机会参与各种活动,有利于获得灵感,提高探索能力,从而建立与自然的天然联系。

同样,玩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玩伴。家长在帮助孩子整理玩具时存在共性误区:玩具箱一定要装满才能体现玩具的丰富性。然而,满满的玩具箱容易让孩子无所适从,当孩子手里拿着一个玩具时,其他玩具也在召唤他,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孩子注意力涣散,形成不爱惜玩具的习惯。要知道,家长靠买玩具永远填补不了孩子无限的欲望,唯一的办法是对玩具箱进行管理。根据孩子的兴趣,把他们不感兴趣的玩具暂时收起来,减少玩具箱里玩具的数量和种类,过一段时间再对玩具进行更换和组合,让玩具“活”起来,使每种玩具都能焕发生机,激发孩子的兴趣,保证孩子能专注、持续地与某几个玩具互动,以达到玩耍中自由发现、自然习得经验的效果。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电子产品玩具家长
小眼镜找朋友
关于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襄阳市区3~6岁幼儿电子产品使用情况调查
家长错了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