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酷寒”中培养孩子的“战斗性”
2021-03-02肖甦沈欣
肖甦 沈欣
在美国第46任总统拜登宣誓就职的前一天,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在-20℃的户外水池中用三进三出的冰浴洗礼抢占了国际头条。此种冰窟洗礼并不是普京的首次尝试,也不是他的独家尝试,而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一种传统仪式。面对俄罗斯的酷寒天气和风云多变的世界政治经济局势,普京以这种方式向民众展示了他坚忍的意志,向世界昭示了俄罗斯人民和国家的强悍。
此前,俄罗斯牧师将新生儿放进冰池中洗礼的新闻也一度引起各国民众的热烈讨论。“战斗民族”究竟何以养成?俄罗斯如何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赋予其 “战斗性”?或许,我们可以从教育层面着眼,一窥其磨砺学生意志品质的妙招。
于严寒中坚持上学
回望俄罗斯历史,从十月革命炮火声中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高歌猛进,到二战中秉承卫国信念歼敌的英勇不屈,再到当下世界舞台上指点江山的掷地有声,身处不同时期的北方邻国给我们留下了品格坚毅、无所畏惧、英勇善战的鲜明印象。 俄罗斯之所以被称为“战斗民族”,源于我们对其体魄强健、好胜心强和性格坚毅等民族特征的理解。
其实,俄罗斯人的“战斗性”是在其教育活动中逐渐养成的。这一点,从他们引导孩童们应对恶劣自然条件的举措中可窥见一斑。高纬度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大部分国土冬日漫漫、冰雪连天,给学校教育的正常实施带来挑战。面对恶劣天气条件,教育管理部门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和保障学校御寒采暖的前提下,为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冬季停课气温标准。
俄罗斯各地因地制宜划分停课气温标准,中小学对于低温降雪等极端天气的停课标准也有详细的量化指标,依据地区和年级执行不同方案:小学学段(1—4年级)、初中学段(5—9年级)、高中学段(10—11年级)的气温停课标准呈递减分布。俄罗斯1999年颁布的《关于人口的卫生和流行病学福利法》与《卫生和流行病学规范》联邦法案中,针对不同地区中小学设定了不同的停课气温标准,其中,中部地区如莫斯科、特维尔等地,小学学段停课标准为-23℃或-25℃ ,高中学段为-31℃;乌拉尔地区小学学段停课标准为-25℃或-28℃,高中学段为-30℃或-32℃; 西伯利亚地区小学学段停课标准为-30℃,高中学段为-36℃;北部地区更甚,小学学段停课标准为-40℃,高中学段则达到-50℃。 倘若当地天气预报跌破停课气温标准线,则做出学校停课的预判。
在位于北半球“寒极”的萨哈共和国奥伊米亚康地区(63.27°N ),只有当气温分别跌破-52℃和-58℃的气温标准时,低年级和高年级才可实行全面停课的举措。-50℃的气温在这里较为常见,所以即使在俄罗斯全国公认的极端酷寒天气下,学生也要坚持到校上课;由于当地纬度高,冬天白昼时间短,学生上学与放学时往往是顶极地严寒、踏皑皑白雪、于茫茫黑夜之中行进。
只要高于标准气温线且无极端天气的日子,各学段学生均应服从相应规定到校上学。显然,俄罗斯学生是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逐步适应低温与风雪的重重挑战。严冬中坚持奔赴学校,是对孩子们 “战斗”属性的初步打磨。
以体育活动锤炼身心
俄罗斯重视学生的体质培养和意志锤炼,充分发挥运动对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锤炼坚毅品质的积极作用。结合疆域广阔的地理优势,各中小学都十分推崇户外体育运动,针对不同季节特点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一年之中,寒冬最为漫长。为保证体育教学与户外运动的频率和质量,各地依据本地自然特点,开展特色体育运动。与停课标准相同,户外运动也有一套涵盖温度指标、风速指标在内,根据不同地区和年级确定的开课标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倘若天气条件符合中小学冬天户外活动开展标准,学校会配备好运动用具,提醒学生做好防寒准备,每周进行时长1小时左右的户外体育训练。西伯利亚地区的学校则会结合当地环境,建设滑雪道和溜冰场,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滑雪、滑冰、冰球等冰雪运动的实地教学,培养学生不惧风雪的意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除日常体育课程外,学校与教师亦会策划户外兴趣活动和冬季趣味赛事,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活力志趣。以列宁格勒州加特契纳市第五小学为例,体育教师组织一、二年级的学生举办冬季趣味户外接力赛,结合雪球、雪地等户外环境因素,策划出障碍跑、雪人角色扮演、雪球投球等特色环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拉近与冬日的距离,勇于应对自然挑战。
俄罗斯中小学严格遵守规则,已实现标准运行常态化。通过户外体育课堂和趣味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力,提升学生在多变环境中的适应性,树立学生对隆冬冰雪的无惧心态。总之,要达到锻炼其体魄、磨砺其意志的教育目的。
国防教育中的“战斗”意志养成
国防教育和军事爱国主义教育是俄罗斯教育体系中较为突出的部分。除一般学校教育外,武备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俄罗斯全国范围内推行。不仅普通中小学校要开设武备课程或相关社团,俄罗斯还设有一些旨在为国家输送爱国敬业、素质过硬、品行坚毅的年轻军事人才和有献身军队意识的军事苗子的专门学校。学生在课程和实践活动中接受国防教育和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在军事化管理和训练中练就强健过硬的身体素质,培养保家卫国的民族情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性。
长期以来,俄罗斯很多中小学与部队、军事机构等联合建设军事训练基地,对青少年开展国防教育。根据俄罗斯国家课程要求,高一年级(十年级)要进行为期5天的强制性军事训练,内容包括战斗训练、消防训练、战术训练、体育锻炼和军事医疗培训等。除非能提供有健康问题的医疗证明,否则,所有十年级男生必须参加,女生自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斗民族”对男性阳刚教育的强硬态度。
走出学校课堂,在补充教育和其他青少年组织活动中,俄罗斯有多种多样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磨砺其意志,如:青少年爱国组织“童子军”训练营、军事化管理的儿童培养基地“少年海员俱乐部”、 博物馆推行的青少年“重走革命历史路”游历团、以军事训练为主题的儿童地方夏令营……通过贯穿孩子整个成长历程的多样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塑造“能战斗”“敢战斗”的未来人才。
反观我国教育,似乎已在不经意间淡化了让学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迎难而上、直面艱苦的内容。那些让学生锻炼体魄、锤炼意志、不断挑战自我的活动,似乎被什么更重要的工作遮盖了,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地方。
(作者肖甦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沈欣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曹霁